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带来健康和活力
1.喜爱运动,迎来健康
虽然你也相信运动有益健康,但是你可能会找到懒得运动的理由如“我没时间”、“我身体不错,不需要运动”等。如果教师朋友们因为这些理由而不参加运动,最终就会因健康问题而离开自己热爱的教学岗位,这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公元2020年全世界的疾病将有70%属于“长期吃住习惯养成的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由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而造成的疾病正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患这些疾病已成发展趋势。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把200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体育锻炼”,提出了“运动有益健康”的口号,鼓励人们多运动如跳舞或外出步行、爬山等,只要能够活动筋骨就好。
专家们指出,目前我国每20个人中仅有一人处于真正健康状态,而亚健康人群高达75%。精神过度紧张、运动不足、公害问题严重、饮食营养过剩是妨碍健康的主要因素,克服这些因素仅靠药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必须加强锻炼。因为运动是走向健康的重要途径,运动不仅对身体好,而且还能促进心理的健康与情绪的平稳。换句话说,爱运动的人比较快乐。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不论是短暂或长期的运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心理效果。常运动的人看起来精神比较好,既不容易生气、沮丧,也不容易觉得有压力;不运动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劳及情绪低落。为了健康,让我们运动起来吧!
2.动起来,让你更聪明
人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调节和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因为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中枢神经将随时随地迅速动员各器官及系统机能,以协调配合骨髓、肌肉的工作需要。因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使神经活动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使人长期保持青春活力和旺盛的精力;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对外界各种刺激的适应力。
由于长时间看书、备课、思考问题是教师工作的特点,因此会使人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思维变得迟钝。这时只要活动一下身体,做做运动后再去工作,就会觉得头脑清醒。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神经系统组成,这些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当看书学习时,通过视觉器官(眼)传入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立即命令支配眼的神经进行工作,而另一些神经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看书时间过长,支配视觉器官的神经就会产生疲劳,从而出现上述我们提到的症状。如果此时适当参加一些运动,则运动神经就由安静状态开始活动,而让主管看书学习的神经得到休息。因此,运动可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使心率加速,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最终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对消除疲劳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运动还使大脑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如脑啡呔、内啡呔,这些物质参加到人体的代谢中去,可起到提高思维、理解和记忆的作用,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由此可见,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做做运动而给大脑“充电”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运动可促进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提高睡眠质量、保持人的动静平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及使生理年龄保持年轻,从而使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提高。
温馨提示:教你掌握运动量
判断运动量的合适程度,是进行体育锻炼、掌握身体状态的晴雨表。检验运动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常用的较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客观标准,一个是主观感受。在判断运动量大小是否合适时,最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比较可靠。
(二)运动的种类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运动健身活动中经常提到的两个概念,它对人体和运动效果可产生不同影响。
1.有氧运动
机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释放一种能量物质叫三磷腺苷(ATP),该物质给肌肉纤维运动直接提供能源。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可充分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的ATP;而在无氧的状态下,葡萄糖则不能充分氧化分解,释放ATP的量就少。
人体吸入的氧气应该达到生理上的需求平衡,有氧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吸入氧气多而使产生ATP的数量也多,但是产生ATP速度比较慢,可持续为肌肉纤维运动提供能源。如长跑、走路、骑自行车、有氧操、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可增强心肺功能、强筋壮骨、增进食欲、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延年益寿。
2.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其特点是产生ATP速度快,但数量较少,没有足够氧的参与。对于如短跑、跳高、跳远等短时间的运动,多以无氧运动为主,由于肌肉在短时间高速剧烈运动,而使机体内的糖来不及经过有氧分解。因此,无氧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乳酸,从而导致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并对人体影响较大,所以不适宜作为日常健身保健的运动。
(三)持之以恒才有效
许多人都有运动的经历,但有的人持之以恒,而有的人却半途而废。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而坚持下去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克服惰性、保持高度运动热情的方法。
(1)制定目标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设定运动项目和目标。对于年轻教师,建议每年可去尝试学习一项新的运动,这样不仅能够摆脱长期以来单调的运动方式,而且学到了新的东西、增强了你的自信心及弥补了原有运动的不足。体弱者应该选择适当的项目如走步,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少得病、少用药的目标。
(2)找伙伴
如果一个人运动感到孤独乏味,可以找2~3个伙伴,这样比独自运动效果更好,参与的朋友越多,并相互激励,坚持运动的热情就会越高。
(3)向往成功时的喜悦
当你执行计划遇到困难要打退堂鼓时,想像运动目标达到时的成功喜悦,就会增强坚持下去的决心。
(4)随季节调整运动项目
如果每天都进行同样的运动,你很快就会感到厌倦。所以可在坚持原有项目的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增加一种新的项目,并随着季节的变换调整运动项目。
(5)选择快乐的运动
根据自己的心态及爱好调整运动方式,如果你喜欢花草,可选择花园散步;如果工作或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投入到你喜欢的运动中去,把烦恼抛在脑后,让运动给你快乐。
(6)让运动形成一种习惯
只有将运动变为一种生活习惯即如吃饭一样,才会坚持下去。
(7)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根据身体的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不仅让自己感觉更好,同时也对坚持运动非常有效。
总之,要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运动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