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12128000000022

第22章 为人处世,别忘见好就收

狐狸是森林里最聪明的动物。有一天,狐狸想:“能不能学猎人的办法来捕捉猎物呢?”它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这一天,狐狸偷来了一只竹筐,弄来了一把玉米。狐狸用树枝支起竹筐,把一把玉米撒在下面,又一路撒了竹筐外面。然后它拽着连在树枝上的绳子,远远地躲在了一边。

不一会儿功夫,一群山鸡看到了玉米,都过来啄食了。狐狸暗暗数了一下,一共有 10 只呢,够吃好多天了,它暗自欢喜。这时候,一只山鸡走进竹筐,又是一只……7 只、8 只,狐狸盯着外面的两只山鸡,心里说:“快点进去,快点进去!只要把绳子轻轻一拉,竹筐就会扣下来,猎物就跑不出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山鸡溜了出来。狐狸想:“如果再进去一只我就拉。”可这时候偏偏又跑出来两只,而就在它犹豫的时候又有两只跑了出来……

狐狸就这样看着山鸡在它的眼皮底下一只又一只地离开,最后,竹筐下的玉米颗粒无存,而山鸡,竟然连一只没有抓住……

这种情况在投资市场屡见不鲜,但许多人不比狐狸聪明多少,不懂得见好就收,见坏更要收的道理。看到有利可图的生意,就试图统统拢到“筐”里,殊不知企业的资金和精力就像有限的玉米,一旦耗费殆尽,一只山鸡也留不住了。

20 世纪 60 年代,美籍华人蔡志勇因创立“曼克顿互惠基金”赚了大钱,赢得“金融魔术师”的称号。但他在这个基金炙手可热之际,就转手卖给了别人。第二年这个基金的股价就开始急剧下跌。试想,若他没有见好就收,而是趁胜追击,恐怕现在已经是血本无归了吧!见好就收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合理的方式,这一点在古代就早有论证。汉朝张良,战国时期范蠡等人的成功身退,见好就收,常让后人感叹称赞;而李斯为秦国建下大功却身首异处,说明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我们要知道赢,也该知道见好就收,不要贪得无厌。

“我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必须说‘停下’。”准备退出国际足坛的法国球星奇内丁?齐达内说。就在 32 岁的齐达内宣布挂靴的决定前几天,英国最优秀的足球天才之一保罗?斯科尔斯也宣布他将退出国家队,尽管他正值 29 岁盛年。

正如一脚漂亮的任意球,选择恰到好处的退出非常重要。不管这些年轻人在赛场上的运动年龄有多大,他们做到了许多商界、政界领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事业的巅峰,选择时机急流勇退。

选择恰当的时机退出,一直是领导者所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之一。要想在为自身、家庭的利益和为事业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永远是个难题。

美国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介绍了多家公司,它们的领导者很重视自己能留给公司什么,他们很在乎自己离开以后,公司发展能够更好。这些人包括烟草业巨头菲利普?莫里斯等,在做出一连串惊人出色的业绩之后,他们能够抵拒诱惑,离开公司,以避免今后出现的问题而受到谴责,他们把个人的小利益和更大的组织利益能够取得平衡,这需要很强的个性。

俗话说得好:“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正所谓“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