书城管理渠道战争
12213600000040

第40章 促销不是越多越好

一般而言,生产者提出的促销措施会很受渠道分销商的欢迎,因为双方都有利可得。促销费用一般可由制造商负担,也可要求分销商合理分担。生产者还应经常派人前往一些主要的分销商那里,协助安排商品陈列,举办产品展览和操作表演,训练推销人员,或根据分销商的推销业绩给予相应的激励。

某国际知名饮料品牌针对经销商推出了一系列价格优惠和折扣政策,在国内率先推广“散装饮料机”这一新型售卖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玻璃瓶装饮料。该品牌采取批发商协作模式,不惜贴补部分营运费用,帮助批发商服务于最终客户。除直接价格低廉之外,公司还对经销商提供了诸如月度赊销支持、免费旅游、季度抽奖等活动。公司将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分为批发协助员和直销员,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客户拜访、线路管理、瓶箱管理、冰箱管理、货架摆设、广告张贴、销售与进货情况登记、竞争情况的了解等。针对业务员,该品牌采用类似保险推销小组的团队管理方式。业务人员的奖励直接与销售业绩挂钩,在规定的基数前提下,超额完成部分奖励现金,并提供一定的福利奖励。在科学的促销模式下,该品牌的市场渗透率增长幅度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两倍以上。

很多人认为促销就是增加销售额,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比较笼统,不便于企业执行、考核。所以企业在制定促销政策时必须明确促销的目的。明确促销能够增加多少销售额,增加多少批发商以及能够渗透多少终端店。

设计促销力度,首先要考虑到促销能否引起经销商的兴趣、其次要考虑促销结束之后经销商的态度,另外还要考虑成本的承受能力。很多企业都是拿利润来促销,一促销销售额就上去了,不促销就没有利润可言。

与一般企业往往把促销措施直接针对终端消费者不同,有经验的企业,其促销重点是经销商。公司会根据一定阶段内的市场变动、竞争对手的变动以及自身产品的配备,而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政策,常年循环,月月如是。针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既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又保证了各层销售商的利润,因而可以做到促进销售而不扰乱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相反,依赖于直接让利于消费者的促销,会造成经销商无利可图而缺乏动力,最终竞相降价而可能把零售价格打乱。

推出任何一项促销活动或政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设计一套层次分明、分配合理的价差体系。价差指的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所有批零渠道。就饮料、家电等产品而言,一般有3至4个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高价的产品如果没有诱人的价差分配,无法引起经销商的积极性,而低价产品如果价差控制得当,仍然可以因销售量大而为经销商带来利润。有序地分配各级经销层次的利益空间,不但是生产商的责任,更是其控制市场的关键所在。当今很多企业在营销中,喜欢动辄“超低空”,以低价轰炸市场,以为只要我的价格比别家的低,肯定卖得就比别人的好,其实未必。因为没有考虑价差的低价,无疑让经销商无利可图,他不给你用力吆喝,不把你的产品摆在柜台上,企业目标仍然无法到达。

战术解说

一般而言,低价策略在新产品进入一个成熟市场时会因其对原有市场价格体系的摧毁而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可是在长效经营中却可能是副作用颇大的兴奋剂。所以企业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应建立在客观大环境以及本企业理解的基础之上,掌握激励的时机与节奏,把握一个“度”字,巧用资源,以达到市场操作的成功。

促销的节奏也有讲究,合理的频度应该以“库存得以消化、价格已经反弹”为原则。如果企业连续不断地在某一渠道长期促销,将会使渠道变得疲惫和麻木,影响促销的效果。上一次的促销在渠道中囤积的货物如果已经得到有效消化,渠道中间商已经开始以原价进货,批发价已经恢复到未促销时的水平,说明市场已经恢复良性,此时可以准备第二波促销动作,最好持续一阵再进行,最好与淡旺季相吻合。因为渠道促销是透支未来销量,它往往造成销售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