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八十七:出于自身职业安全和发展角度之考虑,你每年都应当对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作一个评估,以便能够作出针对性调整。为实现此种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投放简历来投石问路,也可以有意多认识几个资深猎头,同时还可以考虑能力结构方面的对标挖潜。
人在职场上混,从好的方向说,是为了争取一个良好的前途;现实一点说,是为了养家糊口,最起码要避免出现大的动荡。职业安全其实是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应当贯穿于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你现在位置牢固,不代表你明天同样牢固;你前十年发展得顺风顺水,不代表你将来不会发生坎坷,颠沛流离。有很多朋友,在跨国公司一干就是十五六年,从普通员工一直干到高管,从来没换过窝,成了所谓的“金领”,正当踌躇满志再展宏图之际,厄运才刚刚开始。
而职业安全的重要一环,就是对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定期作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防患于未然。可惜的是,相当多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或者虽然知道评估的重要性,但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不知道如何有效展开。其实,评估可以在内部和外部两个环节分别进行,而且还要结合你发展方向的规划。如果出于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力评估,则需要针对部门内部、现有平台、所属行业、所属地区分别开展。
部门内部的竞争力评估,有这么几个可以供我们参考的标准:其一是与岗位职责之间的比较,包括现有岗位职责、相邻岗位职责以及上级岗位职责。这些岗位职责当中,自己有哪些能胜任,哪些还存在不足,哪些都不太稳定,别人是否具备替代自己的条件,潜在威胁来自何方,自己在升职道路上存在哪些障碍,自己这一年多来哪些方面的能力进步很大,哪些方面的能力裹足不前。其二是与部门同事之间的比较,可以将所要对比的能力结构框架一项一项写出来,做成一个评估工具表格,然后将自己和部门其他同事按照细分指标,逐一过关,比较结果要形成一定的汇总分析,目的还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与同事在一些方面的差距,最终形成自己下年度的调整计划和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其三,与顶头上司进行比较,你要想升职,很大程度上是要升到你顶头上司或者他的同级岗位之上的,那最起码你应该是他们潜在的替代者。作为替代者,就得在能力结构上不次于被替代者,因此你必须以他的能力结构作为参照系,在自己存在落差的一些方面迎头赶上。
可能有朋友会讲,你别出馊主意了。你的同事和领导也不是傻瓜,你这样做不是要四面树敌吗?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解,升职加薪等事情,肯定存在一种内部竞争关系,会引起同事和上下级关系的微妙变化,但总不能因为这些事情,你就放弃努力的机会吧?如果抱有这种心态,最后恐怕连你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另外,很多时候,能力和资源的积累与优化是可以做到不让他们知道的,就算知道一些,这个社会竞争,很多时候真的不是玩阴谋而是玩阳谋。更为重要的是,你日后的发展舞台是整个行业,不仅仅局限在现有的部门和平台上,目前的公司只是你的一个备选项而已。
每个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都不太一样,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我们在了解自己在公司内部的真实竞争力外,非常有必要对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职业竞争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倘若你现在跳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什么样的职位,会比目前好呢?还是差不多,或者是还赶不上现在。作这个评估难吗?说难也难,找一个专业的评估机构,可能需要花很多钱,而且也不一定准确。实际上,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投简历找工作,通过“买卖关系”、“市场杠杆”等实战演习,测评出你真实的竞争力。
在一线城市,很多企业以招聘为名,面试来自竞争对手的员工,借此来了解竞品和行业情况。这种放气球的调研方式,其实也可以用在我们的职业竞争力测试上。你可以在那几家主流招聘网站上定期更新简历,并向同行或者其他理想的行业求职,并适当出去参加一些面试。面试官会问你很多问题,你也可以向他们问很多问题。这样,机会多起来,你自然会明白和领悟很多东西,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就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
可能有朋友会说,你这招也太损了,明明不跳槽,还要到处忽悠别人。其实不是你想象中那样,这个事情你不能不认真,也不能太认真。即使你大量投放简历,真正通知你面试的企业也不会太多;即使你面试了,最后能不能顺利入围,也不太好说。再说了,倘若真有非常好的机会,还是可以考虑的,在类似运作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多了去了。也许你不相信,职场当中的很多精英人物都天天挂简历,定期更新信息,每年都会偷偷去参加一些面试,“待价而沽”。
这种方法在某些朋友看来可能还算不错,其实还有更好的手段,就是和资深猎头建立长期交流和合作关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彼此成为对方的“卧底”。专业猎头对市场上人才的各种需求、供给和竞争力情况,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一来有合适的机会,你可以让他们推荐去面试;二来你还可以让对方帮着作更为专业的测评。而他们也需要你这位卧底去了解同行和同事的很多情况,能够及时提供一些细微的动向,以便做得更深入,在竞争当中占尽先机。
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真正了解自己在内外环境的竞争力以及优势和不足,并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能够对标挖潜,对症下药,减少职业生涯中的隐患。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尽管其他方面非常优秀,但只要你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面存在思维盲区,或者不太注意,一旦暴露出来,足以把你打回原形。上面讲到的跨国公司金领,是我了解到的非常真实的一个案例。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读的是国内一流大学,20世纪80年代留学全球顶级名校,毕业后在美国本土就业。我们丝毫不用怀疑他的理念和能力以及积累的各种资源,但也许就是发展得太顺,自信到了极点,没有去考虑职业安全问题,而且缺乏跳槽管理意识。当第一次被“猎”走之后,他职业生涯的动荡期就开始了,最后搞得越来越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