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12054000000003

第3章 西方魔术轶事(3)

“玩命”的魔术

表演者站在台上,由6位观众用1米长的链条、巨大的挂锁和手铐把他锁住,然后用绳子将他倒挂起来,并吊上一重物。接着,这位被捆锁着的表演者开始极力挣扎,突然大吼一声,一把锁落到地板上,链条松了,脚也从脚镣中脱出,他自由了。

这个节目不像集市上的大力士表演,凭借肌肉的巨大力量是无法挣脱这么多铁链、铁锁、手铐、脚链的,但魔术师却能做到,他每天晚上演出时都能做到,挣脱后,铁链和手铐上的锁还是照样锁着。

然而表演这样的节目不是没有一点风险的,那些让手帕变成花、让姑娘悬浮在空中的魔术师不用担心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但被观众戴上手铐脚镣、锁起来、吊起来的魔术师除了掌握魔术技巧以外,还得具备杂技演员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露天表演时。比如被锁住后挂在直升飞机上,在城市的上空和屋顶上面挣脱。有时为了使节目更吸引人,表演者让人在飞机起飞前把挂着他的绳子点燃,因此他必须在几分钟内将自己解放出来,否则飞机飞走,绳子一断,他就得摔死,这不能不说是在“玩命”。这样的节目是冒险和魔术技巧的结合。

还有一种类似的惊险魔术叫“接子弹”,表演者用牙齿咬住观众用枪射来的子弹。为了表演这样的节目,魔术史上发生过好几桩悲惨事故。

“遁王”霍迪尼

多数观众在看过一位魔术师的表演后,并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但有一位魔术家的名字却令人难以忘怀,他就是哈里·霍迪尼,人称“遁王”。他的名字在20世纪已成了“奇迹”、“魔力”、“超人”的代名词。霍迪尼于1926年去世,人们为他拍摄了电影,写了传记和小说,报纸上屡登颂扬他的文章。当然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1874年,霍迪尼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原名埃里希·威斯。其职业生涯开始于1888年,当时他14岁,在一家领带厂里裁剪领带衬里。此时,他结识了厂里的业余魔术师杰克·海曼,遂找到了启蒙老师。17岁时,他终于成了一个职业魔术演员。后来说服海曼放弃领带厂的工作,跟他一起合作演出魔术。他们自称“霍迪尼兄弟”,而埃里希继用了乌丹这个姓和哈里这个名。因为英语中的“霍迪尼”和法语中的“乌丹”拼法相近,只差一个字母,从此后埃里希·威斯即成了哈里·霍迪尼。

霍迪尼把传统节目和自己的创造结合了起来,他最精彩的节目是箱遁。他让人把自己的双手反缚在背后,然后走进一个大袋子,扎好袋口后装进一个大箱子,将箱子锁好,再捆上绳子,最后用帘子把箱子遮起来。现在,霍迪尼的助手走进帘子,说时迟,那时快,霍迪尼已从帘子里走了出来,而他的助手却被反缚着双手躺在箱子里面的袋子里。

1894年夏天,他在科尼乐园与他未来的妻子兼助手、祖籍德国的比阿特丽斯·巴纳相识,于是两人开始练习他们将要合作的节目,然后带着这些节目去巡回演出。为使节目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霍迪尼在海报上说明:请观众把自己的锁具带到剧场来。有一次,他在一个警察所叫人将他铐起来,然后遁脱;后来在旧金山表演这一节目时干脆把衣服都脱光,以证明他身上没有任何万能钥匙之类的辅助手段。

霍迪尼基本上不表演别的魔术师通常表演的节目,他经常创造新的节目,构思自己独特的诀窍。那时,许多朋友和职业同行把他的魔遁看成是难以解开的谜。

霍迪尼第二个拿手好戏是水遁。他将自己锁进一个木箱子,然后让人用吊车把箱子吊到码头,放入水里沉下去,在三四分钟时间内,他就逃遁出来。当然箱子是做过处理的,从里面可以将木箱的一面打开。霍迪尼必须在箱子里暗藏一把小螺丝刀,他首先把手上的枷锁去掉,然后利用工具打开箱子的一面,在水下离开箱子后,还不能马上游到水面来,他还得将往里折翻的一面复位,以免箱子拉起来时秘密泄露。

霍迪尼第三个绝招是从一个玻璃箱里逃遁出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切都暴露在观众的面前,然而霍迪尼从1907年开始就在表演这一节目了。

由六块玻璃组成的箱子是没有可疑之处的,玻璃箱很大,足以容纳一个人,玻璃箱的棱角都用角钢包住,并用销子固定。霍迪尼进入箱子后,将玻璃盖盖好,用好几把锁锁住。这个箱子不可能像水下木箱那样做“过门”,因为各面都是透明的。尽管如此,帘子遮上后几分钟,霍迪尼就神态悠然地走了出来。

这一节目的秘密主要在箱盖的固定销上,它们是特殊的销子,但看上去和普通的销子一样。霍迪尼可以从里面轻易将销子取出,顶起盖板,走出箱子,然后重新将销子装上。

霍迪尼的第四个惊人项目是“水刑”:舞台上放着一个带有铁框架的一人高的木柜子,前面装有一块厚玻璃,观众可上台检查这件道具,然后用水龙带往柜子里注水。霍迪尼穿着游泳裤,他的双脚被夹在一个木夹具上,木夹具慢慢升高,他便头朝下倒挂在水柜的上方。等他给过“继续”信号后,身体就被徐徐沉入水柜。这时木夹具成了木柜的盖子,助手在盖子上再放一个铁格栅,由八名观众将木柜与木夹具及铁栅一起锁起来。观众可以看到,霍迪尼在水柜里完全是孤立无援的。两名助手拿着斧头分立两旁,增加了节目的危险气氛,他们的任务是在紧急情况下砸碎玻璃将霍迪尼救出来。现在水柜被一个圆围帘遮了起来,乐队在奏乐,气氛相当紧张。人们正在数着时间,突然霍迪尼拉开围帘亮相现身,于是台下一片掌声。

1900年,霍迪尼来到英国。当时他在美国的声誉尚未传到英国,开始没有人为他欢呼。于是他叫剧院经理将他缚绑在一根铁柱上,几分钟内他就将自己松脱下来,因此受聘在伦敦演出。

霍迪尼是有意识到欧洲来闯牌子的,因此他不断想出新花招。他认为一旦人们看过一回魔术,如果没有新的招数,很少会第二次再到剧院来。别的魔术家尽管也表演魔遁节目,而且广告做得很响亮,似乎他们也能表演与霍迪尼一样的节目,但实际上他们用的是简单的逃遁手段,比如用万能钥匙。等观众一场观看下来,就会大失所望。霍迪尼深知,人们一窝蜂地演出这一类节目对他是有威胁的,因此他经常在露天演出,以扩大影响。于是人们看见他在泰晤士河中表演水遁、在草地上让人活埋,继而又像鼹鼠一样地钻了出来。

有一次在德国科隆,露天演出时,被警察当作骗子抓了起来,他与警察打官司,而且打赢了,审讯反而成了德皇威廉二世对他恩施荣誉的仪式,在德累斯顿郊区,霍迪尼让人捆起来放在铁路上,过15分钟就会有一辆从柏林到德累斯顿的特快列车开来。碰巧这天火车来得比预定时间早,霍迪尼已把枷锁都松掉了,只剩脚镣还锁着。眼看火车就要到了,霍迪尼当机立断,扑到铁轨旁,将脚镣放到铁轨上,身体离车轮只差几厘米,列车飞驰而过,脚镣被车轮轧开,霍迪尼胜利了。在铁路另一边观看的人都以为他的身体早被压成肉泥了,这一耸人听闻的事件大大震动了新闻界,霍迪尼顿时声名鹊起。

1926年10月16日,星期五,霍迪尼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做完报告,有两位大学生对他的报告特别感兴趣,于是霍迪尼邀请他们到剧院去。其中一位大学生是业余拳击手,他问霍迪尼的肌肉是否经得起他的拳击,霍迪尼说是的,然后毫无准备地从沙发床上站起来。就在这一时刻,这位大学生全力向他的腹部击去,霍迪尼痛得弯着身子,脸色苍白。几分钟后,他忍住了痛,现在这位大学生可以正式再向他击去,然而那无知的一击却伤害了他的盲肠。他感到不舒服、疼痛、发烧。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照例登台演出。他没有时间去看医生,在台上照样表演危险节目,注意着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在观众们看来,他仍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表演家,实际上他几乎有点站不住了。过了一星期,有一天晚上演出后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他妻子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为他动了手术。

霍迪尼是个久经锻炼、强劲有力的人,他与死神的搏斗持续了七天。由于盲肠穿孔,引起血液中毒,深夜,他对弟弟哈登说:“我不准备搏斗了,我累了,看来死神战胜了我。”接着闭上了眼睛。这时是1926年10月31日凌晨1时,霍迪尼魔术生命的帷幕最后拉上了。

人靶惨剧

法国魔术家罗贝尔·乌丹在回忆他的老师及魔术推广者埃德蒙·德格里西(艺名托里尼)时说,托里尼和他儿子一起登台,他每次演出的压轴戏总是“退尔枪”,由他儿子扮演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儿子。然而托里尼不是将苹果放在他儿子的头顶上,而是让他儿子用嘴咬住。他请一位观众拿起一把手枪,这把手枪在观众的监视下已上了子弹,随后让观众对准苹果开枪。打中后,子弹留在苹果中。有一天晚上,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子弹射了出去,那位观众是个优秀的射手,他一下打中了托里尼儿子的额头,孩子的头立即垂了下来,身体倒在地上,痛苦地挣扎了一下后死去了。

罗贝尔·乌丹接着解释了这一奇怪的表演。起先观众拿的是一枚真子弹,但托里尼马上就把它换成了处理过的子弹,然后装到枪膛里。这枚子弹看上去和真子弹一样,只要用手指一压就会粉碎,一开枪,它马上散成无数细粒,像灰尘一样,不会引起伤害。为了不至于将真假子弹搞错,托里尼始终把假子弹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锁着,钥匙由他一人保管。那天晚上他自己出了差错,把真子弹放了进去。

后来人们发现,罗贝尔·乌丹的回忆有一半是虚构的,不过人靶节目却是由来已久。1631年,一位名叫冯·洛兰的魔术师已经表演过这样的节目。那个时候,魔术师是提着脑袋在表演的。谁都知道,飞行中的子弹是不可能用手接住的,更不用说用牙齿去咬住它了,这里肯定要用巧妙的方法。

一般来讲,子弹射出后是不会离开射线的,只要射击者瞄准了,对方无疑会被射中。但表演者或助手让观众选一粒真子弹,然后却与一粒“表演弹”调换。这粒“表演弹”要么是一粒射出后即刻散掉无害的假子弹,要么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子弹。约·克·维格勒布在他的《自然魔术课本》一书中介绍了这种“表演弹”的制作方法。

现在的魔术师都用比较安全的方法,有一位魔术师表演时用的子弹是肥皂做的,为了真实起见,让“肥皂弹”在石墨粉中滚拌。可是有一天晚上在澳大利亚演出时,“肥皂弹”也出了事故,它没有粉碎,打在表演者的脸上,使他受了重伤。

由观众选择的真子弹通常被表演者夹藏在手中,表演后又在手中亮相,或在牙齿间出现,以表示他将子弹接住了。

本节目的风险在于,稍有疏忽(在处理子弹或表演时)就会引起伤亡事故;另外,还有来自观众方面的风险,如果不让观众参与,这个节目就没有吸引力,表演者必须请不相识的观众上台检查武器,并且从观众中征得一名射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观众突然从自己身上摸出枪来向表演者射击。

不过也有这样的表演方法:表演者把观众请到台上来,“买通”他们配合他表演,也就是说,让他们做他的秘密助手,由观众代替表演者调换子弹,或者叫他们故意打偏。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呀!不相识的人到底可信赖到什么程度?表演者的生命不是掌握在观众的手中吗?

一位名叫德林斯基的波兰魔术师的悲剧说明了让观众来充当秘密助手是多么靠不住。事情发生在1820年11月10日德国的阿恩施塔特,德林斯基和他的妻子在施瓦茨堡德豪森宫为王子表演魔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从此以后可以为自己冠上“某某王子的魔术家”这样的称号。

德林斯基说服了王子的卫队,请他们做秘密助手。接着他施展平生招数。“接子弹”是演出的高潮。德林斯基的妻子登场了,在她面前,六个卫士站成一排。子弹事先经过检查,并做上了记号,不容调换,上膛后,卫队长发布命令,开始射击,观者都屏住了呼吸,宫内一片寂静,枪响了,德林斯基的妻子应声倒地,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然而马上又静了下来,德林斯基呆住了,侍从们赶紧跑到他妻子面前,她还没有死。原来,六个卫士中有一个人没有理解德林斯基的意思,也有人说是他故意捉弄德林斯基。两天后,他妻子伤重而死。

再说一个惨剧。1869年12月,埃普斯坦博士在巴黎的冬季马戏节表演“接子弹”节目。他手里拿着一根象牙魔杖,魔杖的前面一段是空心的,当枪装上子弹后,将魔杖的空心一头捅进枪膛,这时子弹就落到魔杖的空管里去了,等魔杖抽出时,子弹也就跟着魔杖退了膛。那天演出时,不料这根魔杖的前端断在枪膛里了,子弹因此也未退膛,但埃普斯坦没有勇气停止表演,他抱着一种侥幸的希望——但愿射手打不准。子弹果然没有命中他,但那个断在枪膛里面的杖头却将他击毙。

被人称为“艺术小丑”的纽约魔术家安纳曼更为荒唐。他的表演更富有冒险性。他用的是真子弹和观众自己带来的枪。不过,事情实际上很简单:他与射手是事先约好的,这些射手必须具有百发百中的本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他请的都是警察、射击运动员或著名射手。他们让子弹不偏不倚,正好擦过安纳曼的脑袋。每当他的眼睛盯着枪口时,他总是发誓,以后再也不演这一节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