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81400000017

第17章 中老年人的体育健身(3)

(2)耐力锻炼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效力。据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输出量,比年轻人约低20%~30%,因而身体负荷能力也随之下降,持久的耐力锻炼,可提高心脏工作效力,使运动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以及二氧化碳清除率等能较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耐力锻炼还能加快机体的血流速度,降低血粘稠度,降低血压,预防中医所说的“气血两亏”。

(3)老年人经常运动,能够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延缓其发生的时间。这样既可减少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或伤残的机会,也能减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软弱无力等。

(4)运动可降低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和最大摄氧量,改善因年老而出现的葡萄糖耐量减退和血脂增高等,调节血脂,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5)运动能延缓衰老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使精神振奋,反应敏捷。老年人因年龄性别和兴趣的差异,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同,应减少或避免参加比赛和较激烈的运动项目。步行和慢跑是适于老年人的运动,它简单易行,容易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尤其适于老年妇女。在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中,只有较少的老年人可以参加游泳和骑车运动。

除上述运动外,应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活动,如园艺、旅游、家务劳动、购物等。这些体力活动的积累作用与其他运动方式结合,可发挥加大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沉积的作用,从而能预防和改善心脏代谢综合征。

但是,盲目、剧烈和不规则的锻炼,对老年人不但无益,反而会导致发生意外。故应提倡有规律的耐力锻炼,并在运动时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仔细检查健康状况和主要脏器功能,制定锻炼方案要个体化,以防因锻炼使原有疾病恶化,或伤残。老年人进行耐力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做分级运动试验。适宜的运动量应是心率达到最高心率的60%~80%,并以不感到疲劳和气促为极限。老年人锻炼前应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如伸展运动,以避免因突然用力或快速动作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应根据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老年人因病用药者,在运动时要适当进行调整,如心脏病患者在活动时要慎用心得安,因其具有降低心功能和肌肉血流量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在活动前要适当进食,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老年人进行耐力锻炼时,可逐渐合理增加进食量。

灵活性平衡运动

以静坐生活方式为主的老年人,由于久坐,下背和大腿后部活动少,容易发生下背痛;上肢活动范围的减少,易发生肩周炎。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即上、下肢、肩、臀和躯干部关节的屈伸活动、提高机体的灵活性。平衡训练需要早练,不要等到老得走路都摇摇晃晃时才有警觉,训练时可脚踩软物(棉被、沙发等),闭双眼,双手左右平举,单脚站立,至少持续20秒钟。

大家一起运动

单独及群体运动所营造的不同气氛,对运动者的心理也会有影响。群体运动较有归属感、参与感及舒畅感,只要避免强烈的竞争心理,对运动效率提高极有帮助。可以参加一些动作简单,便于学习和记忆的体操和舞蹈活动。

中国传统的运动对于老年人也是非常有益的,它也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运动,如简化太极拳,动作舒展、柔和有节律、动作与呼吸相配合、思想集中,是调节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和肢体灵活性较理想的运动方式。

益寿防老,先练腿脚

有人说“人老先从头上老,白头发多黑头发少。”这种说法不确切。科学家认为,人老先从腿上老。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腿部肌群力量逐渐减弱,韧带弹性变差,下肢负重能力降低而显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走起路来趔趔跄跄,这是衰老的一大特征,许多老年人在冬天腿脚很灵便,可当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之时,会变得步履沉重显得衰老许多。这是为什么呢,医学专家们认为除自然衰老的因素外,与老年人冬季腿脚活动少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老年人保健中,腿脚的保养至关重要。

这里推荐一套锻炼腿脚的保健动作:

1.卧位运动趾与踝。仰卧床上,双下肢平伸,双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运动50次,五趾分离并拢20次,然后屈髋、屈膝、伸屈旋转踝关节20次,这是整套运动的准备动作。

2.坐位蹬滚于运动。弄一段长40厘米,直径10~20厘米的圆木或石滚子,放在地板上,人坐在床边,双足蹬在滚子上前后滚动100次,如果用中药药碾子代替滚子更好,这种有规律的蹬足运动,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即使不能站立走路的人,也可以完成这项运动。

3.踮脚走路练屈肌。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这时你会感觉到足心和小腿后侧的屈肌群十分紧张,行走百步即可,不能一气呵成,可分段进行,这比一般行走时对屈肌的锻炼要强得多,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三阴经。

4.足跟走路练伸肌。即把足尖跷起来,类似小脚女人样,用足跟走路,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伸肌,行百步,疏通三阳经络。

5.侧方行走练平衡。人向侧方行走时,主要是锻炼内收、外展肌群、补充日常向前行走时运动量较小的肌群。另外,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有预防共济失调的作用,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

6.倒退行走益循环。人向前行走时,是足跟先着地,重心逐渐移向足尖;而倒退时,是足尖先着地,重心向后移到足跟,这样更有利于静脉血由末梢向近心方面回流,更有效地发挥双足“第二心脏”的作用,有利于循环。另外,倒退时,改变了脑神经支配运动的定式,启用了不少平时不常运用的神经结构,强化了脑的功能活动,可防因废用而脑萎缩,每次倒百步为宜。

7.爬行能降压。用四肢爬行50米,不仅锻炼了四肢,使上下肢协调。爬行时,躯体变成水位,减轻了下肢血管所承受的重力作用血管变得舒张松弛,心脏排血的外周阻力下降,有利于缓和高血压,这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

8.踩足与按摩。如果3~5岁的小孩,你可趴在床上,双足背贴床面,足心朝上,让孩子赤踩压双足,让孩子的足跟对准大人的足心,做踏步动作50~100次,对促进血液回流大有好处;没有孩子帮助,只好自己按摩。老人如能每天坚持一套上述锻炼,一定会推迟双腿先衰的到来,也有利于心脑脏腑的保健。

科学锻炼好健身

锻炼要符合科学性和整体性

要能使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参加活动,不宜采用局限于某一肢体或器官、局部负担很重的运动。特别应指出,不能以体力劳动来代替运动。因为体力劳动一般都具有专业的性质,动作单调、重复,无法使机体得到整体的锻炼,容易使身体的某些部分畸形发展,或导致局部过度疲劳或劳损。锻炼应使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项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锻炼的科学性。

锻炼要注意做到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和丰富多彩的。运动的速度和力量要适宜,不能要求过高。健身运动不应追求外在的成绩,而应注重内在的效果。这样在锻炼中,就消除了竞争心理,没有精神压力,不会因要求过高而产生运动过度的危险。效果的取得,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因此,健身运动不要急躁贪功,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必须以生物学的适应定律为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健身计划。要切记,在健身运动上,疲劳和痛苦是不必要的,盲目地增加强度是冒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