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12057500000021

第21章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1)

欧洲的一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每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家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契诃夫的血液。可见,契诃夫的影响之深广。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出生在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童年生活困苦,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开始行医,广泛接触社会,对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契诃夫从大学时代起为发表作品同各种不同倾向的报刊编辑接触,称自己“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1890年4月,为探索人生和深入了解社会,他不辞辛苦到政府放逐犯人的库页岛,访问了近万名囚徒和移民,同年12月回到莫斯科。这次八个月的远东之行,丰富了他的生活知识,他中断了同反动报刊的合作,认识到一个作家不应不问政治。不久后他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库页岛》,据实揭露俄国专制统治的凶残。1890~1900年,曾出国到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1892年在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购置了梅里霍沃庄园,在那里住到1898年,后因身染严重的肺结核病迁居雅尔塔。在此期间,同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以及画家列维坦、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往密切,结下深厚友谊。1900年获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受19世纪末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影响,契诃夫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为,1902年为伸张正义愤然放弃自己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1903年曾出资帮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等,表明他的坚定的民主主义立场。

契诃夫第一次公开发表作品是在1880年。他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新娘》发表于1903年,他短短的一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今天,他已被公认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和杰出的戏剧作家。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2004年为“契诃夫年”,契诃夫死时,正值创作旺年。他活着的时候,世人却多有忽视。100年前,当契诃夫的死讯传到俄国,是列夫·托尔斯泰第一个表示,契诃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验证托翁的评价并不需要100年的时间。契诃夫很快跻身最伟大的俄国作家之列,与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托尔斯泰比肩而立。在戏剧方面,他更被公认为是“俄国的莎士比亚”。

尽管契诃夫只活了44个年头,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列夫·托尔斯泰称其“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谦逊地、肯定地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托马斯·曼认为:“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是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的。”时间是公正的评判员,契诃夫的小说经受了近百年的时间检验,它们依然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在我国,契诃夫也备受推崇,这位被誉为“俄罗斯语言的最后一位大师”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作者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中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勾勒出他们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写作背景】契诃夫自19世纪80年代初步入文坛,一直坚持小说创作。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80~1886年,用笔名“东沙·契洪特”发表了大量短篇诙谐幽默故事。其中多数尚属肤浅之作,但也有一些针砭时弊之作,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如《一个官员之死》、《英国女子》、《变色龙》和《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19世纪80年代中期发表的《哀伤》、《苦恼》和《万卡》等,用冷峻的笔触描写普通劳动者和穷人孩子难以诉说的苦难,表明作者的创作转向直面人生。

第二阶段,1886~1892年,1886年他首次署真名“安东·契诃夫”发表《好人》和《在途中》。小说体裁兼有中、短篇,题材广泛,主题多含严肃的社会性,从各个角度提出“这生活是怎样反常”的问题。如《仇敌》、《渴睡》、《草原》、《命名日》、《公爵夫人》、《哥萨克》、《灯光》、《没有意思的故事》、《在流放中》、《第六病房》等,都是他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最后一篇,曾使列宁深受感动。

第三阶段,1892年以后。作品大多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主题触及重大而迫切的社会问题,思想丰富深刻,艺术上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别具一格。代表作《带阁楼的房子》和《我的一生》对当时流行的“小事论”、“渐进论”和托尔斯泰的“平民化”进行了否定性描写,认为需要有“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套中人》揭示了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保守势力的猖獗和虚弱,反映出“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新的社会情绪;《女人的王国》、《农民》、《出诊》和《在峡谷里》等篇,生动地揭示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条件下俄国社会两极分化、极端不公、农民破产和富农的贪婪残酷等可怕景象;《新娘》的主人公甚至提出要“把生活翻一个身”,表达出奔赴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内容精要】《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选收了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17篇,代表了作者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其中《一个文官的死》、《变色龙》、《苦恼》等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奴才们的卑劣和“小人物”的悲哀,充分显示了作者创作早期的才华。《第六病室》以病房为象征,把沙皇俄国比喻为一座暗无天日的大监狱,其野蛮、残忍和混乱令人惊心动魄。《跳来跳去的女人》、《醋栗》、《约内奇》等刻画了自私自利蜷伏在个人“幸福”小天地中的病人的心灵空虚,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争取“更伟大更合理的东西”。《新娘》是契诃夫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女主人公已预感到新生活的逼近,她从家中走出,去迎接新生活的到来。这反映契诃夫在20世纪初对新生活的渴望。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等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描写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特征。契诃夫的着眼点总是平凡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他不作自然主义的描绘,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选择”,而在创作过程中又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和诗化,从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现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契诃夫截取平凡的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

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中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勾勒出他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这种独树一帜的心理刻画是契诃夫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真挚深沉的抒情性是契诃夫小说的又一特色。作家不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情绪,描写人物的觉醒或堕落,而且巧妙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和赞扬,对堕落者的厌恶和否定,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丑恶现象的抨击。列夫·托尔斯泰感到了契诃夫小说中的抒情意味,他称“契诃夫是用散文写作的普希金”。

夸张、漫画化是契诃夫小说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主要艺术手段。夸张包括言语夸张、情节夸张;漫画化则通过肖像描写、道具配置、典型场景和特色言行来实现。契诃夫有很强的幽默感,这种天赋的幽默感只有在同生活现象碰撞并展示其本质时才能够产生具有审美价值的笑。列夫·托尔斯泰很喜欢短篇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据说,他在读这个作品时,“笑得很厉害,并且赞美说:‘多么细腻的幽默!’”。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内容比文字多得多”。契诃夫本人也说,“我善于长事短叙。”他认为:“越是严密,越是紧凑,就越富有表现力,就越鲜明。”为求作品能严密和紧凑,他主张“用刀子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剔掉”。他说:“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人脸的地方都剔除罢了。”他的另一个重要见解是:“在短小的短篇小说里,留有余地比说过头为好,小说里所欠缺的主观成分读者自己会加进去的。”契诃夫在写作实践中认真贯彻了这些主张,因而他的中、短篇小说总是紧凑和简练的,而形象又总是鲜明的。读他的作品,读者总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总会感到回味无穷。

【地位影响】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和《卫报》分别刊出访谈和评论,不约而同以“我们为何仍然深爱契诃夫”作为主题,指出即使在他死后百年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深具现实意义。俄罗斯《文学报》也刊文称:“尽管契诃夫死后这100年,拉开了我们与这位心爱作家的距离,但是,它也加深、净化和阐明了关于他生平和著作的许多问题。”契诃夫的全部创作表明,他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家,他的中短篇小说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世界文库中的无上瑰宝和珍贵遗产。

金钱并不就是幸福,一个人即使贫穷也能幸福。(《海鸥》)

智慧在人和动物之间划了一条明显的线,暗示了人类的神圣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朽。(《第六病室》)

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的速度也就越快。(《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