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五十三:绝大多数人对事情的认识并不系统和全面,他们常常是根据自己捕捉到的一些片段,对故事情节进行剪辑,在此过程中还会加入个人好恶的很多因素。我们没有必要对别人求全责备,人家没有责任关注那么细致,但你有责任披露更多的细节。
人们往往会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并将其视为真理。这句话如果用于公众演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有着强大的道德制衡力和蛊惑力。倘若在社会上混,千万别把这个说法当真。同时,我们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这虽然可以看做是自信的表现,但也很容易在上面栽跟头。讲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向本人拍砖。且慢,等我把理由讲完,对与不对,想必大家自有判断。
除非自己十分关注的问题,或者本身就是当事者,我们对大多数事情的了解,也基本处于道听途说、不甚了了的状态之中。这倒不是大家的态度不端正什么造成的,而是每个人都会将时间和精力这一稀缺资源应用到自己认为最值得投入的地方去,和自己利益或者兴趣交集不大的事情懒得去关心,顺手牵羊,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心态。也许你在股市方面的专业水准很高,因为这是你关注的焦点,但可能在汇市和期货方面,基本就是一知半解,一旦探讨起来,想象的成分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你我在内,人们对大多数事情的了解,事实上都处于碎片状态,可能还算是客观,但肯定谈不上什么系统和全面。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人还喜欢根据这些碎片拼凑出各种各样的剧情,很多都令你啼笑皆非。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也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世界。记得2011年初,首钢在石景山的生产基地举行了全面停产仪式,很多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一位长期研究财经问题、分析能力十分了得的哥们儿,竟然将这件事情解读成中国经济全面恶化的征兆。我听了以后哑然失笑,因为首钢出于环保和资源整合战略的需要,早在几年前就把主要产能搬迁到了曹妃甸。石景山基地停产,只是标志着搬迁计划全面完成。
再举一个职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某人前天跟领导吵了一架,第二天就辞职了。就这么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事件,人们就可以给你剪辑出来不同的版本,一时流言四起。有人说他因为吵架得罪了领导,被开除了,上司没有胸怀;有人说此人早就不想干了,临走之前,找领导出了一顿气;还有人会说这位老哥之前工作一直干得不是很好,领导对其批评了两句,终于发生了冲突,最后领导对他完全绝望了,所以直接开掉。可能这本来就是两个非常孤立的事件,中间并没有多少联系,但有关人等非要按照自己的想象,从蛛丝马迹中梳理出一个所谓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来。也许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笑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做过这样的“电影剪辑”工作,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和判断都加入了太多的想当然和个人好恶因素。两千多年前,《列子》中“疑邻盗斧”故事描述的情况,不就是这样被剪辑出来的嘛!
另外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无论别人对你的事情进行碎片式剪辑,还是你对别人的事情进行碎片式剪辑,都不是好事情,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伤害。当然,倘若你是要根据《罗织经》的范式,给别人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此招还算是独门绝学。想必绝大多数人都还不是来俊臣、秦桧之辈,只是在无意识中走上了这个错误的路子。为了获得良好的职场发展前景,对外要防止别人将我们参与的一些事情胡乱剪辑,形成不利于自己的“电影版本”,即使剪辑,也要引导他们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理解;对内也要防止我们对一些与自己利益相关性较大的事情,进行饱含“主观主义色彩”的剪辑,自己误导自己。
别人对于很多事情胡乱剪辑,我们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其一,你没有给人家提供更多的素材,别人只能根据所获得的零星碎片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虽然也会有人向利于你的方向编撰,但大多数人剪辑出来的版本,还是对你不太有利。这就如同企业危机公关,你越不公开细节,公众越会凭空想象,直至把你越描越黑,里里外外没个人样。其二,你太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了,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公道自在人心”等与客观实际并不符合的想法,没有主动传播什么。如果真的这样,袁崇焕当年就不会被全天下人冤枉了。常言道,做得好还需要说得好。其三,从传播角度来讲,旁观者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评价,或者说舆论是可以引导的,只要你动动脑子,这个是不难办到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意识。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认识论上的方法,还有很多习惯。一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很多事情,要不就不去关注,要关注就应该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多听不同方面的看法和评价,尽量规避片面主义带来的危害。二是对于一些重要事情,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切莫只记住了大胆假设,而忽略了小心求证,最后使自己变得比张艺谋、冯小刚和王家卫这些人还要神。三是观察问题要养成系统深入的习惯,杜绝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倾向,只要长久坚持下去,你认识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卓尔不群,脱颖而出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四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要随便发表意见,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养成一个严谨的习惯,大大降低犯错误的概率,在职场上自然就会减少很多致命的误会。五是很多东西不要主观臆断,多与别人交流和讨论,尽可能地扫除思维盲区,使信息流动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