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12044200000026

第26章 学习——博采知识的营养,打造竞争的资本(3)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如果仅仅是有兴趣,而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在学术和科研上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地去挑战求知的领域,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点燃自己继续下去的求知激情,才能变得不畏挑战,敢于也乐于接受挑战,并最终冲上成功的顶点。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求学故事在北大可谓耳熟能详。他上初中的时候,对奇妙的数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数学的演算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总是在用功学好其他学科的同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钻研数学上。有一次数学老师告诉他:“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番话进一步激发了少年陈景润探求数学奥秘的欲望。从此以后,他把数学研究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简直一日不演算数学就觉得白活了一日。为了证明“1+1=2”的问题,他演算了几麻袋的草纸,可谓一生为此孜孜以求,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终于在数论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孜孜以求的事业,并求得人生突破的人,从不视读书学习为一种精神负担,而是感到这样的人生追求是一种愉快、幸福的生活。乐于把兴趣做深做透,就会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动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学习肯定不如游玩轻松惬意,也不如看电视读小说有吸引力,但学习却苦中有乐,特别是要做深做透自己的兴趣,不断进步的成就感,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勤奋、毅力、恒心就会油然而生,那种贪图享乐的心理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将大大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并对学习的进步发挥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把自己的良好兴趣做深做透,逐渐形成苦中求乐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2001年,云南曲靖的张东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时,同时获得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5年12月的4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担任《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编辑、资深编辑;2006年1月到12月担任《南都周刊》编辑部副主任;2006年12月至今担任腾讯网专题评论部主编,负责网站“今日话题”及评论频道。

出生于云南农村的张东生,上学时经历了许多城里的孩子无法想象的苦难,但对求学一直抱着浓厚兴趣的他却认为苦难是一种宝贵的经历。他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地做深做透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北大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平台,是社会精英俱乐部,进入北大的人完全有能力比别人更出色。凭着对传媒事业的浓厚兴趣,从进入北大开始,他就不断探索互联网传媒的发展,随着了解的加深,做好网络传媒的兴趣和向往也更加强烈。于是,北大毕业后,他从记者一直做到部门负责人,直到成为一名真正的网络传媒人。在腾讯评论部,张东生主持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专题,也得到了网民的良好反响。他说:“兴趣是人生事业的基础。一个人做职业选择时,最重要的是要看自己的兴趣,看自己长期以来的愿望,而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做选择。这样做出的选择才会让自己容易获得成就感,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意义。因此,坚定地做深做透自己的兴趣,并一直走下去,哪怕经历痛苦,也不要改变,就会得到回报,获得成功。”

王梓坤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他到北大演讲时,曾有人问他,“你最喜爱什么?”“书籍。”“你经常去哪里?”“书店。”“你最大的兴趣是什么?”“读书。”王梓坤从中学时代起,就非常喜欢读方法论方面的论著。他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围绕自己的兴趣,用正确的方法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就容易出成绩。否则,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就是用尽了力气,可能也还是一无所成。他还十分留意一些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写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从他们的传记中寻找、领会成功的方法。他一生涉猎甚广,曾专心致志地阅读过《古文观止》《史记》《纲鉴易知录》《论语》《老子》《庄子》《牡丹亭》《彭公案》《西厢记》《燕山夜话》等书,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于掌握正确的方法论颇有研究。他说:“理想是心灵的太阳,天才出于奋斗,成功在于坚持,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激励手段,高明的方法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前提,而机遇只照顾努力做深做透兴趣并为成功不断积累的人。”

做深做透自己的兴趣,是许多成功者获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都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选择后,找到了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业,进而不遗余力、不计代价地拓展兴趣所包含的广阔天地,直到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伟大成就。科学方法论大师贝弗里奇说过:“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善于把兴趣转化为事业的能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他们所经历的往往是凤凰涅磐的重生过程。”可见,做深做透自己的兴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要经历艰苦的付出和汗水的浸泡,没有这样过程,任何的兴趣也只能停留于只是兴趣的阶段,而不会成为步步引导深入,最终走向成功的航灯。

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论他们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担任着什么样的职务,他们都是在做自己最为擅长的事。许多事实一再证明,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他对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辛劳与代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做精专业才能成就状元之路

北大每年都吸纳了全国各地一半以上的高考状元,吸纳了八成以上的优秀尖子生。这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业尖子,无一不是对学业精益求精的高手。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考生中,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靠的绝不是超出常人的好运气,而是扎扎实实的学科成绩。每一个考进北大的学生,就算他不是以当地状元的身份迈进北大校门的,他也一定曾经无数次夺得过状元的桂冠。成功地迈进北大校门,就可以充分说明,做精自己的学业,才能够成就状元之路,否则,没有精益求精的学科成绩作为后盾,却梦想成就北大之路,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北大学者曾告诉学生,在北大校园里,没有一个学生是平庸之辈,每一个北大的学生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更是拥有高智商的优秀人才。北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精英,就在于他们善于把自己的专业做精,做到比别人更高超的程度,技高一筹,就能够处处领先于人。一个只想靠应付差事混日子而不想处处争一流,事事敢争先的人,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精英,更不可能成为北大中的一员。

被称为激光照排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王选,于195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先后任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以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37年王选生于上海,生长于书香门弟的他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59年起任北大无线电系教师。一直身体虚弱的王选总是把做精做强自己的专业作为毕生的追求,在专业修为上可谓精益求精,虽历尽艰难却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因而才做出了不朽的人生业绩。

王选一生中有3次狂热的工作经历。第一次是高中做社会工作,达到全身心投入、忘掉一切的地步。第二次是1959年至1961年研制“红旗机”,他玩命到不顾身体的程度,经常连续工作一天一夜,最紧张的时候曾经40个小时不合眼。有时过了吃饭时间,和同事一起到饭馆,点了菜还没上来,他就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时熬完通宵回到宿舍,坐在床上还没解开衣服,就坐着睡着了,等掉下口水来,醒了再脱衣服躺下。第三次是1976年至1993年研发出汉字激光排照技术,这一成果成就了他人生事业的最高峰。在王选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实现了“告别铅与火,步入光与电”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直到如今,业内人士仍然感叹:中国的IT界,再没有哪个人的成就能够超越王选了。

1975年至1993年的18年间,从成功研制汉字激光排照技术到与人联手成就方正,王选每周工作达65小时。1997年,已经60岁的王选仍然坚持每周工作40多小时。他克服了研发条件、资金、实验室、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问题,顶住来自各方人士的压力,犹如唐僧取经,闯过了何止九九八十一道难关。

197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次报道了王选成功研发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消息,1988年,《经济日报》报社印刷厂取消了全部铅字,完全采用激光照排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彻底废除了中文铅字的印刷厂。1995年,王选牵头成立了方正技术研究院,建立起一个从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体制,开始探索和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产学研创新模式。产学研一体化让北大方正从一个最早只靠激光照排技术生存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几十个项目的集团公司。

王选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很多常人享受不到的乐趣。”

王选的成功之路是一条做精专业的“炼狱”之路,是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之路,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创业的路绝非一些年轻人想象的那样一夜踏就,会遇上各种困难,因此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并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真正成功的创业要靠知识积累,并无其他捷径。”

做精专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气,需要有不屈不挠的进取品德。就像王选那样,在钻研激光照排技术中牺牲了全部的休息时间,使这一技术不断成熟,直到成为领先世界的技术产业。十年磨一剑,是中国的至理名言,何况是18年。在做精专业中必须多一点忍受寂寞与孤独的耐心,才可能享受“磨剑”成功的乐趣。毕竟,成功只是一个时刻,而走向这一时刻往往需要耗费人生的许多宝贵时间,北大教授说:“功成名就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但令人回味的往往是走向这一境界的过程。”

北大教授说,做精专业不仅是专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一个成功者所应具有的做人品质。专业做不精,就可能在业务上出现各种漏洞,就难以成为业界状元。一个漏洞百出的专业人士也绝不会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只是一个蹩脚的人士,哪里还有伟大的成功可言呢。

春雨只有润透大地,才会带来勃勃生机的春天;树木只有枝繁叶茂,才会带来风清气爽的绿阴;一个人只有拥有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成就专业状元的同时,也成就人生的状元,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一个在人生和事业上都独领风骚的人。

追求要达到痴迷的程度

北大学生考入北大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对学习有痴迷的精神。达不到痴迷的程度,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地对待学业,一个三心二意对待学业的人,无论头脑多么聪明,也难以使自己的各个学科成绩斐然,达到考入北大的水平。北大教授说,北大从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痴迷于自己的学业。大学是自由、浪漫、轻松的校园,而在北大的校园里却没有轻松,只有挑战。作为北大的学生,在学业上是成功者,在人生中也要出类拔萃,他们必须用痴迷的精神为人生的成功积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