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12128400000046

第46章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铁律之四十六:职业生涯宛如一场接力赛,这一棒占先了,并不意味着下一棒一定占先,这一棒落后了,也并不意味着下一棒一定没有机会,考量的标准是最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奋斗的征程每一阶段都同样重要,都需要你付出勤劳和汗水。

人往往会沉湎于一时的成功,比如上中学的时候一直名列前茅,上大学学校和专业都不错,踏入社会不到三年被提拔为主管。无论在哪个阶段上都比别人靠前,当局者都感觉自己一定会很成功,踌躇满志,仿佛前途一片光明。但好像命运老爱捉弄人,前几年看起来还狗屁不是的家伙,现在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经意不经意地说他现在混得如何如何好,令很多人心中大为添堵。于是各种各样的感叹如约而至,一时间好像之前学习越差,将来就会混得越好,我们也经常听到揭示这种现象的段子。曾经的优等生,心中也可能会产生一种悔恨的情绪,自己怎么就不跟社会“接轨”,早早出去混呢,要不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平庸。

我的一个同学,当年成绩很普通,后来学了几年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自考,正赶上IT行业火爆的那几年,参加工作没多久,年薪就达到10万元,第二年还混了个主管的位置,于是就感觉自己很成功,到处推销自己的成功经验。那是2002年前后,很多正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都不是很乐观,即使谋到一份差事,月薪也可能只有10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同学们心目中,比后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还有传奇色彩,被奉为“成功人士”的典范。世事难料,没想到几年下来,IT由炙手可热的明星产业逐渐实现了其平民化的转折,“高薪”的光环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璀璨。他的事业在短短几年内就遇到了“玻璃顶”,虽然不能说退步,但也只是原地徘徊。而同学当中刚出校门混得一般的个别人,几年下来已经拥有好几家公司,个人年收入高达数百万元。年收入10万~20万元,有房有车,不比这位老哥差的,也不在少数。

我还听朋友讲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次他们同学聚会,酒至半酣,气氛热烈,某位现在当交警的哥们儿站起来,给之前的班主任敬酒,说感谢你当年对我的培养。两个人的酒刚刚进肚,哥们儿借着酒劲又补充了一句,幸亏当年我逃课什么的,你没认真管我,要不现在只能到事业单位挣点死工资,一天到晚抱怨体制,抱怨社会,当个十足的“愤青”。一下子引得哄堂大笑。据说这位朋友天天逃课,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还曾把同学们的学习资料连夜卷走送到废品收购站卖钱,搞得老师很头痛,绝望之余,索性放弃了。他成绩自然不会太好,别人考大学,他上中专,上了一所警校,毕业后当了一线交警。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职业生涯呈线性发展态势,你的毕业分配情况,基本上就决定了你今后的命运,很难有机会去改变。在目前个人发展日益多元化和扁平化的非线性模式下,“一考定终生”、“分配定终生”早已开始变成过去式。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沮丧,因为现在职场发展早就变成接力赛了,上一棒领先,并不意味着你这棒领先,这棒落后,也并不代表着你下棒落后。只要你还年轻,只要你还有冲劲,依旧有很多机会,怕就怕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也许很多朋友进入职场没几年,在这方面缺乏体验。大家基本都上过学,大致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小学时候学习好的,初中未必好;初中时候学习好的,高中未必好;高中时候学习好的,大学未必好,反之亦然。某个阶段发展慢的人,将来发展就未必不好。我一个朋友的弟弟,纯粹的农家子弟,没有任何背景,上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光高考就参加了五次,最后才勉强上了个专科,冶金专业。2008年6月毕业,他顺利到了家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工作,月薪5000多元。而他原来上一本、二本的很多同学,要不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在一个月薪1000多元的民营企业上班,状况不是太理想。

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他上这个专业也正是时候。“十一五”的头几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集中扩大产能,上马新项目,到他毕业之时,有一批即将投产,各大企业新员工需求量大。假使他早上三年,或者晚毕业一年,都会面临很大问题。早上三年,毕业之时企业招聘需求还未集中释放,工作不好找;晚毕业一年,正赶上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海啸,企业大幅压缩招聘计划,同时前几年进人过于集中,就业还是困难。他不但就业时间点赶得好,参加工作之后还赶上了很好的升迁机会,2011年初被提拔为小组长,尽管是九品芝麻官,但对于职场新鲜人类,毕竟机会难得。

职场如同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一事的成败根本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的质量。古语云:“胜不骄,败不馁。”某一阶段靠前,我们没有必要骄傲;某一阶段落后,也没有必要灰心。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大家跑的是接力赛,比的并不是某一棒上的速度,而是谁先到达终点,以及你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正如当年的革命先辈们,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们打过很多胜仗,但败仗数量更多,在极端的环境下还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就是靠着惊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范的曾国藩,虽然建立了不世之功业,也曾是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常败将军。实际上,很多人都具备成为英才的智商和潜质,但就是因为太拘泥于某个阶段上发展的好坏,没有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且未能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逐渐被埋没掉的。人在某个阶段发展得快一些、慢一些、好一些、差一些,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把学习成绩和日后个人发展定性为负向关联关系,我们当做一种现象或者是调侃还可以,如果将其硬性确定为“规律”,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误导,无论是对于哪类人,都是非常有害的,不利于我们整个民族竞争力的提升。事实上,你也很难断定上学时候成绩很好,刚进入社会几年内适应能力弱的人,日后就成不了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