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12058200000026

第26章 建筑艺术欣赏(6)

水晶宫的确很像温室。帕克斯通有建造种植棕榈的大型温室的经验,他想出了简单而独特的方案,并大胆地在水晶宫的结构中运用铁和玻璃,并将带栅栏的窗户的规模扩大了很多。虽然采用铁的框架和玻璃顶盖在此前已有先例,而且有一些名气。但这么大一座社会性建筑的整个正面都用玻璃来建在当时还是首创!

幸运的是,这座新建筑正是按无知的花匠所设想的那样建造的,而且公众欣然接受了它。它正好体现了多雾的阿尔比翁的居民对光明的追求,因为整个建筑和它的无尽的装饰都沐浴在阳光之下。

水晶宫成了第一座应用现在已广泛采用的元素而成的建筑。整个建筑用了3300根一样粗细的铁柱,构成一样大小的空间,用了30万块一样大小的玻璃,一种木质框架以及铁梁。同等规模的装配构件按一定的数量早就做好了,所以在建筑场地只需要把它们组配到一起。

宫殿内部没有隔板,它的室内只是一个大厅。建筑师非常珍视海德公园的树木,议会不允许将它们砍掉。两株百年老榆树成了宫殿的遮盖。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霍米亚科夫参观了展览后就此写道:“建造是一定要尊重生长的。”现代人认为水晶宫是那个时期建筑艺术的奇迹。后来,伟大的科尔比尤齐耶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座伟大的建筑。”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市一个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中心,以建筑形象独特而著称于世。悉尼歌剧院它建在悉尼港内一块伸入海面的地段上,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对着植物园。为兴建这座歌剧院,1955年举行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从233个方案中选中丹麦建筑师J·伍重的设计。1966年伍重辞去剧院总建筑师的职务,剩下的室内设计由澳大利亚建筑师完成。歌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1973年全部竣工。

悉尼歌剧院建筑总面积为88258平方米,包括一个可容2690座的大音乐厅、一个有1547座的歌剧厅、一个可容500多人的剧场和一个小音乐厅。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厅以及戏剧图书馆和各种附属用房,共900多个房间,同时可容6000多人在其中活动。

悉尼歌剧院外观为3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4对壳片成串排列,3对朝北,1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2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人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人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外面。

由于伍重参加设计竞赛方案过于简略,后来在工程进行中遇到了一系列复杂而困难的技术课题。例如起初设想那些巨大的壳片是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只能将每一个壳片划分为一条条钢筋混凝土的肋券再分段预制,然后才能组合成整体。为了减少施工的困难,又将全部壳片改为同样的曲率,使每一个壳片都相当于假想半径为76米的圆球表面的一部分。为研究和设计这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施工也费时3年多。工程预算700万美元,实际费用高达12000万美元。

这座建筑也被视为悉尼市的标志。提起“悉尼之魂”,几乎没有人会怀疑,那就是悉尼歌剧院——这一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20世纪最伟大建筑之一也被誉为“澳洲之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曲折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废纸篓里。当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歌剧院的各种设计方案。许多轮过后,评委会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有人把伍重的方案又从废纸篓里刨了出来。伍重的方案就成了实施方案。伍重说歌剧院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因此被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歌剧院的独特设计,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工程的预算十分惊人,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期的耽误和成本的昂贵,导致了旧政府的下台。新一届政府继任后,对修建歌剧院的态度没有前任坚决。于是建设者和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使建筑师伍重与悉尼挥泪告别,举家迁离澳大利亚。当时,歌剧院工程连1/4都没有完成。从那时起,伍重,这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再也没有回来过。

巴比伦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的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后就举行了婚礼,王后便是米堤亚的公主赛米拉斯。双方的父亲在共同对付亚述人的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定下了这门亲事。赛米拉斯对亲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对巴比伦这个地方却没有好感。因为她的故乡在伊朗山区,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宜人、气候湿润,可巴比伦却遍地黄土、气候炎热。于是,王后思乡心切,茶饭不思,日夜愁苦,美丽丰腴的少女很快就变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了。新国王为了排遣她的郁闷,于是便仿照她故乡的风光,建造了这座空前绝后、举世艳羡的空中花园。

希腊历史专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此有不同的记载。据后者的描述,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越上越小的台层,合成剧场般的建筑物。每个台层以石拱廊支撑,拱廊架在墙上,拱下布置成精致的房间,台层上面覆土,种上各种丰木花草。顶部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这种逐渐收分的台层上布满植物,如同覆盖着森林的人造山,远看宛如悬在空中。这座花园才算作是最古老的屋顶花园。

巴比伦城的空中花园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至今令人神往。以此城为代表的建筑技术成为巴比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巴比伦城在现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南面约95千米处,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是两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它地处交通要塞,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后来发展成为巴比伦王国的都城。巴比伦城有内外三重城墙,城墙的厚度3—8米,城墙之间用壕沟相隔。环城每隔44米就有一座防御塔楼,全城共有300多座。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它有100多座城门,门框、横梁和大门都是用铜浇铸成的。巴比伦城不仅墙厚城高,壁垒森严,而且还建筑了一套水力防御系统。当敌人兵临城下之时,只要打开水闸,幼发拉底河的大水就会汹涌而出,使城外变成一片泽国。城内贯穿南北的笔直大道叫圣道,它全用一米见方的大理石板铺砌而成,中间是白色或玫瑰色的,两边是红色的。圣道的尽头有一座巨大的塔台式建筑——巴比伦通天塔,它足足有30层楼房那么高。希伯莱的神话故事里说,人们建造巴比伦通天塔试图达到语言统一、没有隔阂、没有纷争的天国。耶和华惧怕凡间的人建造巴比伦城和通天塔的巨大力量,嫉妒他们的智慧和成功,于是暗施法术,扰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彼此之间言语不通、相互猜忌,无法完成工程。但是,这项宏伟的工程最终还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遗憾的是后来被破坏掉了。城内最大的建筑马都克神庙,在巴比伦通天塔的旁边。但巴比伦城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还是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瑞德宫塔

即缅甸仰光大金塔,约始建于公元550年,初建时高9米,瑞德宫塔经过多次改建。15世纪时国王频耶乾(1450—1455年在位)把塔加高到100米,底部周长430米,他的继承人信修孚女王(1455—1472年在位)又在塔周围增加建筑物,形成今日的面貌。

塔为砖砌,表面抹灰后满贴金箔,历次修葺中在上面又镶嵌红、蓝、绿等宝石,灿烂夺目。塔的轮廊为覆钟形,塔身由宽大的向上收缩攒尖,形成柔和的曲线。塔身虽为多层,但水平划分并不明显,因而具有强烈向上的趋势。塔基四角各有一座半人半狮子雕像,塔脚有64座同样形式大小的小塔簇拥,使瑞德宫塔显得宏伟挺拔。

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这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刚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千克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像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112米,塔基为115平方米。塔身贴有1000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7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1260千克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664颗、翡翠551颗、金刚石443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64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40吨,一口重约16吨。古钟色彩斑斓,是1741年和1778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3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价值最昂贵的佛塔。每逢节日,很多人都到这里拜佛,人们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

1989年9月,缅甸政府对大金塔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拓宽了4条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装了有玻璃窗的电梯,使大金塔更加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因为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不管人们站在市内的哪一个位置,都能看见金光灿灿的塔顶。如果站在塔顶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览无余。

郎香教堂

1955年,勒柯布西耶设计创作的朗香教堂刚刚落成,郎香教堂就在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人们交口传颂着它奇特的外形、内涵的丰蕴、艺术的神奇。

几十年过去了,建筑界潮起潮落,又不知有多少风格、多少思潮成了明日黄花。但只要你向一位熟悉建筑的人问起朗香教堂,说不定他还会发出热烈的赞叹。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朗香教堂永远是建筑界的第一把交椅。

这种现象是令人惊讶的。在世界建筑史上基督教堂何止千万,名作也不在少数,何以这个小小的教堂如此令人瞩目、令人赞赏不迭呢?甚至与基督教无甚渊源的人们也为之心折,拍案叫绝。

不仅仅如此,勒·柯布西耶是众所周知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当年,就是他号召建筑师们要向工程师学习,要从汽车、轮船、飞机的设计创造中获取启示。他的名言“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言犹在耳。人们知道他是很讲理性的。那么,这样的一位建筑师怎么又创造出朗香这样怪里怪气的建筑来了呢?难道我们可以说朗香教堂还是理性的产物么?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样的背景和思想促成了朗香教堂?人们都说建筑创作要有美感,那么勒·柯布西耶的美感又来自于何方呢?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而是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