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六十三:职场上的任何经历,都是既有利又有弊,只不过是这种利或弊来得早或来得晚、来得大或来得小而已。道理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如果细细考量、认真总结和因势利导,我们不难使以往曲折的经历转化成人生的一大宝藏。
很多朋友都会对自己以往的曲折经历捶胸顿足,认为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影响到自己事业成功的进程。其实这样理解,既对又不对。诚然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某个阶段上的发展会顺畅很多,速度也要比别人快,但这并不代表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你所达到的高度就能超越别人,也不代表你将来不会遭遇曲折。这个道理反过来同样成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说法虽然不太精细,但也说出了“祸福相倚”的朴素辩证法原理,很多时候请不要用简单的“好坏二分法”给自己某段经历定性。人世间最奇妙的,就是你难以准确预料某段经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少事情若干年后回过头再看,往往和你最初的想象相反,甚至大大超乎你的想象。
事实上,我们的每一种经历都有利又有弊,这种利弊会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显现出来。举一个十分常见的例子,比如上大学这个经历是好是坏,或者说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没有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里暂且不去评论各方说法的是非对错,仅就我本人的观点作一个描述。
任何经历都是存在机会成本的。你上了四年大学,基本上就意味着丧失四年在社会上闯荡的机会,未能赚到钱不说,还会花掉大笔钱。如果碰上风气不好的院校,还可能养成满身的坏习惯,最终导致进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而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可能早已直接进入社会,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或多或少还是挣了点钱,最起码能自己养活自己,可能更易融入社会。倘若赶上风云际会的话,在四年的时间内,还可能混个包工头,身价上个百千万都不在话下。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此类个案可谓是举不胜举,这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
我在刚毕业的两年内,都感觉上大学没有用。学的知识跟社会严重脱节,很多没上大学的同龄人,或者是比自己小但进入社会多年的,早已对一些社会和工作上的东西熟稔。搞得自己很多时候像来自火星似的,羡慕他们都来不及。别的不说了,用电脑写个文案,说明一些情况都比较费劲。很多事情还得像小学生一样问来问去,引得那些进入社会较早、没上过大学的朋友非常自豪。这样的情况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很多人开始抱怨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学生素质太低,上大学太耽误人了。当然,很多上过大学的朋友也就在这种社会和自我的“双重否定”中,过不了这个坎儿,渐渐被埋没了。
我在毕业三年左右的时候,才逐渐认识到了上大学的价值。通过三年与社会的磨合,一些行业性知识得到了补充,很多素材积累也初步趋于系统。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自己原来羡慕别人掌握的一些基本框架和技巧,自己也掌握得差不多了。而从此时开始,自己更能够在系统化和挖潜方面发挥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依靠一种思维模式和自学能力,而这些东西正好是在大学中练成的。事实上,一旦将它们和非常鲜活的素材结合起来,就会逐渐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对于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讲,能否成功地将二者嫁接起来,这个周期需要多长,成为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而没上过大学、较早走上社会并在短短几年暴发之辈,这种经历自有它们的优势,当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几点比较粗浅的结论,在此可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当然以下认识只是一种统计学结果,还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第一,此类人更容易相信自己的亲身实践,将经验扩大化,对理论和知识持一种轻蔑的态度,非常缺乏反思精神,造成太多的思维和认识上的盲区,所处环境一旦发生巨大变化,就无所适从,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一蹶不振。第二,很多时候,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已经远远超出了自信范围,已经上升到了迷信的程度,将类似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说法作为座右铭,相信激情,挑战理性,容易做出一些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比如不顾实际情况胡乱投资,导致坠入十八层地狱。第三,更为相信经验和感觉,习惯见招拆招,将经营过多看成艺术活动而非科学,对一些规范性的东西不屑一顾。当规模不是太大的时候,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一旦规模快速扩张,严重的历史欠账就会集中爆发出来,到处都是流血的创口。
我这里也不是说上过大学就是比没上过大学好,只是说明任何一种经历都各有利弊。虽然从纯自然角度来讲,的确存在大量“祸福相倚”现象,但站在职业发展角度,放任自流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物极不必反”的情况也举不胜举。无论是什么经历,我们都应该从中提炼出更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东西,或者反思,或者升华。
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句励志用语,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在曲折命运当中抗争的人。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人们往往只有在遭受曲折之后,才会进行反思、完善和提高。但也容易引起误导,貌似只要艰难困苦就能玉汝于成。其实不然,二者之间还暗含着一个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环节,就是你必须把艰难困苦看成一种修炼,不断反思和总结。我们只有将“艰难困苦”当做一种宝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炼更为有用的知识、能力和精神,才能真正“玉汝于成”。如果缺乏反思品质以及主观能动性,无论你以前是什么样的经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对你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产生太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