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12054000000004

第4章 西方魔术轶事(4)

光头魔术家的绝招

魔术家汉斯·莫莱蒂剃着光头、留着胡子,风度翩翩地上了台。他托着两支枪向观众交待,一支是连发手枪,另一支是老式手枪。接着将枪交给两位观众,自己便站到一边去。观众在一个玻璃杯里将52粒子弹(其中一半是粉碎弹,一半是穿孔弹)混合,然后任意把子弹一粒一粒装进枪膛。在台上放着一个2米宽的子弹接收装置,上面挂着两个玻璃盘,用来承受子弹,玻璃盘的前面各有一块2毫米厚的金属板。

每开一枪,莫莱蒂都可事先预言这一枪打出来的是粉碎弹还是穿孔弹,凡是穿孔弹,就会在金属板上留下孔,子弹被后面的玻璃盘接住。然后,莫莱蒂在自己额上画一个小黑点,并戴上一副墨镜,两位观众把枪对准他额上的黑点射击,射出去的竟然都是粉碎弹。最后,他让观众把剩下的子弹对准金属板射,这些子弹正好又是穿孔弹。

莫莱蒂还有更惊险的花样,那是他的前辈所没有也不敢表演的节目:射手真正对着他的脸开枪,在他的面前挡有一块玻璃板,射击以后玻璃板上留下两个孔,证明是真枪真弹,而他用牙齿咬住了射来的子弹给观众看。

莫莱蒂不仅以“接子弹”魔术闻名于世,而且擅长魔遁。他用12米长的链条和6把锁把自己锁起来,用麻绳把腿缚住,再用直升飞机吊着,然后点火烧麻绳,麻绳在2分钟之内就会烧断,如果莫莱蒂不能在此之前作自我解脱,并从挂在直升飞机上的另一根绳子上爬下来,或者从8米高处跳到平地或水上,那么他就会从高空中摔下来。

最初,莫莱蒂只是在马戏团演出,20世纪60年代初即成为一位薪水较高的杂耍场和夜总会魔术演员,但不久就结束了这种杂技演员生涯,因动了一次手术,不得不改行去开出租汽车,但他不甘心,慢慢地又去演杂技了。他到处巡回,最后终于成为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家。

莫莱蒂于1975年在维也纳国际魔术会演中获世界冠军。从此,世界各地向他发出聘书,他先后到巴黎、汉堡、雅典、赫尔辛基、纽约等地演出。1979年再度获冠军,这次的获奖节目是双转盘灵感魔术。

魔术剧院

19世纪时,魔术大受观众欢迎,所以出现了专门演出魔术的剧场,即魔术剧院。其中最大的魔术剧院之一是以魔术家罗贝尔·乌丹的名字命名的罗贝尔·乌丹剧院,这个剧院后来转卖给科幻电影之父梅里爱。此外还有汉诺威的梅利尼剧院和伦敦的马斯克尔—库克埃及大剧院也是世界闻名的魔术剧院,特别是后者更以富丽堂皇著称。

埃及大剧院建于1873年,开始由马斯克尔和他的伙伴库克经营,当时还没有电影院。假日里,除了公园以外,父母和孩子们很少有可玩的地方。于是马斯克尔和库克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的日场演出主要是为孩子们服务的,几乎是场场客满,父母和成年人则在晚上看魔术。

这个剧院虽小(大约只能容纳200名观众),但是它的外观和结构给人以一种神秘感,当你站在售票处时就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气氛。而演出时,采用独具匠心的灯光,并配有美妙的音乐。

然而好景不长,以后的几十年中,剧院都在走下坡路。一则因原班人马更换、库克去世,二则因剧院被毁,新址迁到了兰厄姆广场。

1915年,马斯克尔的儿子内维尔和一个新伙伴戴维·德万特一起接管剧院。此后一直到30年代,埃及大剧院一直是英国的“神秘之家”。当然,那时已不是单纯的魔术剧院了,除魔术外,还上演无声电影及以后的有声电影。

到了19世纪后半叶,巡回魔术师渐渐多起来,他们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每到一地就租一个普通剧场。如果说今天还有魔术剧院,那它们的存在已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供魔术家和魔术爱好者切磋、交流、观摩之用。

德国人维尔纳·霍尔农的欧洲魔术剧院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该剧院定时到世界各地去巡回演出。1967年,霍尔农和阿克塞尔·费尔登一起受慕尼黑歌德学院委托,开始为期85天的巡回演出。霍尔农聘请了许多魔术界的后起之秀,大大轰动了希腊、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泰国、锡兰和日本。尼古拉与“钢铁少女”

当舞台魔术处于黄金时代时,威廉·莫扎特·尼古拉是收入最高、巡回路程最远的魔术家之一。

尼古拉于1880年出生在美国的伯灵顿,他从小就决定要当魔术家。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时,他已成为魔术明星,并组成了一个大班子,吃大苦耐大劳,周游全球。他到过欧洲、美洲、非洲和东方的很多国家,在巡回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经验。有时他扮演成埃及魔术家登台,有时又以中国魔术家出现。

“钢铁少女”是他最重要的节目之一,此节目使他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声誉。这个节目是让一位被捆住双手的少女站到一个刚能容身的小室内,小室后壁上装着72把尖刀。然后关上门,尖刀往前移动,穿透姑娘的身躯,从前门戳出。当然姑娘不会死的。其诀窍是:当一位助手开始旋转小室后面的大轮,使后壁慢慢向前移动时,少女通过壁上的一扇门藏到了壁的后面。接着后壁继续向前移动,观众看到72把尖刀完全穿出前门。继之,再反顺序操作:当后壁往后退时,少女又穿门走到后壁的前面,然后打开前门,少女安然无恙地走出小室。

卡拉纳格

卡拉纳格的光辉成就开始于1947年,那是一次在德国汉堡加里森剧院为英国占领军及其家属演出的一场魔术。从此,英国人允许他的剧团出国演出,这是战后第一个得到出国许可的德国团体。剧团首先去西班牙演出,不久,卡拉纳格扩大了剧团,并面向全世界演出。

11年后,即1958年7月28日,在汉堡轻歌剧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演出,庆祝卡拉纳格演出满7000场。当时贵宾如流,欧洲和美洲的著名魔术家都来观摩。一家报纸报导说:“一辆小轿车刚刚还停在舞台上,一眨眼就不见了;水突然变成了雪利酒、利口酒、牛奶、啤酒……”在历时2小时10分钟的演出期间掌声不绝于耳,谢幕15次。等欢呼声平息下来后,坐在第一排的一位来宾走上舞台,他就是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国际魔术协会主席亨克·弗尔迈登,他用结结巴巴的德语说:“这次演出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魔术表演。”

在卡拉纳格的节目单中,各式各样的巨型魔术应有尽有:催眠术、锯人、枪击、美人变豹、取之不尽的水壶等等。卡拉纳格演出时穿一身华丽的服装,配有悦耳的音乐,乐队由漂亮的小伙子组成,演员和助手也不断换行头。首席小姐——卡拉纳格的妻子格洛里亚·德沃既当助手又变魔术,既跳舞又唱歌,使观众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20世纪50年代对卡拉纳格来讲是一个很恰当的演出时代。二次大战后,人们渴望轻松、愉快,每天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后,总想有点娱乐生活。看看魔术演出,不是能让人快活几个小时吗?

卡拉纳格原名赫尔曼·施赖贝尔。德国人。1910年冬天,当时他正好8岁,因患中耳炎躺在斯图加特的圣母医院。他的一位舅舅从一家书店里买了一本魔术书给他解闷,从此这位未来的魔术大师就选定了终身职业。父母很生气,因为施赖贝尔的父亲是经营纺织品的大商人。在父亲看来,他的最小的儿子想成为魔术家,不是意味着去当流浪演员吗?

然而施赖贝尔已被魔术迷住了,每当他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就在阁楼里表演魔术,他的朋友们来充当观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习,他考试成绩优秀,后来就在慕尼黑读哲学,课余变魔术,赚一点零花钱。1923年,他首次在当时的本茨艺术小舞台正式表演。

为了支付必要的开销,施赖贝尔开始和电影发生关系。他为伊默尔卡电影公司写剧本,在柏林又当了摄影主任。1927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聘请他到好莱坞当制片人,但他不愿长住美国,便又去了英国,在那儿帮助建立起埃尔斯特里摄影棚。最后又返回老家德国,继续为促进魔术而工作,担任德国魔术协会会刊《魔术》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