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2077400000091

第91章 微软的竞争对手是IBM和索尼

当然微软不光要制作开发软件,还要制作最好的游戏软件。最终的赢家将是拥有好游戏软件的公司。大家能买到的半导体都是一样的,因此游戏软件的创造性将决定最后的输赢。

屹立在IT 产业最高峰的经营者、世界首富、战胜了美国司法部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比尔·盖茨的词举不胜举。就在2002 年微软垄断案判决前的上个月,比尔·盖茨接受了《日经商务》杂志的专访,并就“新微软形象”发表了谈话。

问:辞去CEO 职务已有两年多,作为首席软件设计师,你是怎么分配时间的呢?

答:大多数时间用在出席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产品开发会议上。会议的出席者基本上不超过6 人,在会议上我们就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新技术的实用化进行了讨论。

然后就是到世界各地与客户见面,听听他们对微软的要求。我的时间中有30%用于这些方面。

问:在此之前微软曾致力于使个人电脑与因特网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个人电脑革命”与“网络革命”,对下一个革命有什么考虑呢?

答:首先就是我们所说的“XMLWeb服务革命”,这正是“。Net”的理想。即能够与所有的个人电脑链接,进行信息交换。为了进行这一革命,我们正在对软件与通信标准等基础技术进行改善。

此外还致力于制作“自然型计算机”。平板电脑(TabletP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用手拿着,在色彩鲜艳的个人电脑屏幕上,像在笔记本上写东西一样自然地输入信息。而且屏幕上的信息还可以发送给他人。今后还会增加可输入会议的语音、与电话连接后和其他人一起收听等更加方便的使用方式。

问:是为了这个才亲自设计新一代Windows的吗?

答:目前的操作系统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想。即使(往个人电脑里)输入地址,(操作系统)也不明白谁是重要的人物,这个任务属于哪一级别。所以有必要在操作系统中将网络与XML组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电脑的性能。Longhorn(新一代Windows的开发名)就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问:这意味着微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答:我们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编写软件。

问:但是正如参与游戏机业务所显示的那样,微软的业务正在实现多元化。

答:软件开发仍是最重要的业务,这一点没有改变。

微软参与游戏机业务,也是为了锻炼软件的开发能力。不论是开发支援软件,还是游戏软件,我们都希望能制作出业界最好的产品。

在此之前的游戏界,用于开发游戏的支援软件并不多。家用游戏机方面,一味依赖硬件的性能,无法提高软件的能力。因此这对微软而言是一个机会,我认为一个好的开发软件将会使游戏更加有趣。

当然微软不光要制作开发软件,还要制作最好的游戏软件。最终的赢家将是拥有好游戏软件的公司。大家能买到的半导体都是一样的,因此游戏软件的创造性将决定最后的输赢。

问:目前微软的两大收益支柱是Windows与Office,上述新业务也能创造利润吗?

答:今后Windows仍将是我们的重要业务。通过增加以平板电脑为主的新型个人电脑,依然能够保持我们的优势。

Office方面,仅改善手写与语音等输入方式,就能增加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功能。由于更加容易与他人共享信息,因此Office今后仍将是不可缺少的商品。

其他的业务也在成长,游戏业务早晚会盈利。

问:既然已有的收益来源都还很稳定,那么有必要参与新业务吗?

答:并不是因为有必要才这样做的,我们纯粹只是因为太喜欢编写软件。只要一想到优秀的软件能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帮助,马上就会对那些新业务跃跃欲试了。

就说桌子上的电话机吧,我认为都应该通过软件的力量合并到个人电脑里去。那样的话会比现在好用得多,可以保存过去的通话记录,也可以边看屏幕边说话。

我们仅仅是因为有机会通过软件的力量来改变些什么才决定去做,并不是因为资金充裕才开始去做的。

问:的确,软件、个人电脑等高科技设备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不过,对此过高的期待造成了。com 泡沫、抑或说是IT 泡沫及其崩溃。盖茨先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答:一提到那段时期,就会想到很多教训。

首先(期望靠股票上市而)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从那时起,微软就着眼于语音识别、XML语言利用等进行战略性开发。同时还认真研究保护个人隐私。现在出现了使他人的个人信息流传到因特网上的人,通过个人电脑很简单就能获取到别人的个人信息,因此防护技术是不可欠缺的。微软为此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当时没有人看好我们的举动,现在这已经成为了。Net 构想。即使花费时间,但只要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也会扎扎实实、坚韧不拔地去努力。

说到这里,在泡沫顶峰时期时,我曾与(软银总裁)孙正义先生交换过意见。我说:“对雅虎的评价过于夸大。最好不要投入太多的资金,”他回答说:“对通信公司的评价要比对因特网企业夸大得多。”的确,与通信泡沫相比,因特网泡沫要小得多。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指出的是,“尽管程度上有差别,但对两者的评价都过于夸大了”。

尽管(在IT 泡沫期间)出现了很多下调通信费用之类的好事,但技术的进步带给消费者与企业的利益是截然不同的。今后消费者肯定能买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软件与硬件,但是,这能否使企业获得利润还不得而知。

比如我们来看看子午线轮胎。消费者大大减少了更换轮胎的次数,更加方便了。可是,结果却造成了轮胎公司产生大量剩余设备,连年赤字。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供给过剩,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问:在当时的那种环境里,微软也没有在泡沫中动摇过?

答:我通常对公司进行的是保守式经营,以前每年都把赚的钱定期存到银行。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再进行投资,仅研发经费每年就要耗费50亿美元,这比波音公司还要多。我的经营哲学是:认真仔细地进行研究,使消费者能够接受我们的产品,并且调查是否能产生利润。同时告诉公司的职员,“还有钱,不用担心”。

由于始终坚持这样的做法,因此无须担心短期的利润问题。这也可以说是日本式的经营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