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绝学大全集
12125900000026

第26章 忍之卷五

做人要懂得与人为善,宽容他人,有忍耐之心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与人为善,无私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增强团结。忍让不是懦弱,是宽容和大度的表现;后退不是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原文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

译文

与人和善,就不会有仇敌;宽恕他人,就不会产生怨恨;对他人有忍耐之心,则就不会有耻辱;做人讲究仁义,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精华点评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返回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在回国途中,曾遭到护送公子纠回国强夺王位的管仲的暗杀。这次暗杀没有得逞,公子纠和管仲只好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不退兵。鲁国只好答应条件。

管仲被押送回国,鲍叔牙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还把他推荐给齐桓公。桓公说:“管仲用箭射我,想要我的命,我恨不能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还想叫我征用他?”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人,自然要帮公子纠。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要是能够重用他,他将为您取得天下。”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推荐,用其为上卿(相)。管仲果然不负重托,帮助齐桓公成为了五霸之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管仲虽然是齐桓公的敌人,但齐桓公却不计前嫌重用了他,齐桓公这种宽广的胸怀也是他能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啊。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如此,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论富贵或卑贱,每个人多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懂得尊重别人,心怀仁爱之心。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宽恕别人的错误,尽量避免针锋相对,则人际关系就会和谐,别人也会更敬重你,而凡事都要分个对错,斤斤计较,谁都会离你远远的。别人冒犯了你,你忍耐一时,则生活就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矛盾。

原文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译文

能够容忍一句刺耳的话,就会风平浪静;能够懂得在竞争中退让一步,道路就会更加宽阔。

精华点评

曾国藩初办湘勇团练的时候,有一天巡抚所辖的绿营兵与湘勇起了冲突,绿营兵甚至在深夜闯入曾国藩的行台。曾国藩亲自将此事告知巡抚,那巡抚却毫不理睬。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只好将兵营迁出城外,以避免再与绿营兵产生纠纷。那时朝廷已有重视曾国藩的意思,因此有人很是不解,询问其中的缘故,曾国藩微笑说:“大难未已,吾人敢以私愤渎君父乎?”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敌当前,我怎能为个人利益而泄私愤呢。

湘勇训练成功后,曾国藩马上被朝廷委以重任,投身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战役中去。曾国藩率领湘勇攻克汉阳、武昌等地,建下赫赫战功。曾国藩以及他的部下都认为朝廷一定重重有赏。可是咸丰皇帝只下旨任命曾国藩为署理湖北巡抚。接旨后,众部下纷纷叫屈,曾国藩自己心里也很不满意,觉得与他的赫赫战功不相符。可是,接到圣旨未满十天,咸丰皇帝又颁下第二道圣旨,免去了曾国藩湖北巡抚的职务,只赏给他一个兵部侍郎的空衔。

更令人气愤的是,朝廷内部有人不断在咸丰帝面前大进谗言,诬陷曾国藩。大学士祁隽藻递上折子说:“曾国藩不过是一个在籍侍郎,一个匹夫而已。这样的人居住在乡间,有一呼百应的势头,恐怕会给朝廷带来祸害。”有的人甚至极其险恶地诬陷曾国藩有叛变的野心:“现在曾国藩的勇丁已经超过二万,他们对曾国藩都是忠心耿耿无所不从的,他们只服从曾国藩一人之令。奴才还请皇上三思:现在再授曾国藩巡抚之职,握有地方实权,后果将会如何?”

这种待遇对功勋卓著的曾国藩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但是他没有悲愤难抑,口出怨恨之言,更没有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只是默默地做好他的本职工作,暗中等待着机会的再次来临。

后来,曾国藩这样总结其忍辱负重之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是我生平咬牙立志的秘诀,自出乡关以来,所受屈辱数不胜数。庚戌、辛亥年间,我被京城的权贵们唾骂;癸丑、甲寅年间,我被长沙的权贵唾骂;乙卯、丙辰年间,我又被江西人民唾骂;在岳州、靖江、湖口三次败仗之际,更是受到上上下下的指责。总之,我在被打脱牙的时候,没有一次不是和着血往肚里吞的。”然而,正是凭着这种忍让功夫,曾国藩终于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确,不要说十之八九,人生有时甚至事事都不能顺我们的心意。我们要想生存在这个反复无常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曾国藩的忍术。忍耐能使人做成大事,成就大业。当然,忍的目的在于争,争的方式可以是忍。争与忍的关系运用恰当,才能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非凡气度、风度和力度,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

不期而遇,时也;无利而助,诚也。助而无怨,是为君子之德。

译文

没有约定而相遇,那是偶然的一次机遇;没有利益可图,而能帮助你,那是最真诚的帮助。帮助别人没有一丝怨言,这是君子的品德。

精华点评

王有龄是杭州一个小官,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他与胡雪岩关系不错,便开口相求道:“雪岩兄,我并非没有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爽快地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感激地:“有朝一日我富贵了,绝不会忘记胡兄的恩义。”胡雪岩竭尽所能筹积了几千两银子,全部送给王有龄。王携银两进京师求官果然如愿。几年后,王有龄升任巡抚。他从未忘记胡雪岩的恩情,常常在生意上帮胡雪岩的忙。正是凭着这种肯吃亏的精神,胡雪岩在生意场上无往不利,财源滚滚。后来,他还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赵女士是一名下岗工人,其丈夫所在的工厂也很不景气,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为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政府在郊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赵女士就在那里租了一个菜摊,跑前跑后地忙活开了。一天下来也能赚个几十元钱,赵女士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这个市场位置太偏,新鲜了一阵子,人们就都不来买菜了。生意冷清,赚不到什么钱,赵女士决定卖掉现有的菜后就收摊不干了。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个中年人跑来,让她准备10斤西红柿,第二天来取。谁知别的菜全卖光了,一连三天那预订西红柿的人都没有来。

好在赵女士准备撤摊的那天傍晚,买西红柿的人出现了。赵女士拿出早就包装好的西红柿,可打开一看,全坏了!于是赵女士拿出口袋里仅有的10元钱,去别家买了10斤西红柿,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赵女士和空空的菜摊,明白了:“这两天你一直在等我呢?”赵女士点了点头。中年人被她的诚实忠厚感动了,他迅速地掏出笔,唰唰地在纸片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赵女士说:“我是附近一家毛巾厂的厨师,每天都到这里来买菜,以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我送菜吧!”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赵女士接过纸片,别提多高兴了。从此,她每天给工厂送菜,摆脱了家中的困境,生活也渐渐有了好转。

胡雪岩能够在王有龄身处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可见其涵养。赵女士的宽厚使她获得了别人的热情帮助。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决定着其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然而很多人讲求的是付出就该得到回报,而这样的帮助,其实是存私心的帮助。而一旦他帮助一个人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中就会产生怨恨和抱怨,自己也陷入无限烦恼中。心底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凡事不必过分在意得失,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在他人有难的时候,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便是一种美德。可能帮助他人不一定立刻得到回报,但那个人一定对你心存感激,这也是一种幸福。也许就在某一天,你受灾,某个人帮助你,你深感莫名其妙时,他可能告诉你,你曾帮他推过车。

原文

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经过时,给别人让路为好;酒喝到一定程度,留三分量才是最佳境界。

精华点评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梁国和楚国交界处,两国在边境上都设立界亭,两国守亭士兵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国的士兵勤快,经常去地里除草、浇水,瓜秧长得非常茂盛;而楚亭的士兵非常懒惰,很少去瓜地里浇水、除草,结果他们的瓜秧长得又瘦又小,和梁国士兵的瓜秧没法相比。

这使楚国士兵感觉很没有面子。一天,他们趁着月黑风高,就偷跑到梁国的瓜地里,把瓜秧都扯断了。第二天梁国士兵发现了,非常气愤,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边县的县令宋就,对宋就说:“你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我们本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而为什么反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他们做不对的事,这不太狭隘了吗?以后,你们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除草,不要让楚国士兵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照办了。楚国士兵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得一天比一天好,仔细察看,发现每天瓜秧都被人浇过水,并且不是别人,恰恰是粱国士兵浇的。楚国士兵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楚国的边县县令,楚国县令知道后,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和睦边邻的诚心,便准备了重礼送给梁王,既表自责,又表酬谢,结果两个敌国,便这样化解了矛盾,成为了友邻。

宽容不是无能,而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宽容可以消除与他人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达成有效沟通,有利于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对人大度,宽容不计小人过,对人对己,于公于私都是利多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