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飞向蓝天的历程(趣味科学馆丛书)
12057200000014

第14章 军用飞机大全(3)

1934年11月,寇蒂斯公司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向后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的战斗机,寇蒂斯称其为鹰式。在通过陆航队的测试之后,便以P-36的编号投产,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斗机。它的外销型霍克-75大量销往中国、法国、英国和芬兰。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当时的中国空军英雄高志航等就是驾驶霍克-75等飞机与侵华日军飞机搏击,严厉打击了侵华日军飞机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领空。其中英国空军称这种飞机为“莫霍克”。

修改过的XP-40,扩大了机头散热器,

并取消了腹部散热器虽然P-40不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飞机,但可以较快地投产,价格也相当便宜。而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贝尔飞机公司的P-38和P-39直至1941年才能投入批量生产;而共和公司的P-43虽然有与P-35相似的机体,但必须等到工厂扩建后才能投入生产。为了满足法国的霍克-75订货,寇蒂斯公司的工厂已经扩建过,因此在1940-1942年间,寇蒂斯生产了美国战斗机中的大部分。P-40飞机基于已经批量生产的、经过实战考验的P-36机体,所以价格低、交货快。当其他任何一种飞机交付5架时,它可能已经交付500架了。另一方面,洛克希德的P-38战斗机比同时期的美国战斗机、甚至英国的“喷火”战斗机都要先进得多,但要经历4年的时间后,才能真正担负战斗任务。所以,P-40成为美国唯一能大量装备的主力战斗机。

飞虎队涂装的P-40E陆航在1939年4月27日订购了生产型的P-40,绰号定为“战鹰”。首架P-40于1940年5月出现,装一台V-1710-33(艾利森C-15)发动机。它与XP-40的区别是:在机头上部有个很长的汽化器进气口,并且排气管、散热器和起落架做了一些改动。最初的200架P-40,只有两挺12.7毫米协调式机枪,在4570米高度上的速度为573千米/小时。

另外英国移交给中国的100架P-40C(战斧),被部署在中国云南,并由著名的飞虎队用于抗击日本,由于战术得当,所取得的战绩比当时在菲律宾作战的美国陆军航空队要好得多。

F4F舰载战斗机

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国海军不得不以在速度和灵活性皆处于劣势的F2A水牛和F4F野猫对抗日军的零式战斗机。F4F野猫是战前由格鲁曼飞机厂研制成功的美国海军第一代全金属单翼飞机,并成为后来久享盛名的“猫”族海军飞机的第一种型号。当1943年被F6F“泼妇”取代时,F4F继续被轻型航空母舰使用,直到战争结束。这种短粗的小飞机是美国海军在战争头一年的主要战斗机。野猫式战斗机随同航母编队转战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等等战场,为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F4F不是零式战机的对手,但生存能力还是较强的。由于它坚固的结构和质量,使飞行员在危机中往往能安然逃脱。

F4U舰载战斗机

作为二战中最杰出的舰载战斗机,F4U“海盗”已经成了传奇(晚期机型参加了朝鲜战争,是当时海航最快的飞机)。由于弯曲的鸥型翼和高杀伤率,它被日本人称为“死亡的口哨”。“海盗”是美国第一种超过400千米/小时的战斗机,作为美国海军的第一线作战飞机,它比F4F“野猫”有更好的表现。不幸的是,因为它的“长鼻子”限制了飞行员的能见度(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时),它被海军指挥官认为不适合在航母上作业。根据惯例,当海军认为自己的飞机不是那么好时,它们往往就转给海军陆战队。“海盗”被限制在陆基飞行,为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海军陆战队非常高兴有热门的新式战机替换老旧的“野猫”。不久之后,“海盗”也对所有人证明了它的能力。在二战的晚期,“海盗”作了一系列的改进使其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曲翼鸟”在最后的几个月中,帮助阻截了大量的日本神风战斗机。

F4U战斗机加速性能好,火力强大,爬升快,坚固耐用,机型凶猛粗犷,总体性能超过著名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是二战初期美国空军的主力。F4U战机翼展12.47米,机长10.16米,机高4.6米,起飞重量635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684千米/小时(高度6100米),升限11280米,航程1635千米,爬升率867米/分。装6挺12.7MM机枪,可挂装2枚450千克炸弹或8枚火箭。

F6F“泼妇”战斗机

F6F成为格鲁曼“猫”族飞机之第二代(第一代为F4F“野猫”)。许多美国海军飞行员都称“泼妇”(也称地狱猫)为“铝坦克”。六挺0.50英寸(约为1.27厘米)勃朗宁M2机枪,当进行暴风雨般攻击的时候,没有日本飞机能够逃脱被摧毁的命运。战后,日本飞行员谈到他们战时的恐惧与绝望的时候,总是会提起“泼妇”。

另一方面,“泼妇”可以经得住重创并仍能把飞行员带回航母。飞行员经常的口头禅是“这是一种多孔的飞机”和“通过孔洞的空气比通过飞机周围的多”。曾经有一架“泼妇”在着陆到航母以前已经燃烧了数百英里(1英里约为1.6千米)。海军第一王牌,戴维·麦克坎贝尔曾经说,他曾经看见“双黄蜂”发动机里的活塞和联动装置到处乱飞的“泼妇”仍能够飞回航母。

野马战斗机

P-51野马战斗机是二战中盟军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盟军制空权的象征,击落了4950架敌机,占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欧洲上空击落总数的48.9%,并击毁了4131个地面目标,另外还击落了超过230枚V-1飞弹,甚至还击落了德国空军最精锐的喷气式战斗机。战争中美国总计生产了15575架的野马,仅次于P-47雷电,另外澳大利亚按许可证生产了100架。由于生产数量的庞大以及卓越的设计,野马战斗机战后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并且民间至今还保有150余架能飞的野马,使我们还能不时看到这种二战名机的身影。

野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NACA层流翼型,最大厚度位置比普通翼型靠后,通常在弦长的50%而不是通常的20%。翼剖面曲度很小,上下几乎对称。这种翼型更加“光滑”,高速时比传统机翼的气动阻力更小,但在低速时升力也更小,所以NA-73X必须安装大而强力的襟翼保持较低的着陆速度。

梅塞施密特Me109战斗机

梅塞施密特Me109战斗机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斗机之一,也是德国生产数量最大的战斗机和型号最多的战斗机。从1935年试飞到1967年正式退役,它成功地证明自己可以胜任所有可能的使命,不管是截击、支援、夜间战斗、或是侦察、护航和地面攻击,梅塞施密特Me109都是二战德国空军的支柱。

设计Me109时,用到了许多在当时最新、最先进或者说最前卫的技术,包括下单翼,全金属蒙皮,窄机身,可回收起落架,封闭式座舱等等。这些技术已经分别在别的机型上得到了验证,但从未被集中起来运用过,结合使用的后果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毫无疑问的,梅塞施密特冒着极大的风险,更确切地说,是孤注一掷。与后来的辉煌战绩相比,谁能想到,梅塞施密特109问世的时候,根本就是一种没人要的战斗机。

Fw190战斗机

Fw190V1的风洞模型Fw190是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它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直到战争结束都是其他竞争对手追逐的对象。Fw190所有型号总产量高达20,000架以上,因此成为决定德国空军战斗力和作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Ba349“蝮蛇”——截击机

1944年春,盟军开始对德国本土实施纵深轰炸,德国各大工业城市均不能幸免。更糟的是,面对数以千计的B-17轰炸机及其性能优异的护航战斗机P-51,德军的活塞式战斗机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除了继续研发喷气式战斗机,德军急需一种更高效而廉价的截击机。德国航空部的要求是操作简单、廉价,且能在发现轰炸机群后起飞,并能在轰炸机达到轰炸目标前进行截击,看来只有火箭推进的飞机能够做到。不久BP20得到了航空部的编号Ba349,并得到了绰号:Natter(意为蝮蛇)。

Ba349简单的仪表Ba349很快就生产出来,因为当时金属材料十分匮乏,加之为了提高机动性,机体绝大部分为木质结构,但驾驶舱仍有装甲保护。其机身为圆柱形,短而平直的机翼上没有任何操纵面,而全都在呈十字形的尾翼上(所以称它为火箭也许更适合)。Ba349使用一台赫尔穆特·瓦尔特公司的瓦尔特HWK109-509A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Me163也使用相同的引擎),其燃料箱位于机身中部:分别为T燃料箱(过氧化氢和稳定剂)和C燃料箱(肼/甲烷的水合物),这两种燃料一旦混合就会自燃,加之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必须十分小心。为了增加起飞速度,Ba349还使用了4个斯密丁533固体助推火箭,这使Ba349能在60秒内达到11000米的高度。武器方面,原计划装备2门30毫米Mk108航炮,但很显然,德国人也知道Ba349的性能远不及盟军的护航战斗机,所以只装备了威力强大的火箭弹,以便更有效地对付盟军的轰炸机。

慕尼黑博物馆的Ba349A-1复制品

Ba349在发射前要竖起24米高的发射架,翼尖和腹翼被固定在导轨上以便控制发射姿态。飞机的操纵系统和可操纵面在发射时将被锁住,直到10秒后助推火箭烧完并被爆炸螺栓炸离机身。这时操纵系统被打开,地面通过无线电控制飞机爬升,当然飞行员可以随时接管控制权。Ba349爬升到接近10000米时,飞行员控制飞机下降并接近敌方的轰炸机编队(美军一般在6200-9400米的高度接近轰炸目标),当距离轰炸机1.6-3.2千米时,飞行员抛开机头锥,齐射24发亨舍尔Hs217“焚风”式火箭。由于燃料也快用完了,Ba349下降到1400米,飞行员使用爆炸螺栓将飞机从机身中部的连接部炸断,带有发动机的后部机身通过自动打开的降落伞安全降落地面,这样最为宝贵的发动机就可以再次利用。而飞行员则须等一会儿才能爬出座舱,以免被尾翼击中,飞行员打开自己的降落伞,前部机身则被抛弃。

Ba349总共生产了36架,包括3架B型(换装了推力更大,续航时间更长的瓦尔特HWK109-509C型发动机,使用2组固体火箭助推器替换了4个斯密丁533固体助推火箭)。Ba349共进行了25次发射,包括7次载人发射。

1945年4月,10架Ba349A早期型蝮蛇被部署在斯图加特附近,等待盟军的空袭。但由于盟军地面部队的逼近,德军不得不在这些截击机被虏获之前将其摧毁。

但盟军仍至少发现了3架蝮蛇。其中1架被苏军得到,另2架(包括一架Ba349B)于1946年运到美国,A型在加州的莫洛克陆军基地(现在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了发射,但在发射后3分钟就在空中爆炸,残骸落在拉斯维加斯附近的一家杂货店里。B型则被运到印第安纳州的福里曼试验场解剖,1949年美国航空博物馆接收了这架蝮蛇。另一架现存的蝮蛇是A型,现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

Ba349之所以采用空中解体的回收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燃料,并适应“全民”作战的需要。当时的“老鸟”已经是十分稀有,当然不可能派他们去驾驶如此危险的截击机。党卫军希望让大批只受过最基本训练的“菜鸟”飞行员来驾驶Ba349,起飞和着陆自然是最棘手的部分,Ba349正因为不需要起飞和着陆的技术,而受到党卫军的青睐。但让“菜鸟”来驾驶Ba349看来并不是明智的做法,这种几乎是自杀的做法甚至还不如神风特攻队。

三菱A6M零式战机

撇开政治和情感因素来看,三菱A6M零式战机是太平洋战争初期最好的舰载战斗机。它是第一种性能全面超过陆基战斗机的海军舰载飞机。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中,零式战机在与盟军的陆海基战斗机的作战中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战绩,它优异的机动性和杰出的续航能力是战争初期的制胜法宝。

二战中零式战机参加了日海军的所有主要行动,从珍珠港到B-29轰炸日本本土,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三菱和中岛公司一共生产了10449架,是所有日本战机中生产数量最多的。

零式战斗机的“零”代表日本纪年2600年。

1937年10月,日本海军参考了在中国战场的实战报告后,发布了规格书的修订版:要求最大时速超过500千米,航程3000千米,能在3分30秒内爬升至3000千米高空,机动性不低于96式,武器要求装有20毫米机关炮2门、7.7毫米机枪2挺;另外必须装备一套完整的无线电设备,其中包括一具无线电测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