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性格类型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譬如,有人对工作赤胆忠心,一丝不苟,待人处事有高度的原则性,豪爽活泼,有礼貌,助人为乐,谦虚、自信等,所有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他的性格。
人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心理学把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和中间型三种。所谓内倾型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这种人沉静、多思、反应缓慢,适应环境困难。所谓外倾型,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于外表,这种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介于内倾型和外倾型之间的,称为中间型。
老年人由于见多识广,社会磨练多,性格也许会有所改变,但完全改变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年轻时属于何种类型,到老还基本属于哪种类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性格有一个由外倾向内倾转变的总趋向。这种内向性的表现是:越来越倾向于以我为中心、自我吸引、兴趣狭窄、社交退缩,小心谨慎、事无巨细都力求稳妥、保险,往往比较顽固、执拗,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对一切变化和新鲜事物都深感不安,甚至连别人挪动一下他习惯放置的家具的位置也横加反对;喜欢回忆往事。在回忆中产生满足和悔恨,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唠叨不休,喜欢指手画脚,作权威性的指挥,好猜疑,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往往草木皆兵,疑心自己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等等。
老年人性格转向内倾性和老年人的生理活动有密切关系。
科学家认为,人的衰老包括神经细胞的控制能力的衰退。生命早期,神经细胞特别活跃,反复的激活使神经细胞具有延续的工作能力,这是心理活动外倾的生理基础,到了老年,神经细胞激活水平低,控制能力变小,变得不那么活跃了,人的整个活动水平因而下降,这是心理活动内倾的基础。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逐渐由外倾转向内倾。
老年期是个失意多,不安感强的时期。处在失意挫折中,就会使个人内部的不愉快情绪亢奋、纠纷增多。有些人无法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稍一遇到困难就会退避,喜欢闭门谢客,不愿与人接触,担心生病,疑心重重,牢骚满腹,情绪低落等。但并非所有的人都陷入这种境地,有些人即使到了老年,也能应付自如。
按照对老年期的适应情况,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有智慧,感到自己的一生收获不少,是有成就的一生,即使在离退休时也心安理得,毫无挂恋,理解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积极参加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对家庭及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感到满意,有充实感,关心面广,面向未来;对未来的生活并不感到苦恼。
2.安乐型。即隐居依赖型。看上去好像十分悠闲自得,而早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十分适应,但实际上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在期待别人的援助。
3.装甲型。这是一种自我防御较强的类型。对恐怖、苦恼都用强烈的防御机制来对付,用不停的活动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甲恐惧。不承认老年的现实,用不停的繁忙活动回避对老年期间展望和死亡的问题。由于对工作有过分的义务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因而嫉妒年轻人。
4.愤怒型。有些中老年人,对未能达到人生的目标产生怨恨和绝望情绪,并将其原因归罪于别人,非难别人,自寻苦恼,自我闭塞。对离退休和老龄化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对死亡有强烈的恐怖感,怨恨和嫉妒年轻人,有时甚至表现出敌意。
5.自我谴责型。与愤怒型不同,这种类型的人的攻击性是深藏在内心的。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失败的一生。把自己度过绝望的一生的原因归罪于自己,责备自己。他们是被动的、悲观的,孤身孑然,把死亡看作是自己对悲惨现实的一种解脱,有时甚至会自杀。
在这五种类型中,前三种以各自的形式在适应衰老情况,后两者则是不适应的,需要自我控制和调节。
也有的人把老年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慈祥型、拘谨型、麻木型和跋扈型。无论何种分法,都说明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安静审慎,有的急躁马虎;有的热情坦率,有的冷淡沉默,有的坚决果断,有的优柔寡断!有的温和,有的粗暴,有的富于创新,有的墨守成规。我们希望老年人能有意识地克服和改变性格上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善于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监督,持之以恒。
性格与疾病
公元1世纪,古罗马国王纳瓦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因有人大胆顶撞和冒犯他,不禁大怒,拍案而起,瞬即倒地身亡。《三国演义》里,也有一段故事是:诸葛亮阵前痛斥王朗,王朗羞怒交加,大吼一声,坠马而亡。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有人遇事就火冒三丈,这一股都是火暴脾气。这不仅影响同志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致病,甚至死亡。
有人对若干个病案进行综合分析,就几种常见病患者的性格特点作出概括归纳,列表如下:
临床上发现,性格特点不同既影响疾病的诱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疗程和疗效。即性格外倾的人乐观、豪爽、开朗无畏,往往“小病不多看,大病不在乎”,而内倾性格的人忧郁、沉默、内心恐惧,往往“无病呻吟,小病大治”。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注意放慢生活的节奏,适当休息,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要主观努力,改造有损于健康的性格,对预防疾病和减轻疾病是有益处的。
美国一位妇科医生对122例病案进行分析指出,人的性格同癌症有直接的关系。有些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性格具有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倾向防御和退缩的特点,长期内心矛盾、不安全感、而又压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人和那些总感到事事无所依靠、无能为力、悲观绝望、受尽折磨的人是最容易罹患癌症。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利特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从心理治疗配合生物治疗的角度来说,这颇具独到之见。
在教育工作中,根据不同人的性格,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在医疗工作中,也应针对不同性格的患者,既要“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因人施医”。
老脾气能改吗
有人喜欢发脾气,别人指出这是缺点时,他马上会说:“老脾气了,改不了!”果真如此吗?
脾气是指人的性格特征。这是在个人经历、环境的熏陶、自我修养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同时又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脾气与天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坏脾气常与无知、落后、愚昧相关连。好脾气则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程度。一个人只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性情,讲究精神文明,坏脾气是可以改掉的。
脾气与情绪是有联系的。要改掉坏脾气,还需控制情绪。下面列出几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能控制住情绪,也会对改掉老脾气有所裨益。
1.伤心时。人在伤心时,切不可急于发脾气,而应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这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对你有过哪些帮助?今后怎样补偿?
在可能的情况下,你可以去找引起你恶性情绪的人去畅谈一下(这与发脾气不同)。这种畅谈可以将你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避免无端的发脾气。
2.焦急时。应想想急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弥补?对于突如其来的令你焦急的事情,不要害怕。比如,坐公共汽车去赶火车,眼看着火车开车的时间到了,而公共汽车又走不动。此时若沉不住气,很容易对人发脾气。而耐心地问问司机、售票员有什么办法,或下车去改乘出租汽车,老脾气不是就可以不发作了吗?
3.忿怒时。此时最易发脾气了。那么,假如你这样问问自己:“谁得罪了我?怎么得罪的?为什么人家会对我这样?我有什么不对吗?”也许脾气就不会发作了。在比较冷静的情况下去讲清道理,往往比发脾气更有效。
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冲动。对于老年人来说,用理智和毅力战胜情绪冲动,把那些不必要的冲动消失在萌芽状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人的情绪冲动一般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论哪一种原因,当人们的情绪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振动。这就是所谓的老脾气要发作了。老脾气发作,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它会给工作带来损失,使同志和朋友之间造成隔阂,给亲属带来不愉快,而且也不利于发脾气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当老脾气要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我调整”,使想发作的脾气发不起来。
这里介绍几种方法,请你不妨一试。
1.疏泄法。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是能向自己的老朋友倾诉一下内心的不快。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别人的劝解与帮助,而且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宽慰,从而解除忧郁不快,使自己心情舒畅。
2.转移法。遇事不能长期忧郁寡欢,而应积极地加以解除。最好的方法是去作一些对你吸引力较大的事情,比如写宇、作画、下棋……有条件的还可以换换环境,到公园去散散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这样就可以转忧为喜了。少忧愁自然也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机会。
3.转化法。痛苦、忧伤可以使人情绪不振,亦可诱发情绪波动,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力量。大多数人恐怕都愿意出现第三种情况吧。如果是这样,你应该把这种情绪上的冲动“发泄”到你感兴趣又不伤害他人的事情上去。比如,你可以任意地挥动手中的毛笔,把一腔忧伤、不快全部“发泄”到白纸上。或许能产生平时产生不出的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呢。
当然,你也许自己还能总结出一些方法。总之,老脾气不是非发作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