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12058200000027

第27章 建筑艺术欣赏(7)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对于朗香教堂的形象,人们观感不一。概括起来,认为它优美、秀雅、高贵、典雅、崇高的人很少,说它怪诞的最多。晚近的美学家认为怪诞也是美学的范畴之一。朗香教堂可以归入怪诞这一范畴。上面说的陌生感和复杂性,似乎就包含了怪诞,不必再单说。可是三者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譬如看人,陌生者和性格经历复杂之人并不一定怪诞,怪诞另有一功。

怪诞就是反常、超越常规、超越常理,以至超越理性。对于朗香教堂,用建筑的常理常规,无论是结构学、构造学、功能需要,还是经济道理、建筑艺术的一般规律等等,都说不清楚。我们面对那造型、那模样,一种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感想立即油然而生。为什么?就是面前这个建筑形象太怪诞了。

朗香教堂的怪诞同它那原始风貌有关。它兴建于1950—1955年间,正值20世纪的半中间,可是除了那个金属门扇外,几乎再没有什么现代文明的痕迹了。那粗粝敦实的体块、混沌的形象,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间的一个小山包上。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它不但超越现代建筑史、近代建筑史,而且超越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建筑史,似乎比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还早。它很像原始社会巨石建筑的一种。朗香教堂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而且是凝固的时间、永恒的符号。时间都被它打乱了,这个怪诞的建筑物!

由此又生出神秘性。朗香教堂那沉重的体块的复杂组合里面似乎蕴藏着一些奇怪的力。它们互相拉扯,互相顶撑,互相较劲。力要迸发,又没有迸发出来,正在挣扎,正在扭曲,正在痉挛。引而不发,让人揪心。

这些都不易理解,甚至不可理解。谁造出来这样的建筑?明明是勒·柯布西耶,可是又不像人造的,完全不像20世纪文明昌盛国度里的人造的。他是不是超人?或者他是按超人的启示造出来的吧?超人是谁?当然是上帝了。在这样的教堂里向上帝祈祷,多么好啊!

这都是猜测、是揣摸、是冥想,无法确定。许多建筑物,也许是大多数建筑物,即使单从外观上看,也能大体上看出它们的性质和大致的用途,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大厦、各处的饭店、商场、车站、住宅。都比较清楚。另外一些建筑物就不那么清楚了,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等等,需要揣测,可以有多种联想。因为它们在我们心中引出的意象是不明确的,有多义性,不同的观看者可以有不同的联想。同一个观看者也会产生多个联想,觉得它既像这,又像那,有多义性,然后多义性带来不定性。

朗香教堂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有位先生曾用简图显示朗香教堂可能引起的5种联想,或者称作5种隐喻,它们是合拢的双手、浮水的鸭子、一艘航空母舰、一种修女的帽子,最后是攀肩并立的两个修士。V·斯卡里教授又说朗香教堂能让人联想起一只大钟、一架起飞中的飞机、意大利撒丁岛上某个圣所、一个飞机机翼覆盖的洞穴,它插在地里,指向天空,实体在崩裂、在飞升。一座小教堂的形象能引出这么多(或更多)的联想,太妙了。而这些联想、意象、隐喻没有一个是清楚肯定的,它们在人的脑海中模模糊糊、闪烁不定,还会合并、叠加、转化。所以我们在审视朗香教堂时,会觉得它难于分析,无从追究,没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我们心中的复杂体验。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这不是缺点,不是缺陷。朗香教堂与别的一看就明白的建筑物的区别正如诗与陈述文的区别一样。写陈述文用逻辑性推理的语言,每个词都有确切的含义,语法结构严谨规范。而诗的语法结构是不严谨的、不规范的,语义是模糊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能用逻辑推理去分析吗?能在脑海中固定出一个确定的意象吗?相对于日常理性的模糊不定、多义含混更符合某些时候某些情景下人心理上的复杂体验,更能触动许多人的内心世界。“诗无达诂”,正因为这样反倒有更大的感染力。

可以说朗香教堂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正是一种恍惚之象,它体现的是一种恍惚之美。20世纪中期的一个建筑作品越出欧洲古典美学的轨道而同中国古老的美学精神合拍,真是值得探讨的有意思的现象。

总之,陌生、惊奇感、突兀感、困惑感、复杂、怪诞、奇崛、神秘、朦胧、恍惚、剪不断理还乱、变化多端、起伏跨度很大的艺术形象,其中也包括建筑形象,在今天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思索,耐人寻味,予人刺激,触发人的复杂心理体验。因为当代有愈来愈多的人具有这样的审美心境和审美要求。朗香教堂满足这样的审美期望,于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就被视为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有烈度,从而被看作最有深意、最有魅力的少数建筑艺术作品之一。

朗香教堂属于建筑中的诗歌,而且属于朦胧诗派。

拉德芳斯凯旋门

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区,是现代巴黎的象征。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至这里的无名高地并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阵亡将士。在新区的开发和兴建过程中,不但这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整个新区也以此为名。

很快,拉德芳斯就有了一批高矮不一的写字楼。最高的要数GAN写字楼,足有179米高。然而这些高楼却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他们说这些写字楼妨碍了他们从星形广场上看凯旋门的视线。为了缓解公众的不满情绪,法国政府又决定在拉德芳斯区建一座新凯旋门作为弥补。

此计划由总统密特朗最先提出的。密特朗的宏伟蓝图是斥资150亿法郎建造一系列现代纪念性建筑物。拉德芳斯的大拱门就是其中一项。密特朗的初衷是以20世纪的建筑风格重新修筑1810年的凯旋门。1985年7月,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斯普利格森接受了这项设计任务。这项工程计划在19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年时竣工。不过,没等到完工,斯普利格森就在1987年去世了。

丹麦建筑师设计的拉德芳斯新凯旋门更像是一座立方体的高楼。这座白色大拱门高106米,立方体结构,中部掏空,形成了巨大的门洞,以模仿凯旋门的样式。门两侧是写字楼,共35层,总建筑面积约为9.5万平方米。乘坐电梯,可以到达新凯旋门顶部巨大的展览空间,从这里向远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处布劳涅森林和塞纳河的风光,也可以看到远方巴黎城区的景色。其实大厦是有一些不对称的,它偏离中轴线6度,不过这并不是最初的设计构想,而是为了绕开地下的隧道而进行的专门改进。

也就是说,拉德芳斯的艺术是由法国政府的政策成就的。历经数年的修建,现在的拉德芳斯商务区已有超过1000家知名公司的总部,也拥有全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广场上放置着当代著名艺术家米罗、塔基斯和亚历山大·考尔德等人的雕塑作品。新城中以拉德芳斯大拱门、CNIT(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建筑充满后现代主义元素,拉德芳斯商务区因此被定义为未来派城市。

中轴线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大拱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经过16年分阶段的建设,拉德芳斯区已是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众多法国和欧美跨国公司、银行、大饭店纷纷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楼。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四季商业中心、奥尚超级市场、C&A商场等为人们提供了购物的便利。

拉德芳斯区的代表性建筑——大拱门,集古典建筑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化办公功能于一体,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大拱门占地5.5公顷,门南北两侧是高110米、长112米、厚18.7米的塔楼。两个塔楼的顶楼里是巨大的展览场所,顶楼上面的平台是理想的观景台。从顶层平台向远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处布劳涅森林和塞纳河的风光,也可以看到远方巴黎城区的景色。

拉德芳斯区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地面上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与一个巨大的广场相连,而地下则是道路、火车、停车场和地铁站的交通网络。拉德芳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

园林奇葩—达拉斯喷泉广场

这个占地约6公顷的广场,位于达拉斯市中央,环绕着艾利德银行塔楼。塔楼60层高,全部为玻璃幕墙饰面。广场总面积的70%被水面覆盖,广阔的水面是难以数计的树木和喷泉。广场的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喷泉,可以自动调节喷泉高度。喷水停止时,行人便可自由穿越。440株柏树象列队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路旁或水中,柏树间有序地排列着263个泡状喷泉,水池随地形呈阶梯布置,水池间形成了层层叠落的瀑布。步行道由豆绿色石板铺成,部分和水面平齐,步入其间,如同浮在水面。夜晚来临,喷泉和树木都有各自的灯光照明,景象壮观。

喷泉广场给人们提供了极好的休息、散步的环境,它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想象。《伦敦建筑回顾》一书中称该广场为文艺复兴以来,20世纪80年代最优秀的城市环境设计,是拥有最为广阔水域的大花园。

城市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但不应只是一大片铺地。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通过融合、嵌入、缩微、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到无限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同时,城市广场设计要特别强调其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如美国景观建筑大师丹·凯利在达拉斯设计的喷泉广场。广场的主体建筑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联合银行大厦,是一栋典型的几何体的玻璃幕墙建筑,丹·凯利试图运用水体激活周围单调空旷的环境。不仅仅是复制自然,而是要将人对自然的体验引导到城市环境中广场在以5米为单位的矩阵上,通过361个喷泉和200余株落羽杉在高密度的都市中造就一片自然风景。

代表性的北美住宅

北美地域辽阔,而人口稀少,早期多为原始森林,只有土著居民在那里耕织、狩猎。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发森林,建起了木屋,他们多以林业、矿业及渔业为主。因为北美木材丰富,用地宽裕,因此住宅多采用木结构及木维护材料,以单层、3/2层及2层为主,住宅周围均有大片绿地。

到现代,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越来越紧凑,在市区或近郊开始发展组团式住宅群,也有的建造公寓式住宅,同时也开始向空间发展。

北美气候冬季较寒冷,但由于三面临海,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沿海某些地方冬天温度一般高于零度,由于夏季不热,因此住宅设计中主要考虑冬季保温措施,主要房间向阳,减少向北开窗户的面积并采用双层玻璃。

北美自然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们热爱自然,并注重生态平衡。在住宅周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环境清新,人们习惯换鞋进屋,在住宅大门处均设有换鞋地方和衣柜。北美人热爱活动,周末时他们大多数都全家出游。

北美人很讲究实用,因此在住宅设计方面注意使用方便,以及节能。选址的时候多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好的地方。

住宅一般有两个车位的车库,并用来做储藏室和工作间。有的车库为半露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