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中外历史(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7600000033

第33章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教俗封建主在宗教口号掩饰下,对地中海东岸各国发动的一场持久的封建军事殖民的侵略战争。

十字军东征决非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刚刚形成的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在于封建主阶级内部矛盾增长,对外掠夺欲望增强。11世纪,西欧封建化基本完成。封建领主已将西欧土地瓜分完毕,并确立了长子继承制的法权观念,余子均成为无地骑士。这时,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发展,封建领主日益奢侈,开支日绌,频繁私战,争夺土地和农奴。大批无地骑士为领主作战,收入微薄,债台高筑。常以抢劫商旅为生,并不断袭击富有的大贵族,掠夺教堂和修道院,使封建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大小封建主难以满足贪婪欲望,必然共同走上暴力掠夺的道路。

其次,罗马教皇企图扩大基督教的统治范围,恢复大一统的宗教权威。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一度削弱了教皇权力。但不久,教会随着克吕尼运动兴起而重振。罗马教廷遂使用外交手段并阴谋用武力控制拜占庭的东正教,还企图迫使东方穆斯林改宗,以建立“世界主义”的神权统治。同时,罗马教皇从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竭力主张消弭领主内讧,将中世纪野蛮好战的祸水引向东方。

再次,西欧城市商人力图夺取近东市场,独占东西方中介贸易。西欧城市商人,特别是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比萨和阿马尔菲等城市的商人,早在10世纪前后即在东西方贸易中,获利丰厚。当他们在同阿拉伯人斗争中,夺取了西部地中海的商业优势以后,更希望染指地中海东岸,以排挤拜占庭和阿拉伯人的商业势力,夺取东西方贸易的垄断权。

最后,西欧广大农民处境恶化,渴望到东方寻找出路。11世纪,西欧农民大部沦为农奴。苛捐杂税、封建混战、饥馑瘟疫,交相并袭,置农奴于悲惨境地。在法国等地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广大农奴渴望自由和土地,更希望摆脱债务,逃出领主魔掌,到东方寻求一块安身立命的“乐土”。因此,东征之初,大批农民成为十字军运动的盲从者,实际上是农民自发的反封建斗争的畸形表达方式。

由上可知,在西欧社会复杂的矛盾运动的推动下,西欧社会各阶层对近东国家均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恰在这时,近东国家在政治上的削弱,则给西欧侵略者以可乘之机。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崛起于西亚。1055年,它在实际上灭亡了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近东地区尽落其手。随后,向拜占庭进攻。1071年,双方会战于亚美尼亚的曼西克特,拜占庭惨败。塞尔柱人遂占有小亚细亚大部,建立塞尔柱突厥帝国,定都于尼西亚,时刻威胁着拜占庭的生存。但在1092年,苏丹马立克死后,塞尔柱国家旋即分裂,彼此交讧,已自我削弱。然而,拜占庭仍引以为患。1095年,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斯遣使向罗马教皇求救,为罗马教皇发动十字军远征提供了借口,使之更加师出有名。

1095年11月的克勒芒宗教会议乃是十字军东征的发端。会议期间,教皇乌尔班二世向封建主、僧侣、骑士和农民发表了欺骗性的演说,煽动人们踏上征途,进行一场“十字对新月”的战争,以拯救圣地耶路撒冷,夺回“主的坟墓”。同时,他毫不隐讳地指出,近东地区是“充满欢娱和快乐的天堂”,那里“遍地流着奶和蜜”;号召封建主停止争吵和混战,到东方去寻求“永恒的报酬”。于是,人们纷纷佩戴上远征的十字标记,整装待发。这样,表面上的宗教狂热与实际上的掠夺贪欲相结合,汇成滚滚浊流,涌向东方。

十字军东征场景

十字军东征从1096始,至于1291年,间断历时达200年之久。其中除了1096年春的农民十字军和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纯属盲动,使大批农民和儿童成为东征的殉葬品以外,以骑士为主力的东征共有8次,尤以第一次和第四次最著。

1096年秋,法、德、意三国骑士10万多人,在大封建主的领导下,分四路开始第一次东征。1097年春他们汇合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斯强迫十字军首领向自己宣誓效忠,并利用十字军渡过海峡,收复尼西亚城。1097年夏,在多里列会战中,击败塞尔柱突厥主力,直趋叙利亚。十字军在争城掠地中发生内讧,并与拜占庭决裂。1098年6月,十字军攻占近东重镇安条克。1099年7月,十字军通过猛攻,占领并血洗圣城耶路撒冷,杀7万人,无分妇孺,以致遍地污血,没人脚膝。十字军劫掠全城,为得到居民死前吞下的黄金,不惜剖腹掏肠、焚尸扬灰。其凶残暴行,无情地暴露了十字军的侵略性质。

作为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的结果是,西欧侵略者占领了地中海东岸南北长达1200千米的土地,建立了耶路撒冷、艾德萨、安条克和的黎波里4个十字军国家。十字军在占领区按照西欧封建模式进行统治,移植了西欧的农奴制度,并制订《耶路撒冷条例》,从法律上加以确认。罗马教皇还建立了宗教性的军事组织——僧侣骑士团,长驻东方,以巩固十字军国家政权。因此,它具有封建军事殖民的特点。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城市的商人,分得了被占领城市的1/3的土地,控制了海岸港口,建立了商站,取得了近东贸易特权。

然而,十字军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并不巩固。1144年,艾德萨伯国被塞尔柱突厥人所攻灭,1187年耶路撒冷等沿海城市亦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所收复。为此,先后进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远征,虽以西欧诸国最高统治者为首领,但均无进展。

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了拟攻取埃及、收复圣城为目标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但是,威尼斯总督丹多洛以商人的眼光和政客的手腕,扭转了远征方向,“变十字军的愚蠢行径为商业活动”,用来粉碎其商业劲敌拜占庭。1202年11月,十字军替威尼斯攻占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萨拉城,作为抵偿威尼斯运送十字军所需费用的部分代价。随后,威尼斯又以帮助拜占庭废帝伊萨克二世复位为借口,怂恿3万十字军在1203年6月进抵君士坦丁堡城下。伊萨克二世为酬谢十字军,在首都拼命搜刮,激起民变,复被推翻。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纵兵劫掠7日,屠杀居民,侮辱妇女,抢劫财物。城内宫殿教堂的艺术珍品悉遭破坏,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亦被焚为灰烬。十字军掠夺的战利品不可胜计,仅正式分配给士兵的财物,价值即达40万银马克。十字军对信奉同一基督教的萨拉城和君士坦丁堡的野蛮劫掠,充分暴露了它“为宗教而战”的虚伪性,更明显地揭示了西欧教俗封建主的侵略和掠夺目的。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后,复又征服了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建立了拉丁帝国。教皇英诺森三世对于十字军的“业绩”,初则表示“愤怒”,继则踌躇满志,重新任命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威尼斯占有了3/8的拜占庭土地和克里特等爱琴海许多岛屿,成为海上强国,垄断了近东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在十字军的沉重打击下,尽管以后重又复国,但从此一蹶不振,日趋衰落。

此后进行的第五次至第八次十字军远征日益式微,渐成强弩之末。在近东人民抗击下,十字军国家风雨飘摇,疆土日蹙。1291年,它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失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十字军东征遂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了近东各国和拜占庭的社会生产力,给近东和西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不幸。它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座“人类疯狂和愚蠢的可怕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