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浪漫要学法国人
12075900000017

第17章 乡土味的深度诱惑

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都爱往乱哄哄的都市里钻。要知道在法国乡村可是属于富贵人家的!清灵灵的天空,整洁漂亮的花园,几只闷得追着蝴蝶乱跑打发时间的中大型犬,若干时间内寂寂的无一个人影出来打断你无限的遐思,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是的,这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城市里的喧嚣和浮华,就算是沾满珠光宝气又能怎样呢?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死了去美国,美国人死了去法国,法国人死了就直接去天堂了。法国人最懂得寻找和享受自己的天堂,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人,都可以。所以我们应该钦佩着并学习着。

法国人喜欢乡村生活,和中国人很相似,很多中国人逃避世俗,逃避现代就选择乡村。但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并不能普及,中国人太多!法国人可以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产,中国人不能,还是因为人多。中国人不是没有品位,是没有心情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法国人的工时是世界上最少的,法国人每天有的只上5个小时的班,就这样,他们为了自己的幸福浪漫还在不停地争取减短工时,他们宁可不要钱,都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但在这种前提下,法国人的各种社会保障补贴也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担心会没有饭吃。相反法国的富人压力就很大,因为越有钱税就越重,因此很多法国人富人都选择移民。

驾车行驶在法国的国道上,你会发现,一丝不苟梳理过的土地、整齐划一的葡萄藤、田间错落有致的圆草垛……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乡村风景,让你久居城市烦躁的心一下放慢下来,讲究生活质量和情趣的法国人在追求快节奏的当今世界,他们的生活节奏虽然慢些,但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一般而言,乡村的生活节奏总比城市要慢些,旅游城市比工业城市的节奏慢些。法国农民早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无论是粮食、蔬菜、瓜果和葡萄的种植,都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得省力,加上每年都有一定的休耕比例,并享受欧盟的农业补贴,所以农活对于驾轻就熟的农户而言,不是负担而是工作。

凡科伦夫妇的农场在塞纳滨海省距费康市20公里的地方,他们拥有189公顷的土地,种植着农作物,饲养着40头牝牛。

每一餐,他们的厨房里散发的菜肴香味,从开胃苹果酒到蔬菜和甜点,盘中不少是自己收获的果实。品味餐点,就是在享受劳动的快乐和成果,因此凡科伦夫妇很注重进餐的时间和气氛。当有客人来的时候,更是摆出精美的餐具、做地方特色的食物招待。凡科伦夫妇有自己的耕作表,按时按季下田和收割。一到农闲,他们便出去转转,享受不同于乡下的生活乐趣。

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叫“过劳死”。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休闲两不误。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研究人员也会连续泡实验室、教师连轴转地跑几个学校上课、经营者斤斤计较于每笔生意、银行邮局职员认真接待每个客户,但这些不妨碍他们按部就班地吃下一道道佳肴,晚上看看电影,周末给工作“踩刹车”,阖家团聚或者跑出去休闲。

法国亚义赛公司的老板贝特朗·克里斯托日常忙得不可开交。“一到办公室就像被放进烤箱里,想不被弄得焦头烂额都不行。没完没了的电话和来访者,搞得上个卫生间都要小跑。中午饭多是便餐,边吃边谈生意,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就是这样一个敬业的人,却也把握一条原则:“工作重要,休闲必要”。周末克里斯托不去公司,而是去朋友家聚会、跑郊外园林、在家里听音乐、品尝夫人为家人烤制的甜点。一到假期,克里斯托不是到国外去散心,就是到父母留下的乡间住所去享受清静。

每逢周末,通往海滨或旅游胜地的高速公路上不断闪过一辆辆载着一家人出去郊游的房车、拉着帆船舢板的拖车、载着跑车或自行车的轿车。周五旅游大军出城,周日则浩浩荡荡地回城。

你是否想过逃逸忙碌的都市生活,伸伸懒腰,沐浴在阳光下,做生活的主人?

也许法国人还是比我们收入丰厚得多。大部分的法国人都会每年外出度假,而拥有一座乡间别墅,则成为了法国人休闲度假的一种时尚。如果少了这样的屋子,法国人会觉得日子过得不甚得意。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法国人钟情于这种度假方式,深入乡村,在田野、森林、运河、古堡、小镇之间体味生活的平静及情趣。当绚烂归于平静时,平静就是绚烂。更多的人们开始把乡村别墅当作假日行乐的场所。随意在某个古老的小镇上,不远处有森林延展,河流蜿蜒缠绵,马嘶声在夕阳下回荡。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中,随处可见乡村别墅的仿古式的豪华建筑或是简单的农舍模样。此时别墅不再是一种财富象征,而变成了一种很小资的生活方式。他们看重的并不是钱财和炫耀,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爱恋和期待。砖红屋顶、灰门房舍、湛蓝晴空、紫色薰衣草、金黄向日葵、碧绿葡萄等,不同季节展现出谜样的风情。到乡间别墅是一种逃离,是一种心灵的安顿和重生。在宁静且风光悠美的乡下,自然可以更有心境去回想陈年旧事。很多法国名人的回忆录便是在乡间别墅中写就的。这样一来,就更加显示出了这种小房子的价值了。近代与文学有关的乡间别墅中,最为著名的当推巴黎郊外的梅塘别墅。1880年夏天,法国文学巨匠左拉在梅塘别墅与其他五位法国小说家欢聚一堂,其中包括我们后来所熟知的莫泊桑。那是个美妙的夏夜,明月当空,空气中充满了树叶的馨香。晚餐后,宾主登上“娜娜”号小船,由莫泊桑驾驶,到别墅对面的“大岛”上去散步。大家谈到了当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的著名的小说大师梅里美,他们又逐个回忆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家。一个念头在左拉的脑子里一闪而过,他建议大家每个人讲一个故事,并要求取材范围一致,这个提议获得大家的一致赞同。接下来的几天中,六位小说家各自叙述了关于普法战争的一个故事,左拉认为六个故事都十分有趣,建议把它们编成一本书,于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诞生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梅塘之夜》。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那年十二岁的柏辽兹在外祖父乡间的梅兰别墅邂逅了邻居戈蒂埃夫人的侄女埃丝黛尔。她顾盼生情的双眸和玫瑰红色的皮鞋令柏辽兹心神荡漾,却又怯于走近,饱受相思的折磨。他在自传中说:“在我少年时代所尝试创作的各种作品中几乎都笼罩着一缕深切的忧伤,我的所有旋律都是小调曲式。我知道这个缺点,却难以避免。或许这正是由于梅兰的那段爱情深深地藏在心底,成为一抹难以驱除的阴影所造成的吧。”这美好青涩的初恋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柏辽兹一生炽热的爱恋情愁;而积淀在心底的忧伤,却成为柏辽兹生命中一个解不开的结。柏辽兹的一生,如他自己所言,正像迸发过如火的激情之后,留下冰一般忧郁的核。不论是执着于音乐理想还是追求爱情,他都率性而为,令时人与后人叹服。

在一幢乡村别墅里,陶醉于百页窗外透过来的午后阳光和暖风;或是轻倚雨后的黄昏里的树干,细数水上的波纹,古老而粗大的树木被身体的温度渐渐倚暖;或是午夜的派对,热恋的情人执手相伴最后的一支华尔兹慢曲;或是一只摇椅靠在壁炉旁边,炉膛里若有若无的暗红的橡树木头,偶尔发出噼啪的炸裂声,和着翻动书页的声音;膝头铺一块纯羊毛的毯子,安详地饮着浓酽的热茶,读一本薄薄的精致的小册子。这种悠闲和散漫,符合法国人的性格气质。

法国乡村充满着野性、淳朴和自然,没有跑马地,没有高尔夫球场,也没有主题公园,在那里,你的眼眸里,只会有宁静的灯光,清灵的溪水,和关于爱的一切往事。无论你是否还保持着青春美貌,是否还充斥着万贯身价所带来的荣耀,都会毫无意义,只有心灵的高贵,才是永恒。

如果有时间的话,那你一定不能错过彼得·梅尔写的《永远的普罗旺斯》。彼得·梅尔曾是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他厌倦了都市的繁忙和浮华,放弃都市的高级生活,带着妻子和爱犬移居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在普罗旺斯这里没有车马喧嚣,只有墨绿的橄榄树、紫色的薰衣草和灿烂的向日葵,这里的阳光明媚、天空蓝得通透明澈。

彼得·梅尔以他惯有的英国式的诙谐,叙述他这位“英国虾”在普罗旺斯轻松写意的异国生活。如跟随着当地人带着母猪去橡树林里采集昂贵的松露,母猪是发掘松露的最佳工具,它不需要移动电话,赚的钱竟然比伦敦高级主管多;或者在蔚蓝的天空下,找一片绿荫悠悠的树下,看着微微颤动的熏衣草,美美地轻松睡上一觉,你也可以带上浓烈的茴香酒,一醉方休,让温暖的天气、充裕的阳光停滞在这一刻;这里还有茴香酒、葡萄酒,在酒庄的墙壁上、走廊上,到处可见“欢迎品尝”;这里还是日光浴爱好者的聚集地,当局一旦发现在公共场合裸体晒日光浴者,最高罚款1500法郎。问题是,裸体者会随身携大笔的金钱吗?在梅尔笔下,普罗旺斯永远散发迷人的故事,让人百读不倦。

长年在繁忙、压力、竞争下生活的我们,像一直关在笼子的小鸟,受日常琐事牵拌,无法自由翱翔。虽然在物质上得到许多的满足,但往往忽略了我们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宁静生活。许多人有钱、有势、有地位,但内心依然少一份随心所欲的潇洒。能够在和平宁静的天空下生活,对忙碌于都市快节奏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遥远而奢侈的梦想。《永远的普罗旺斯》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别致的生活方式、一种神仙般的生活情趣和一种寻找真实的生命体验。人生也可以是奢侈、宁静和享乐的。有一个词叫普洛旺斯化,是一种忘记时间的存在,享受随意生活的代名词。

让我们在此等令人惊诧的柔静与美好中享受青春的年华,并且,心甘情愿地醉死这个温柔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