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12044000000011

第11章 易经六十四卦(1)

§§§第一章震宫八卦

1.震卦

——匕鬯不惊,临危不乱

【原文】

震:亨。震来虩虩①,笑言哑哑②。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③。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④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⑤,跻于九陵⑥,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三:震苏苏⑦,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⑧。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上六:震索索⑨,视矍矍⑩,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字词义】

①虩虩(xìxì):形容恐惧的样子

②哑哑(yǎ):欢笑声。

③匕鬯(bǐchàng):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④则,法则、规范也。

⑤亿丧贝,谓大量丧失财币。亿,大也,多也。贝,古代货币。

⑥九陵,谓高峻之山陵。九为阳数之极。

⑦苏苏,谓万物苏醒。

⑧遂,通“坠”。陷落也;泥(nì):沉滞也。遂泥,为连义词,谓陷落而沉滞不前。

⑨索索,谓精神消索沮丧之状。

⑩矍矍(jué):双目左右张望,神情不安之貌。

婚媾,谓谋求阴阳之应合;有言,谓因意见不合而有言语上之争执。

【释义】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序卦传》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前一卦,“鼎”是祭器;祭祀祖先,应由长子担任;所以,震卦象征长子,含义是动。

震卦是象征大地的坤卦,由最下方发生一阳,使大地震动,阴阳交合,发生雷电;又有纯阴的母亲的坤卦,与纯阳的父亲的乾卦,首次交媾得子的形象。所以,象征地震、雷震、震撼、震动或长子。

震动,本身就能亨通。当地震来时,人人恐惧,惟有记取教训,知道戒惧,以后才能谈笑嘻嘻;也可以解释成当灾难来临,恐惧万分,过后就忘记,谈笑自若,不知警惕,将不会得到

任何益处。当地震来时,使百里以内震惊,但虔诚祭祀的人,手中的酒匙,却没有掉落;以比喻平时戒慎恐惧,当突然遭受震惊时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镇定。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震动,就能亨通。震动来临,战战兢兢,因恐惧而知戒备,后来就会幸福。笑谈嘻嘻,因为能够记取教训,以后有了法则可循。震惊百里以内,是说远方受到震惊,而使近处恐惧,提高警觉。凡事能够戒惧的人,就可以出头主持祭祀,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了。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卦是两个雷重叠,象征天怒,雷声轰轰。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精神,以戒惧的态度,致力于进修德业,自我反省。

《论语.乡党篇》中,孔子说:“迅雷烈风,必须使人变色。”所用的比喻,与这一卦相同。

初九:震来枕,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这一“爻辞”的“象辞”,与“卦辞”的“象辞”相同。“初九”是下卦的主爻,也是震卦的开始;相当于震惊来临,记取教训,能够戒慎恐惧,使以后得福,所以吉祥。

一说,“震来”是指周文王被囚禁在羡里;“笑言”是指以后周代建国。

这一爻,说明记取恐惧的教训,提高警觉,以后才能平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适,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二”阴柔,在“初九”阳刚的正上方。“初九”是震惊的人主体;所以,当震惊来临时,“六二”首当其冲,最危险,以致丧失亿万家财,逃往九重的山陵去上避难。不过,“六二”柔爻柔位,又在中位,柔顺中正,因而,丧失的财物,不必去追寻,在短短的七天里,就会失而复得。

这一爻,说明遭受震惊,坚持中正的原则,就能迅速复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六三”阴爻阳位,离开中位,不中不正,地位不当,而地震是人类的天谴,以致“六三”恐惧不安。但如果因恐惧而能改过迁善,仍然不会有灾难。

这一爻,说明因恐惧而知反省检讨,即可避免灾难。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九四”虽然阳刚,但不中不正,上下又被两个阴爻狭持,因而力量衰弱,不够强大,就像被雷震惊坠落在泥淖中,不能动转。

这一爻,说明必须发挥刚毅的力量,才能经得起震撼。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六五”阴爻阳位不正,当天谴发生地震时,想往上走,却是震惊极点“上”位;要往下行,又是震惊主体的刚爻,都有危险。不过,“六五”在上卦得中,虽然遭遇重大事故,但不会有大的损失。

这一爻,说明当震惊发生时,坚持中庸原则,不偏不激,可使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上六”阴柔,不中不正,又在震惊的极点,以致在地震中,惊恐沮丧,目兴闪烁,心神不定;在这种状态下,任何行动,必然危险。不过,当地震发生在邻近,还没有到达自己身上以前,知道戒慎恐惧,就能够避免。然而,“上六”在最上位,身为领袖,邻居遇受灾难,而自己却得以避祸,难免就要听到亲戚们的怨言了。

这一爻,说明他处遭受震惊,自己知道警觉,就可防患未然。

【总结】

震卦,阐释震惊的应对法则。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不发生意外的重大事故,以致震惊。然而,面对突发事件时,唯有镇定从容应对,不惊慌失措,才能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迅速复原。所以,我们需要以坚定的信心,镇静的头脑慎思熟虑,那么,就可以轻松应付各种意外事变了。

匕鬯不惊,临危不乱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

2.豫卦

——居安思危,方可长保

【原文】

豫①: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②荐之上帝③,以配④祖考⑤。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⑥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⑦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⑧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⑨。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⑩,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字词义】

①豫:是和乐的意思。

②殷:是盛大的意思。

③上帝:是天帝的意思。

④配:是祭祀的意思。

⑤考:指的是已经亡故的父亲。

⑥介:是猖介,孤高的意思;于:当做如解释。

⑦盱(xū):是仰视的意思。

⑧由:是由来的意思。

⑨盍:与合同;簪”是假借、急速的意思。

⑩渝(yú):是改变的意思。

【释义】

豫,利建侯行师。

这一卦,与谦卦的形象相反,彼此是“综卦”,谦使他人也使自己喜悦,有交互作用。

《序卦传》说:“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富有而有谦虚,当然愉快。在这一卦,惟有“九四”是阳爻,其他的阴爻都服从他,因而得志,心中喜悦。此卦以人事比拟,人人都乐于追随行动,必然可以建立公侯的基业,有利于用兵。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裁!

豫卦惟一的“九四”刚爻,有五个阴爻响应,因而得以遂行志向;上卦“震”是动,下卦“坤”是顺,能够顺应时机而行动。所以愉快,命名为“豫”。

豫卦顺应时机行动,正如同天地,天地尚且如此,更何说建立公侯基业,或动用武力呢?天地顺应时机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错误,四季循环,不会有偏差;圣人顺应时机行动,所以赏罚公正,人民悦服。豫卦所显示的时间意义,太伟大了!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这一卦,上卦“震”是雷,下卦“坤”是地,雷在地上爆发,产生雷鸣,使大地振奋,这是阴阳最和乐的现象,所以称作“豫”。古代圣明的君王,效法这一精神,创造音乐,就是仿效雷的声音,与和乐的意义,用来崇敬盛德,并盛大地献给天帝,一并祭祀祖先的亡魂。

《孝经》中说:“周公在冬至这一天,到郊外祭祀始祖后稷;九月在明堂,一并祭礼亡父文王与天帝。”祭礼中使用音乐,是为了使人、神喜悦,有将他们召唤到地上的效用。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初六”阴爻阳位不正,是小人。但“初六”与“九四”阴阳相应,在上层有强大的援助,能够随心所欲,得意洋洋,不知不觉的高声唱了起来,这种自鸣得意的态度,当然结果凶恶。

《象传》说:这是得意忘形,所以凶恶。

“豫”是和乐的意思,应当吉祥,但这一“爻辞”所以说凶,是指自己一个人快乐,而不是大家和乐。因而,愉快也是有条件的,并不一定完全吉祥。这一爻,强调不可独乐乐,应当众乐乐。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在豫卦中,只有“六一”居中位,阴天阴位得正,象征上下各爻都沉溺于欢乐中,惟独他保持清醒,坚守中正,像石头般坚定不移,在一天中,随时都慎思明辨,看破吉凶,由于纯正,因而吉祥。《大学》中说:啧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这个意思。这一爻,强调在安乐中不可沉溺,应保持警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侮”,位不当也。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又不在中位,象征不中不正的小人;又接近这一卦的主体,最强的“九四”;因而,仰视“九四”的脸色,迎合其心意,自己得到安乐。然而,这种态度,不久就会后悔。所以,必须立即悔改,迟疑就真的要后悔了。这一爻,说明安乐应得自正当。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九四”是这一卦惟一的阳爻,“四”又是大臣的地位,与上下各阴爻呼应,成为朋友、同志;便得到“六五”君王的信任,成为安和乐利的中心人物,所以大有所得。然而,“六五”

柔弱,重责的大任寄托在他一人身上,必须诚信,不可猜疑,同志才会前来聚合,得到协助。

这一爻,说明必须诚信,精诚团结,才有安乐。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六五”阴爻柔弱,虽然在至尊的地位,但下方有刚强的“九四”,所以情势危险,像有重病的人。不过,“六五”在上卦的中位,还没有丧失权威,不致于灭亡。处在这种奄奄一息不死不活的状态下,就必须谨慎,坚守中庸的原则,保持纯正,才能避免灭亡。

这一爻,强调乐而不可忘忧,中庸、坚守纯正,可避免灭亡。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象传》说:不顾天错地暗地沉迷享乐的人高居上位,又怎么能长久呢?

【总结】

豫卦为大家所展示的是一幕和美欢乐的场景,并且,重点讲述了通往和乐之途的方法,那就是——正确的对待劳逸关系,且不可纵情恣肆,沉湎灯红酒绿。纵观古今历史,凡是好逸恶劳之徒,无一幸免都走上了万劫不复之地。所以,我们应该切记,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但是,万不可乐以忘忧,乐不思蜀,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才是人生成功之道。

居安思危,方可长保

春秋时候,晋厉公被弑,悼公即位。晋悼公是一位政治天赋超群的英主,年仅26岁时,就称霸中原,匡复晋国霸权。

晋悼公在位期间,礼贤纳士。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兄长,魏绛实在欺人太甚了,连王室都敢侮辱。”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寡人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你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

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