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12049800000051

第51章 《劝忍百箴》——以退为进的艺术(7)

其实,富有不是罪过,但凭着自己有钱就对人傲慢无礼,让淫欲贪欲泛滥就是不懂得自求多福的道理。的确,钱可以带给我们物质享受,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然而,钱却并不是我们一生可以依傍的东西。钱可以有了,也可以没了,一夜暴富和一夜倾家荡产的例子不在少数。而真正可以让我们一生依傍的是美好的品性、知识和才干。一些有见识的有钱人,往往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懂得节制自己儿女的物欲。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是美国最知名的五大企业家之一。为了防止今后不测,约瑟夫给每个孩子存了一千万美元的委托金,但他决不让富裕腐蚀他们。为使孩子们懂得如何节俭,他每月给他们很少的零花钱。肯尼迪成为总统后,报纸曾公布过他十岁时向父亲递交的一份正式请求,请求父亲将他的零花钱由每星期四毛提高到六毛,但父亲未予准许。然而,另一方面,约瑟夫又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美好品性。他经常邀请知名人士来家里聚宴,鼓励孩子们上餐桌参加他们的谈话。他让男孩子们全部进非教会学校读书,扩大视野。他的四个儿子后来全进了哈佛大学,并个个有作为。这就是富而知礼的最好例子。

【原文】

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

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

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人其门。尧禅未遂,要领已分。

国忠娣妹,极贵绝伦;少陵一诗,画图丽人;渔阳兵起,血污游魂。

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译文】

婴儿之所以生病,一般是因为吃得太饱的缘故;富贵的人遭祸,一般是因为受到宠爱的缘故。

龙阳君对着钓上来的鱼哭泣的原因是怕失宠,黄头郎进入汉武帝梦中,只为使邓通得宠。

董贤凭借俊俏的容貌得到哀帝割袖的恩宠。得到的珍宝贡品数不胜数,哀帝连位都想让给他,可惜还没有成功,他却已身首异处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权幸无比,杜甫为此还作了《丽人行》,描绘此景。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反叛,贵妃也因此被赐死。

富贵并没有和骄奢相约,但骄奢自动会来;骄奢没有和死亡相约,死亡也会不请自到。想起魏公对自己说的话,穰侯不禁感到心有余悸。因宠而贵,因贵而富,因富而骄,因骄而亡命,这是一条必然的归宿啊!面对宠幸的诱惑,怎能不克制向往之心呢?

【点评】

人生在世谁不想荣誉恩宠集于一身?但恩宠过盛往往会招来祸端。汉代董贤因长相俊俏得到哀帝割袖之宠,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也都靠他官至公卿,建第宅,造坟墓,费钱以万万计。董贤的宅邸也极尽奢华,收有四方珍宝。朝中上下甚至太后都对此大为不满。哀帝死后,董贤很快被罢官,他知道大祸临头,即日与妻自杀。由此看来,受到恩宠虽好,但一旦所依凭的势力倒下,接踵而至的就是祸端。《红楼梦》中贾家的败落不也正缘于元妃的失宠吗?

【原文】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圯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韩信负侯王之器。

死灰之溺,安同何羞;厕中之箦,终为应侯。盖辱为伐病之毒药,不瞑眩而曷瘳。

故为人结袜者延尉,唾面自干者居相位。噫,可不忍欤!

【译文】

能够忍受侮辱的人,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张良在桥下爬着给老人拾鞋,后修得胸怀帝师的智慧;市井小人讥笑韩信从别人胯下爬过,其实他负有王侯将相的气量。

《说苑·众谈篇》说:“能够忍受耻辱的人会很安全,能够忍受羞辱的人方能生存。”韩安国曾被人与不可复燃的死灭同等看待,可见他受到的侮辱到了什么程度;尽管范睢曾被人裹在席子里扔在厕所,可最后被封为应侯。侮辱实在是给人驱疾病的毒性药物,不使病人昏迷又怎么能治好疾病呢?

所以,为别人系上裤子的人当上延尉,心甘情愿让别人往自己脸上吐沫而让它自己干掉的人最后居于宰相之位。张良、韩信、韩安国从辱至荣的过程,正说明了忍常人之不可忍,终成大器。

【点评】

其实,世界上没有甘于受侮辱的人,要不要忍辱需看情况。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故意让人在正门旁开一洞,让晏子从那里钻进。面对侮辱,晏子毫不退让,说出“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等言辞,让楚王对其刮目相看。晏子以使者身份出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他不甘于受辱,既为自己和国家赢得了尊严,也使得出访任务顺利完成。而张良为圯下老人取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自然又是另一情况,不可一概而论。由此看来,忍或不忍,要看场合,要看目的。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我们有一个忠告:当一个人还处于创业之初,缺兵少马之时,要忍得住寂寞,要忍住因人鄙薄而将起的口舌之争。在别人忽略你的情况下,借着良好的外界条件,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达到强大自己的目的。

【原文】

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译文】

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就像鸩酒一样对人产生毒害,这是前人的告诫;安乐一定会导致死亡,这并没有值得奇怪的!

吃饱了饭却不用一点心思,无事可干,这样不行,就算是学学下棋也好啊;安逸地住着,却没有受到教育,这样和禽兽有什么两样。

所以,刘备因为腿上长了肥肉,而自己年事已高,却又功业未建而泪流满面;陶侃每天来回搬运一百个坛子,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体力,恢复图霸中原的筋力。

太极运动能产生阳气,人的身体应以运动为主。运转的门轴决不会被虫蛀,流动的水也决不会发臭。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勤奋。面对安逸享受,怎么能够不忍受呢?

【点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的生活固然是一种享受,但往往又是致人失败的开端。明朝作家刘元卿曾有一篇名为《猱》的寓言: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很多。如今商场多变数,许多大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其实,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往往相同,即在其最为辉煌的时候,管理者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才最终导致失败。

【原文】

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盖安危未安,胜负未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

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

盖鲸涛澎湃,舟楫寄家;白刃蜂舞,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译文】

淝水之战取得胜利时,谢安正与友人下围棋;郭子仪曾单骑入回纥军营,退其师,不战而胜。这是宰相恢弘的气度,而并不是元帅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通常在安危还不曾明朗,胜败还没决定的时候,假如军中主帅惊慌失措,那么他的部下官兵也会气馁。在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表现出将相的修养和造诣。

在航海时遇到风暴,张融面不改色;在混乱中双方相互攻击,你砍我杀,庾亮的脸色一点都没有改变。巨浪汹涌,寄身于船上;白刃乱舞,于环境没有其他选择,这时候正好可以考验天下的英雄豪杰。危难之时,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雅量与镇定,而胆识、雅量、镇定正是一个人成功应具备的性格基础。

【点评】

危急面前沉着镇定,才能取胜。危急情况发生时,人们大多时候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吃惊、恐慌。其实,很多时候事情本身的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的多。是我们自身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所做出的反应,让事情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其实在危险面前,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焦虑或紧张情绪,这就要看是否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了。淝水之战时,谢安和张玄下棋时神闲气定,其心中未必不忐忑或激动。这一点在他听到捷报客人告辞后的反应中便可看出:当时的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由此看来,面对危急,自我调节,才能最终走出危急,这时能保持果敢、沉着、镇定的态度,方显英雄本色。

安身立业

苛察

【原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瑾瑜匿瑕,川泽纳污。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此言,可以为效法。

苛政不亲,烦苦伤恩,虽出鄙语,薛宣上乘。

称柴而爨,数米而炊,擘肌折骨,如此用之,亲戚叛之。

古之君子,于有过中求无过,所以天下无怨恶;今之君子,于无过中求有过,使民手足无所措。噫,可不忍欤!

【译文】

水如果太清澈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就不会有朋友。美玉里面或许会包含着瑕疵,江河中也会容纳有污浊。

如果政府太苛刻,人民就会狡黠。老子的这句名言,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苛刻的政治,使统治和被统治者之间不和睦,太严厉琐碎,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护。薛宣虽然以粗俗的语言规劝帝王,却有大臣的祥德之气。称了薪柴烧火,数着米粒煮饭,用这种斤斤计较的态度去接人待物,势必会众叛亲离。

古时候的君子,力求在别人的过错中寻找没有错的地方,所以,天下的人们没有怨恨。而现在的所谓君子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在没有错误的人身上找缺点,吹毛求疵,弄得天下人手足无措。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怎能不忍住吹毛求疵之心呢?

【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不要总是求全责备。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如果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已之徒。

勇退

【原文】

功成而身退,为天之道;知进而不知退,为乾之亢。验寒暑之候于火中,悟羝羊之悔于大壮。

天人一机,进退一理,当退不退,灾害并至。祖帐东都,二疏可喜,兔死狗烹,何嗟及矣。噫,可不忍欤!

【译文】

功成名就之后应激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只知前进而不知退守,就会出现《易经·乾卦》中所说的盛极而衰。自然界的变化是寒尽暑来,暑尽寒来,交替不止。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达到鼎盛时期,就预示着马上要走向衰退。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像羊角插入篱笆一样进退两难。

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变化都是一个道理,进退盛衰的规律同样如此。在应该抽身引退的时候不引退,灾难和祸害就会同时来到。西汉人疏广、疏爱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向皇帝提交辞呈,请求回家安度晚年。大臣们为他送行成为一时之美谈。韩信辅助汉高祖平定天下,成为三杰之一。但却不知引退,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令人叹息。唉!当功成名就时,人们怎能不忍住留恋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