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12059000000036

第36章 万物之灵——人类(2)

北京猿人征服自然的另一个武器是用火。火可以用来取暖、烧烤兽肉、防御凶猛的野兽。人类对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起初对自然界因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恐惧逃跑;后来逐渐认识火的属性而掌握它、利用它。从北京猿人用火的遗迹来看,成层的灰烬堆积很厚,可知他们是从自然界里引来了火种,昼夜长燃不熄而加以保存。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从火的使用到人工取火的发明,人类还得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

从上述材料推断,北京猿人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大约几十人一群,他们手里拿着自己制造的石器、木棒,集体采集野果,猎取动物,通常居住在山洞中,并知道用火和熟食——这就是当时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大略的情景。

196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地区发现了一种猿人的头盖骨和上、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定名为蓝田猿人。蓝田猿人的化石基本上和北京猿人相同,只是头盖骨更厚。结合地层和古动物的研究,证明他们的生存年代比北京猿人更早一些,大约距今五六十万年前,是目前已发现的猿人中较早的。

2.古人

如果说,森林古猿经过了长达数百万年到上千万年的进化才发展到人类的第一代——猿人阶段,那么自此以后,由于能够制造工具,开始了真正的劳动,幼年的人类便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了。

在距今约10万~20万年以前,原始的人类从猿人阶段进展到了古人阶段。古人已经分布于亚、非、欧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古人的化石,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发现。在南方,有广东的“马坝人”,湖北的“长阳人”;在北方,有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宁夏和内蒙古的“河套人”。从古人的头骨化石来看,已比猿人有很大进步,骨壁较薄,脑量增大;但与现代人相比,眉脊还很突出,表示了他们的原始性。

人类在与自然界作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经验不断积累,生产工具也不断改进。古人制作的石器已比较精细,能打出良好的尖和刃。器型和用途渐趋明确,已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之分。狩猎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们已掌握了动物的活动规律,并知道利用地形环境来捕捉野兽,能集体围猎大动物。可能已经会人工取火。这时候已知道了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原始的氏族组织已有萌芽。

3.新人

随着劳动的发展,古人的体质逐渐进步,发展成为新人。新人生活在距今约10万~1万年前。新人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从体质形态上来讲,现代人也包括在新人之内。

新人在地区上不仅广泛分布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而且分布到美、澳两洲了。他们已经开始在各地定居下来。

在我国,新人的化石有1933年在周口店北京猿人所在地的山顶部分发现的山顶洞人;1956年修建成渝铁路时在四川发现的资阳人;1958年在广西发现的来宾人、柳江人。

综合有关新人的化石材料可以看出:他们的体质跟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脑量跟现代人完全一致。在新人阶段,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石制工具更加精致,出现了复合的工具——在木棒上绑上石器的投枪、梭标。精巧的骨针,表示他们已会缝制衣服。他们既打猎,又捕鱼。已经产生了原始的艺术——绘画、雕刻、装饰品等。

在新人时期出现了人种的差别,如肤色、发色、发型、眼色、鼻子的高低等差别。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定居,受各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一些外表特征上的差别。

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从那时起,人就具有社会性。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则具有阶级性。

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是: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们的有目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界,支配自然界。“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类所特有的这种自觉能动性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包括达尔文在内的一些著名的生物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限制,他们只看到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到达这里以后,就不能前进一步了。他们看不到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不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能动性以及这种自觉能动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劳动,古猿逐渐发展成人;与这个过程相一致,在劳动的推动下,古猿的脑髓也逐渐发展成为人的脑髓,产生了语言和思想,从而人的自觉能动性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古猿下地后,在地上行走时,摆脱前肢的帮助,渐渐直立行走,手足分工了。为了采摘果实、挖掘块根、捕捉一些小动物作为食物,他们更多地运用前肢,有时还利用树枝、石块作“工具”。这些活动,起初只是一种本能活动,后来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反复,成为习惯。后来又逐渐知道用一块石头去打击另一块石头制造工具。就在这个漫长的世代相传的劳动中,使古猿的前肢发展成为人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同时古猿的后肢也发展成为人脚,继而古猿的脑髓也逐渐发展成为人的脑髓。

根据科学资料:

类人猿的脑量约350~650毫升

蓝田猿人的脑量约780毫升

北京猿人的脑量平均为1075毫升

现代人的脑量平均为1400毫升

从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北京猿人的头,还保持着许多类人猿的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部隆起,吻部前凸,无下颏等。然而四肢,尤其是上臂更接近现代人。这就是说,猿人的四肢特别是手臂的发展较快。

北京猿人化石

在从猿到人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脑量逐渐增大,脑的内部结构也趋于复杂化,脑皮层各区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手区、语言区以及与思维有关的区域扩大了,整个大脑变得更加完善起来。

推动猿脑发展成为人脑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是生产斗争的实践,是劳动。

由于劳动,手足分工,原始人类逐渐地能完全直立行走了。直立的姿势,使脊柱托住头部,视野扩大了,促进头部各种感官发达起来,脑子也能接受更多的信息,为脑子进一步发展扩大成球形创造了条件。

由于劳动,由吃少数种类的果实发展到多种植物,又发展到肉食和熟食,输入身体的养料也愈来愈多样化,使脑髓得到更丰富的营养,为脑髓的发达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由于劳动,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而,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脑的“映象”,也不断加强,促使脑量加大和脑的结构复杂化。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语言的产生以及它对脑髓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原始人类在狩猎、采集植物、制造石器等活动中,需要共同协作,“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便产生了一定音节和一定内容相结合的语言。起初的语言自然是十分简单的,后来随着劳动的不断发展才逐步完善和丰富起来。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古猿的发音器官——喉管也逐渐改造成为人的喉管。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由于语言的产生,使人们彼此间可以交流经验,因此获得的间接经验就更多。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对人类知识的传播和积累,从而,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们脱出动物界、结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生产、同自然力量作胜利的斗争并取得我们今天的进步的力量之一。”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汇的丰富,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展,思维器官的大脑,也就更发达了。恩格斯是这样说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这里,“完善的程度”不仅指脑的形态构造,而且包括脑的机能作用——思维能力在内。

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发展。头脑是思维的器官,好比一个加工厂。劳动实践不断为它提供原料,思想就是加工后的“产品”。“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然后,又从事新的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的推动下,人的大脑就不断发达和更加完善起来,人的自觉能动性也不断提高和发展。

劳动推动了脑髓,从而推动了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大脑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进步,又反作用于劳动,促进了劳动的进一步发展。恩格斯指出:“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

并且,人总是社会的人,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是一个社会的产物。“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人脑这样一个构造极为精致的“加工厂”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劳动的推动下,经历了从猿到人漫长的历史过程演变而成的。从森林古猿的脑发展到人的脑,经历了一二千万年的时间。

植物进化历程

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分藻类、蕨类、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植物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这些原始的蕨类和藻类成为地球植物的始祖。随着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植物界自身在不断的矛盾中运动和发展着。在一定的地质时期中占支配地位的类型,其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被较为进化的另一类植物所取代,这时植物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类群的自然绝灭常伴随着新类群的形成,植物界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