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12049200000017

第17章 老狐狸经之做人之道(4)

汉武帝刚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有学问才能的人,当时有上千人应征。这些人上书给皇帝,多半是议论国家大事,卖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议皇帝看不上,提建议的人也就没被录取。东方朔的上书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怎么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怎么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么勇敢灵活,正派守信,最后说:“像我这样的人,真该当皇上的大臣了。”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待诏公车。东方朔虽然被留在了长安,但薪水很少,也见不着皇帝。

过了些日子,东方朔想出个让皇帝注意他的主意来。当时皇宫里有一批给皇帝养马的侏儒,东方朔骗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这些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治国,三不能打仗。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准备把你们全杀了呢。”侏儒们都吓得哭起来。东方朔又教他们:“皇上要是来了,你们赶快去磕头求饶。”不久,汉武帝路过马厩,侏儒们都嚎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车子前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你们干什么?”侏儒们回答:“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了。”汉武帝知道东方朔鬼点子多,就把他叫来资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东方朔说:“侏儒身高不过3尺多,每个月有一袋粮食,240钱。我东方朔身长9尺多,也只有一袋粮食、240钱。侏儒们会撑死,我却会饿死。皇上要觉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别留着我在这里吃白饭。”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让他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比待诏公车的地位高,他也就渐渐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汉武帝让手下的人玩“射覆”的游戏,东方朔连猜连中。得了很多赏赐。汉武帝身边有个姓郭的舍人,也很聪明,能言善辩,见东方朔这么得意,很是眼红,就对武帝说:“东方朔刚才都是碰运气,并不是真会猜。现在我来藏一样东西,如果他猜中,我愿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刚才赏他的东西都给我。”结果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哟。”东方朔嘲笑他说:“呸!口上没有毛,声音叫嗷嗷,屁股翘得高。”郭会人又羞又气,喘息着说:“东方朔辱骂皇上的随从,该杀头!”武帝问东方朔:“你为什么骂他?”东方朔急中生智,回答:“我怎敢骂他?是让他猜谜语呢。”武帝又问:“怎么是谜语?”东方朔信口胡编道:“口上没毛是狗洞,声音叫嗷嗷是鸟儿在喂小鸟,屁股翘得高是白鹤弯腰啄食。”武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没法再追究;郭会人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又有一次过节,汉武帝下令把肉赏给身边的官员、随从们,可是执行命令、主管分肉的大官丞迟迟不来。东方朔对同事们说:“今天过节,该早点回去,请原谅我占先了。”说着拔出剑来,割了一块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后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东方朔进宫来,汉武帝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宣布命令就擅自割?”东方朔赶紧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汉武帝说:“你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东方朔拜了两拜,爬起来,像背书一样有板有眼地说:“东方朔,你过来!东方朔,你过来!你接受赏赐不等命令,多么无礼啊!拔出剑来就割肉,多么豪壮啊!只割一小块,多么廉洁啊!回去送给妻子,又多么有爱心啊!”汉武帝忍不住笑,说:“让你责备管己,你倒夸起自己来了!”不但没办他的罪,还赏给他一担酒。100斤肉,让他带回去给妻子。

对于皇帝的指责,不是强辞夺理,而是机智应对,有理有节,这其实就是忍。东方朔忍住心中对他人的不满,忍住对告发者的气愤,不失时机地批评他人的错误,又保全了自己。

多个冤家多堵墙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训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设有这样做。当时正值兆汉国人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容忍别人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不记仇,别人必然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你。宽大自己的仇人,仇人会良心发现,必会找机会以死相报。原因在于你不记他的过错,给他以希望,他要报恩的感情存于胸中,所以一旦人的能量、才技被发挥出来,就能干一番大事业,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一大贡献。那些专门去收集别人的过错,去寻找仇人的人,与郭进不杀自己的仇人相比,不是太愚蠢了吗?

东汉时有个叫苏木韦的,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李皓由于和苏谦有隙,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木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里,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没有办成。很久以后,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于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打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只能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只因一点私人恩怨,则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一生之中只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店已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愚蠢了。

只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别人的过错牢牢记在心上,这是不能忍仇的行为,这样做只能让人看到其心胸的狭隘,不足以共事罢了。

西汉人李广,曾经担任汉朝将军。有一次,他因兵败关进狱中,罪当处死,后交纳赎金免死,成为老百姓,隐居蓝田县南山中,以狩猎为生。一天晚上和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的守官喝醉了酒,喝斥李广停下来。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原来的李将军。”守官说:“现在的将军都不准晚上行路,何况以前的将军呢。”守官阻止李广,让他住在亭子里,到天明才放他走。过了不久,匈奴人打过辽西,杀了太守。后来李广又被任命为右北平郡的太守。李广把霸陵尉召到军营并杀了他,然后上书皇上谢罪,但是上并没有怪罪他。皇帝没有怪罪李广的原因,并不是他没有错误,只因为别人执行公务时,阻止了他的行动,他就记恨于心,实在是气量太小了。而一旦得势就报复他人,皇帝不罪于他,只不过是暂时要用他罢了。这样不能忍怨,枉为一个大将军。

天下还有一种更可恶的仇,那就是罗织罪名而置人于死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挖空心思诬陷无罪之人所结下的仇恨。

三国时,吴国有个中书郎叫吕壹,吴王孙权让他掌管各级政府文书,吕壹因此作威作福,玩弄文字以罗列罪名,低毁朝中大臣,排斥无辜的人。太常潘浚担心吕壹会搞乱国家,每次说这事就痛哭流涕。当时吕竟向孙权告丞相顾雍的状,孙权大怒,训斥顾雍。谢同对吕壹说:“顾雍如果被撤职,潘太常可能会取代他吧?”吕壹说:“差不多。”谢闳说:“潘太常曾对你恨得咬牙切齿,现在他取代顾雍,恐怕明天就会攻击你了。”吕壹很害怕,马上又转过来为顾雍解脱。后来潘浚大宴百官,想在宴会上杀了吕壹,为国除害。吕壹知道民称病不去。吕壹后来因为故意治罪左将军朱据,典军吏刘助替朱据告知皇上,孙权才醒悟,彻底查清吕壹的罪行。吕壹最终被杀。

诬陷无辜,自己没有获得益处,别人也受到了损害。所以人应该是以宽怀待人,否则总是害人,最终也会害己。

唐朝李林甫,是玄宗的丞相。他妒贤嫉能,排斥压抑那些胜过自己的人;他性格阴险,人称“口蜜腹剑”。若他当晚独自坐在偃月堂沉思,肯定第二天会有人被杀。他做丞相十几年,暗中残害许多忠良之臣,因此结下许多仇怨,所以总担心会遇刺客,出门有100多人的卫队保护,执金吾清道净街,前驱可达几百步之外。住所里加固房屋,设多重墙,就像防大敌一样。睡一晚上,要迁徙几个睡处,连家里人都不知他到底住在哪儿。

李林甫实在是不知忍受妒嫉,而由妒生恨,由恨害人,害人则结仇,以至于吓得日夜不宁,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确实,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怨,不记前仇,宽怀待人。这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忍受住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对自己的背信弃义,没有大志,没有高尚修养的人是做不到的。

西汉人韩安国,曾在梁惠王手下做大夫,后来犯罪入狱,狱中的小吏田甲侮辱他。韩安国说:“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田甲说:“真是这样,我就用尿熄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一职空缺,汉朝派使者韩安国为梁孝王内史。田甲知道这个消息后很害怕,就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职,我就诛灭他一族。”田甲负荆请罪,韩安国笑着说:“你这种人还值得我去报复吗?”

唐代李吉甫,凭着祖上的功德,补了一个太常博土的缺,他很精通典章制度,所以李泌、窦参都很器重他,待他很优厚。当时陆贽怀疑他们是一党,就奏明皇帝,让李吉甫出任明州长史。后来陆贽遭贬到忠州,宰相想加害陆贽,起任李吉甫为忠州刺史,以图让他惩办陆贽。李吉甫到任之后,把以前的怨化置之脑后,反而与陆贽结为好友,当时人们因此都很看重李吉甫的气度。

仇恨越积越深,仇争不忍,则会以仇报仇,无休无止,这样对个人,对事业都没有益处。要忍仇不争,做到以德报怨,确实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只要能认识到仇争的害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尽量地化解矛盾,团结共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见到利益,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越多越好,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不能贪心不足。人过于贪,则会被他人利用,忍贪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国君如果太过贪婪,那么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作为一个官员,如果贪无止境,那么他的政治前途也将要丧失;作为一个商人如果食心不忍,那么他在商战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人由于贪欲不止,往往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是利益也没有得到,祸害反而先来临了。

《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仓皇之际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赶到了也随着它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面是悬崖,后边是老虎,向前是死,后退也是死,向前冲去虽然必定坠落,但万一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呢?也胜过坐以待毙,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只是由于贪欲,随麋鹿一起摔死了。

冯梦龙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嘉靖年,松江有一个监生,傅学有口才,本来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他酷信炼丹术,被一个号称能炼丹的骗子骗去了一大笔很干。这个监生自然又气又恨,想到各地去漫游,能抓住那个炼丹的人。事有凑巧,忽然有一天,他在苏州的闾门碰上了那个炼丹的人。不等地开口,炼丹的骗子就盛情邀请他去饮酒,并且诚恳地向他道歉,说是上次很对不起监生,请他原谅。过了几天,那个炼丹的人又跟监生商量,说:“我们这种人,银子一到手,马上就都花了,当然也没有钱还给你。现在我有个办法,东山有一个大富户,和我已经说好了,等我的老师一来,就主持炼丹之事,可我老师一时半会儿又来不了,您要是肯屈尊,权且当一回我的老师,从那富户身上取来银子,作为我对您的抵偿,那就又快又容易,怎么样呢?”这个监生因为急着找回自己损失的银子,也顾不得许多,就答应了那个炼丹的人的要求。于是炼丹人就让监生剪掉头发,装成道土,自己装作学生,用对待教师的礼节对待监生。那个大户与扮成道土的监生交谈之后,深为信服,两人每天只管交谈,而把炼丹的事交给了监生的“徒弟”,觉得既然有师傅在,徒弟还能跑了?不想,那个炼丹的骗子看时机成熟,又携了大户的银子跑了,那个大户家人抓住“老师”不放,要到官府去告他。倒霉的监生大哭,说明了情况才得以脱身。像监生这样的人因为想要尽快地把自己的利益收回来,不计是否会损害别人,投有忍一时之贪,反而落得被人取笑的地步。

吴兢在《贞观政要.贪鄙》中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说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