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12128400000072

第72章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铁律之七十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你喜欢也好讨厌也好,很多时候在环境面前都是弱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既应该真实面对,又不能怨天尤人。改变自己的难度相对要小得多,无法改变环境之时就要改变自己,通过优化能力结构和资源储备来静候时机。

无论你承认与否,个体意义上的人都没有太多力量与环境抗衡,不得不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条件,也许这也可以理解为“天时”。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也能够作用于环境,改变环境,或者说个人与环境的力量对比可以呈现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除非你的力量积攒到相当程度,并具有超强的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否则你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换句话来说,就算你想改变环境,也得先练好内功。当然这种对比关系的界定,也是在特定领域和方向上,绝非抽象和泛泛而谈。

二十多年前,我们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口头禅:“个人命苦,不要怨政府。”而今社会大变样了,但一些社会意识仿佛发生了倒退,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体制原因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我们能够经常听到的是,做这也没用,做那也没用,反正就是在现有体制之下,你就别费力了,一切都是徒劳。不管努力还是没努力,自己总是非常无辜的样子。

个人努力和环境影响本是一对矛盾共同体,也是实力对比之下互为消长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是在某个领域和方向,内力能够克服和驾驭外力,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实际上又导引出两种可能,其一就是环境中的外力突然变弱或者消亡,而你的力量还保持原有水平;其二就是你的实力不断增强,超过环境的外力。在这里我们讲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20世纪后半叶,即二战结束以来,欧美学者曾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作过比较研究,其中就涉及中西方的对比。他们的一个结论是,中华文化更倾向于诱使对方犯低级的错误而达到胜利的目的,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提高自身组织和战斗能力来战胜对方。

结论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获得成功的两大理念,这种思路同样可以套用在职场之上。你要想获得增量式的成功,要么静观其变,等待环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要么不论外力如何变化,都要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完全凭借实力来开疆拓土。事实上,环境发生有利于自己变化的概率,远比通过改变自己和增强实力要小得多。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这也是相对可行的一个办法。如果你无力改变环境,又不去苦练内功、改变自己,等待你的只有那万丈深渊。最终决定你成败的是内外二力的博弈状态。当你改变不了环境变量时,剩下的就是改变内在变量。倘若你把这个最后的手段都丢弃,所有的可能就都被封死了。

当下,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和“阶层固化”现象,而且房价高企,就业困难,贫富差距较大,“蜗居”和“蚁族”也成了边缘性群体的代名词。在媒体气氛的渲染下,仿佛无钱、无权、无背景的“三无”人员,特别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农家子弟,在现有的大环境下,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没有一线希望。

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当成调侃之言倒无伤大雅,如果真的相信这个说法,那就大错特错了,或者说新闻看得太多,已经“被洗脑”了。在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时期,“富二代”、“官二代”、“阶层固化”都是常态,就连“富五代”、“官五代”也不鲜见。在没有这些概念的十多年前,事实上的“富二代”、“官二代”、“蜗居”、“蚁族”同样存在。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买房、就业和赚钱一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多年前如此,十多年后照样如此。但每个年代,都不乏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案例。

就拿我所认识的在北京的一些老乡来说,他们的年龄跟我相差不大,都是典型的农家子弟。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归结为“九代穷”也不为过,很多还没有上过正规的高校,就在十多年前还处于严格意义上的蜗居和蚁族状态之中。出道之初,工作同样不好找,月薪在600~800元。谁承想,现在三分之二的人在北京都有房有车,有的甚至有好几处房产,拥有自己的公司。另外混得不太好的,也基本能拿到10万元的年薪。我本人倒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但比起他们中的一些人可差远了,只能投去羡慕的眼光。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靠他们苦练内功,不断优化能力结构和资源储备换来的,与他们的出身、教育、婚姻等背景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