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12059000000035

第35章 万物之灵——人类(1)

人类在地球上从诞生到现在,大约已有100万年。这与数十亿年的地球史和生物史相比,只是很短暂的一瞬,但是,这却是极其壮丽的一幕。由于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呢?世界上最早的一代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之一。

人是“上帝创造”的,还是从古代猿类发展而来的?

在古代,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过种种神话和传说。

例如,古埃及就传说,第一批人是神用陶土塑造的。在我国古代,也有女娲氏造人的故事。几乎各个文明古国、各个不同民族都流传过许多类似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然而,神话“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和科学很不发达,古人对自然界的知识很缺乏,因而对人类起源之谜,只能作出这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臆测的回答。

19世纪初,在积累了比较多的关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有人提出: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低级生物可以发展成为高级生物;人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人是由古代的猿类发展而来的。

首先系统地提出这一理论并加以科学论证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他经过长期的实际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提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化论。《物种起源》(1859年)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他以大量生物进化的科学论据,证明了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发展阶段。达尔文既然已证明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最高级的生物——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达尔文的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造人”的谬论,得到了一切进步学者的支持,不能不激怒了那些反动势力。神父、牧师以及各种宗教的卫道士都纷纷起来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种起源》发表不久,就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围绕人类起源的大论战。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是当时著名的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在普及达尔文学说上有特殊的功劳。他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他指出:“没有理由怀疑人类起源的一种情况是从类人猿逐步变化而来,另一种情况是和猿类由同一个祖先分支而来。”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起源和性选择》一书,专门讨论人类起源问题。他用丰富的科学资料,进一步论证了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指出人类是由古代一种类人猿——古猿逐渐发展而成的,再次肯定人猿同祖论。关于人猿同祖,我们可以从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等方面加以证明。

黑猩猩

现存的4种类人猿(大猩猩和黑猩猩——产于非洲;猩猩——产于印尼;长臂猿——产于我国海南岛和印度支那)和人类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点。例如,所有类人猿都没有尾巴,前后肢有一定程度分工,能半直立行走。在骨骼上,没有一种其他动物比类人猿更像人的。在生理上,母猿也是每月一次月经,每胎通常一仔。就血型讲,人有O、A、B、AB四型,类人猿也大致相同。类人猿和人会患某些同样的疾病,有大体相同的病理过程。类人猿有初级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表象能力,可以用面部的肌肉来表现它的恐惧和愤怒。人和现代类人猿在母体内的胚胎时期和胎儿发育的前期,不易区别;只是在胎儿发育的最后阶段,才能分辨出人的胎儿和猿的胎儿的不同。

这些情形,可以证明人和现代类人猿之间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是由同一个祖先——古猿发展而来的。

达尔文所创立的学说和他所列举的科学证据,使“机体从少数简单形态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形态一直到人类为止的发展系列,基本上是确定了”。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作中,科学地论证“从猿到人”的历史过程,创立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理论。他指出人类所以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是由于劳动的结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的起源。自从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作以后,近百年来,全世界陆续发现了许多从猿到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化石和原始人类使用过的原始劳动工具。这些材料完全证实了恩格斯论断的无比正确。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人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劳动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决定性条件。从猿进化到人,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阶段,通过了一系列的过渡环节。

森林古猿——人类的祖先

根据科学资料,距今约1000万~2000万年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高度发展的古代类人猿,简称古猿,它们是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现在已经发现这些古猿的骨化石。古猿起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森林里。后来,地球上由于地壳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古猿生活的自然区域,逐渐变得干寒起来,森林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当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许多古猿逐渐地灭绝了。然而,在同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斗争过程中,某些古猿(称之为森林古猿,1956年2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开远县境内也发现了10枚森林古猿的牙齿化石)由于它们自身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能够逐步适应变化着的生活条件,由树上转到地面生活,并通过劳动逐渐发展为现代的人类。

“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由于气候变化的不平衡,造成古猿生活区域自然条件变化的不平衡,从而使古猿向着2个不同方向发展:①某些区域的古猿由于森林消失,被迫下地生活,后来通过劳动逐渐发展成为人类;②而另外某些区域的古猿,由于林木依然茂密,或者它们转移到有森林的地方,延续到现在,仍然是类人猿(当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就是现代的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

南方古猿——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

数十年前,在非洲南部地区,人们发现了一些似人似猿的骨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这些化石埋藏于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的地层中。近年来,关于南方古猿的材料,又有更多的发现,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了扩展。在我国广西和湖北的第四纪初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许多类似南方古猿的牙化石和下颌骨化石。

南方古猿从已发现的南方古猿的一些骨化石,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颅底的枕骨大孔(脑子通到脊髓去的一个大孔),位置已接近颅底中央;骨盆的宽度也较大。这证明:南方古猿的身体已获得了直立姿势,它们已经由树居生活改变为地上生活了。它们的前后肢已有了分工,在平地上行走时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后肢改造成为可以支撑身体的脚,从而“学会了使自己的手适应于一些动作”。这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从南方古猿的形态特征来看,它们比一切可知的类人猿都更接近于人。南方古猿已经能够利用天然的树枝和石块,但是一般认为还不能制造工具,还没有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是一种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

原始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现在科学发现的材料,原始人类的自然发展史可分为猿人、古人、新人3个阶段。

1.猿人

猿人生存在地质时代的第四纪中期,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猿人的出现,是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猿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在猿人身上虽然保留有较多古猿的残迹,但他们已经制造和使用最粗糙的石器,用来进行生产劳动,这一点正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分界线。“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北京猿人猿人的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仅发现了五六起。就是:我国的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非洲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猿人;坦桑尼亚的舍利猿人;德国的海德堡猿人。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发现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的一些情况。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

1929年开始,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的考古发掘中,先后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石灰岩的山洞中发现了世界上少有的、非常丰富的关于猿人的化石材料。其中有属于约40个个体的头骨、颚骨、牙齿、四肢骨;大量的石器和一些骨器;许多种古动物的化石,以及猿人用火留下的灰烬堆积物。

从对北京猿人化石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猿人的形象介乎类人猿和人类之间,从整体看来完全是人,而头面部还留下一些近似古猿的特征。他们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直接证据。

打制石器

北京猿人已经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在发掘出来的一些很像“石头”的石器上,可以看到人工打击和使用的痕迹。北京猿人能够制造工具,就从一般动物中提升出来了。因为,“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为北京猿人所制造和使用的最古老的工具的出现,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是人们征服自然的一个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