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远离假话,摒除大话;不说空话,避免套话;选择对象,因人而异是成为一个杰出口才家必备的五种修练。
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心应手呢?其方法就是多读书!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办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得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多谈几句。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如果这样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是会碰钉子的。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即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像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我们推崇的语言技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远离假话,摒除大话
中国人民历来有赞颂说真话的美德。在最早《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一直盛传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然而曾子却还是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大话又称废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
两个珠光宝气的女人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您知道吗?我们家里的厨师换得可勤了,家里人吃同一厨师的饭菜,最多不过3天,就不爱吃了。”
“谁说不是呢!为了换厨师方便,我们家的厨房门口装了一个旋转门。”
像这种大话除了能博得我们一笑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不说空话,避免套话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艳丽的光泽,非常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它们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这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内容的话,迟早是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味同嚼蜡。
选择对象,因人而异
我们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种人,年龄、性别、性格、脾气、思想认识等各不相同。由于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别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
比如有这样两个句子。
“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说清楚。”
两句话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但前一句说得较直率,有劝诫的口吻,较适宜于长辈对后辈(如老师对学生),或者知己之间。第二句话婉转多了,如对人称的处理就很巧妙。他对对方不直称为“你”,而用“咱们”。其实说话者不一定介入这件事,只是为了把话说得婉转或表示自己与对方更贴心。另外把“赔礼道歉”说成“说清楚”,也是为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字眼,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可见,后一种也是劝,但不是劝诫,更多的是请求,比较适合后辈对长辈,关系不太密切的人或者对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说的,这样讲就比较适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