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在顺境时一定要谨慎逆境的到来,千万不要被安逸冲晕了头脑。在为人处世中,发觉别人欺骗自己,不能莽撞出言,要找到真凭实据。受到别人的侮辱,不要太过斤斤计较,把心放宽。做人处世可以柔,但是太柔就成了软弱;可以刚,但太刚反倒容易最先被折断,所以或柔或刚一定要适度。
原文
有大而能谦者豫;有才而恃显者辱。
译文
有大功劳的人能够做到谦虚为人,就会收获快乐;有才干而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遭到他人侮辱。
精华点评
有大的功劳的人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就能够避免灾祸,收获快乐。一个有才的人,也不要韬光养晦,不要太过炫耀。
三国魏书法家韦诞在家中摆设蔡邕所著的书法论著《笔论》,另一位大书法家钟繇看到了便苦苦央求借来阅读,可韦诞却是坚决不肯借。钟繇回到家中,气得捶胸顿足,口吐鲜血。幸好曹操给他服了上好的药,才得以痊愈。可是他心里总想着这件事。
韦诞也将《笔论》视为至宝。一直到死,也不肯将《笔论》给人看,并在死前嘱咐后人一定要将《笔论》当作陪葬物放入棺中。韦诞死后,钟繇得知《笔论》已随韦诞一同埋入地下,便不顾身份和体面,指使人挖韦诞墓穴,获取《笔论》。而韦诞因为把自己的宝物显示了出来,而招来了争抢,自己死了,也没有得到安生。这就是因为过于炫耀的结果啊。
一个人拥有了才能就像是拥有珍奇宝物一样,宝物炫耀出去,就容易引来别人的争抢,给自己招来祸端,日日过得紧张兮兮。而处事老练的人,洞悉世情,从不恃才傲物,总是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不到关键时刻绝不显露。他们做事向来非常谦让,懂得和大家分享好处,不会所有的名利统统包揽。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才华,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这才是保存自身安全的做法。
掩藏才华,不等于处处隐藏,在关键的时刻,要学会显出自己的才华。在现实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使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的名利而处处显才,这只能给自己带来一时的虚荣心上的满足,而真正收获的只有别人的忌恨,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平日里隐藏自己的才华,彼此没有冲突,才能团结人心,也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原文
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肆于誉而敕于毁。君子宁抑而济,毋顺而溺;宁毁而周,毋誉而缺。
译文
人的心情往往在受到压抑的时候知道警惕,而一旦心情舒畅,一切顺心如意,则对自己有所放纵。人常常在一片赞誉声中肆意而为,而在诋毁声中反省自己。所以,君子宁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不在顺境中放纵妄为。宁可在受到诋毁时改正自己,也不使自己在赞誉声中滋生毛病。
精华点评
有这么一位男士,在他年轻时家里很贫穷,善良的父母对他的未来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于是,他背井离乡,去到南方的一个大城市打拼,在求生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后来,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出身于富裕家庭,和他结婚后同他一起拼搏、创业,给了他很多帮助。而他也很争气,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使创办的企业资产达到了上千万,其人在当地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周围到处都是奉承他的人,整天听着别人赞誉的话,他渐渐春风得意起来了。常常不回家,和朋友们到处吃喝玩乐,后来,又背着妻子和别的女人勾搭,家也不要了,企业的运营也很少过问了。直到有一天,这位男士深夜回家,从出租车里下来,看见整栋楼房唯有自己家的窗口是亮着的,顿时感动得涕泗横流,他知道无论自己回来得多晚、妻儿总是亮着灯在等他!从此,他给自己立法三章:爱妻、爱子、专心治企。重新把心交给妻儿。
还好这个人迷途知返,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直到落得家破人亡的也大有人在。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警觉,就像煮在温水中的螃蟹,温度一点点的升高,它全然不知道危险降临,直到最后把自己烫死。立身处世,我们一定要懂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安逸的生活中腐蚀了自己的本心。要时刻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原文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
译文
觉察到别人在欺骗自己,却不在语言上表达出来。受到别人的侮辱,却不动声色。这样做,是有深刻意味的。
精华点评
曾经有一个叫江南的人,由一个普通职员逐渐升到了副总经理。后来,他发现总经理王华坐在那里形同虚设,每次江南向她请示工作时,王华都是听完他的汇报,最后只说一句:“你放心去做吧。”这样,一切几乎都是江南在作决策,江南逐渐想取得总经理的位置。他知道王华是老板的小姨,但随着他为公司赚钱数目的增加,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他几次去老板那里抱怨,而老板不动声色,只是笑问:“我那小姨不会过多干涉你的工作吧?”他就回答:“也许将王总放在别的位置上,公司的收益会更好。”老板脸上依然笑着。后来,老板真的劝小姨别做总经理了。这下惹火了王华,不久便炒了江南的鱿鱼。
江南在做事中就有失稳重,在还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了出去,结果被别人抓住了把柄,自己因此失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不动声色使人摸不清底细,做事才能游刃有余。为人处世一定要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懂得何时显身,何时隐退,把握好显身与隐退的尺度。如果只看到自己风光的一面,而冒失地往前冲,很有可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直至像江南这样断送自己的前程。
同时,我们也该体悟另一方面,就是与人交往时,有些事情做到心中有数,不必斤斤计较。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必将是非曲直辨析得太过明白,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一些琐事,当时以为是大事,而过后一段时间再回想一下,发现那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时的不计较是对的。
原文
柔之戒,弱也;刚之戒,强也。
译文
柔弱的东西要防止过于柔弱;刚强的东西要防止过于刚强。
精华点评
人表现得过于柔弱,就成了软弱,就会受到别人的欺负,不能自立。同样一个人过于刚强也有弊端。
战国时的楚国,占据广大江南地区。楚怀王时国力强盛,但楚怀王去世后,他儿子楚襄王却终日沉溺在声色歌舞中,不理朝政。三闾大夫屈原拥有雄才大略,为官清廉,深受楚怀王器重,而自从楚襄王继位后,他备遭冷落。眼看着楚国一天天衰败下去,他心急如焚,多次劝诫楚襄王,均没有成效,反而使楚襄王更加厌恶他。
他的徒弟宋玉劝他说:“君子从来都是修养自身,而不责备别人的过失。待君王勤勉,就向其献计献策,为国家效力,这样就没有什么怨恨可言。现在楚王被小人迷惑,不知悔悟。此时你独自一人宣扬忠信,谁肯听呢?没有人听,国家就仍然没办法治理。你徒劳地在这儿分析是非曲直,怎能起作用呢?……”屈原制止了宋玉,说:“我听说君子如果做儿子,就一定讲孝道;做官,就一定讲忠诚。如果这样做,虽死犹生,如果不这样做,虽生犹死。”后来屈原又去进谏楚襄王,遭到贬斥,被放逐到了汉北。
屈原在湘江边,说:“我为人们不守忠信,楚国得不到治理而悲伤啊。”宋玉长叹道:“美的、长的、强壮的东西不能变成丑的、短的、软弱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们本性使然。现在的楚国,凭借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的。我听说处事分达节、守节、失节。而其中的失节就是分出是非,而又反过来为它悲伤,受它困扰。先生您明晰忠诚的意思,却又受它困扰,为它悲伤,这不是失节吗?”但是,屈原终于受“忠信国家”的困恼,而投江自杀。
其实,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变故,生存环境也会有优有劣,这些都不是个人能左右得了的。屈原遇到了昏君,虽然曾经的君主很英明,但是,世事变幻,既然昏君当位,屈原对明君使用的忠信对昏君来说就不适合了。屈原气质高洁,他没有随波逐流,改变自己对国的忠诚,没有逢迎世事。但是,他想要改变这个现实,也是蜉蚍撼树,结果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可惜,他一直没有想明白这点。
身处社会,要学会随遇而安,心胸豁达乐观,这样才不会钻牛角尖,将自己逼到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