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商之道
12031000000026

第26章 用创新理念给企业注入活力

晋商在经营管理方面,善于用变通的思想、创新的理念来持续不断地给商号注入活力。他们是“唯有变者才能生存”的积极实践者,善于除旧推新,创造新的对商业发展有利的方针方略,推动商号有所发展。晋商之所以能够辉煌500年,与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分不开的。

1思维创新,打破陈规求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发展。晋商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由此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令人瞩目的,其中有商业与金融机构创新、制度创新、业务技术创新、商业与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商业与金融观念、理论的创新。诸如人力资本、两权分离制度以及银行汇票、转账结算、旅行支票等都早于西方。因此,在晋商的成功因素中自然包括着创新的因素在内。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一最具活力的因素。创新就是发现、发明、创造、进步。日升昌的创立者李箴视、雷履泰正是因为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才能在全国性的大商业网络中,视野开阔,目光敏锐,果断地抓住当时的历史机遇。由颜料铺的传统经营转而创立票号,断然将商业资本与货币资本经营分离开来,创立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私人金融机构,勇敢地站在当时商品经济的潮头。

创立票号后,雷履泰及其继任者,不断创新,又把汇兑业务由一般的商业领域扩大到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主动担当起国家银行的职能。汇兑也由单一信汇逐步扩展到票汇、电汇等多种形式,电报在中国一产生,日升昌就率先接受和推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使日升昌票号不断壮大,各地分号多达35家,长期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思维创新,打破陈规,是日升昌的一大特点。以金库的选址为例。据说日升昌票号的金库,最鼎盛时期占到全国黄金储备的80%,这么大存量的金库设在何处,是最大的金融秘密。雷履泰的思维很独特,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他不是把金库设在日升昌深宅大院后边的隐蔽之处,而是设在店铺门面左侧的茶炉房内,金库地洞的出口就在烧茶炉的柴火堆下。他遵循的是“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的反思维方式。据说当时的江洋大盗曾光顾过日升昌票号,找遍后院除拿了些零碎银两外,根本找不到金库所在。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蔚泰厚的五联号在经营上采取了创新经营,取得经营业绩的极大成功。五联号从一开始登上汇兑市场,就十分重视创新经营。过去,设有顺汇方式和逆汇方式,毛鸿(岁羽)统领五联号,利用倒汇形式,将贷款与实行汇兑结合起来,给客户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极大的便利了客户,一时间客户纷至沓来,业务日盛一日。

五联号对一些信用不好把握的客户,最先采用抵押贷款办法,把金融风险防范做到最有保障的程度。众所周知,金融风险是从有票号开始,就是一件困扰票号发展的最大难题。而各票号都采用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五联号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成功的票号集团之一。与此同时,五联号采用电汇形式,采用得费贴期、得期贴费办法,并推广外语学习拓展国外市场,一系列耳目一新办法使五联号经营业务蒸蒸日上。

在现实的商业经营中,有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放松了对企业管理的创新,以至于使整个企业的文化理念产生僵化定势的状态,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各种弊端的滋生,最后会使整个企业经营失去活力,失去方向,走向衰落。因此,经营者必须要能够时时创新,观念不能落后。

蔚丰厚票号分庄经理李宏龄经营票号40余年,善于观察形势。当清末社会经济发生激烈变化,以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发生危机时,李宏龄针对票号业的弊病,率先倡言票号改革。后来,他的票号改革思想和计划,因被守旧者极力阻挠而未果,愤而著述《同舟忠告》、《山西票商成败记》等,详细记述了票号改革的思想、计划和经过。

商战中有一个“先手定律”,强调的就是一个“先”字。你若慢了一步,别人可能已冲到前面,先你而成功,你的准备只能前功尽弃。所以谁创新快,换代快,谁就能赢得新市场。

2晋商创新精神借鉴

晋商在多种行业所进行的不同的经营活动,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可以参照的前人的经验,所有的一切,均需自己去探索发现,去总结归纳。他们的创造活力让世人钦佩。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全球化的市场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都不断地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一切挑战的秘诀就是创新。

提起天津狗不理包子可谓家喻户晓,谁到了天津都要去尝尝鲜。可要问起为什么叫狗不理呢?就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答上来了。有人说用怪谲的店名,意在招揽顾客;也有人说是借此辱骂不肯光顾者;还有人说是形容包子香过头了,连狗都不吃。其实“狗不理”只是此包子的发明人高福顺的小名儿。

高福顺出生时家里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父亲看着三个饿得哇哇直哭的孩子,无奈之中狠心将刚出生几天的“小四儿”扔到荒草滩上。这天夜里父亲梦见孩子被一群野狗叼走,惨痛的哭声把他从噩梦中惊醒。第二天天还没亮,父亲就一路趔趄赶到荒滩,他用颤抖的手拨开草丛,看到正在酣睡的儿子粉红的脸蛋儿煞是可爱,急忙抱回家中。父母觉得这孩子命大福大,给他起名叫高福顺。又琢磨着有个小名儿好养活,既然连狗都不愿理他,干脆就叫“狗不理”吧。

1914年,15岁的福顺来到天津“天地成”包子铺当学徒。他干活麻利、勤快,不管是揉面、剁馅,还是擀皮儿、包馅这些活儿,一点就通,一教就会。老板、师傅和一些包子铺的常客都很喜欢这个机灵鬼。

几年以后,在朋友的资助下,高福顺另立门户,自己开了一个包子铺,打出了“狗不理包子”的招牌。当时街上卖的包子大多是白面皮儿猪肉大葱馅儿,每个一两,一个铜子儿买俩,属于“穷人乐”的小吃。他独自寻思:如果自己也经营这种传统包子,肯定竞争不过那些老字号,一定要做出有独特风味的包子。

他首先在选料上下功夫,要求所有的原料都必须是最好的。把当时天津市面上有的几种面粉拿来进行比较,选中了进口美国面粉。猪肉只用百十斤的嫩猪,老母猪肉就是再便宜也不能要。酱油只用“万康”牌的,这种酱油以东北大豆为原料,发酵期长达百天,舔上一点儿满口生香。就连用量很少的酱豆腐也不能凑合,只选用浙江绍兴特产。

狗不理包子的面皮儿是半发面的。这样蒸出来的包子雪白透亮,皮薄而有咬劲儿,不会出现塌帮、跑油、掉底的现象。

有一次,高福顺上街采购猪肉时,顺便买了些猪骨头,砸碎后熬了一锅骨头汤。全家人围着桌子吃汤泡馍,那骨头汤香味扑鼻好解馋,他边吃边想:厨师烧菜时总爱放点儿高汤,人家烧出来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我要是拌肉馅时加点儿骨头汤,味道准保错不了。于是他将汤锅放在灶火上继续熬,把它熬成白色的浓汁,冷却成膏后再用它调馅,果然肉馅变得软嫩滑爽,鲜美异常。

包子本是中国百姓多年一贯制的家常食品。高福顺灵机一动,往肉馅里加了骨头汤,再加上别的措施,将它摇身一变,便成为名噪四海的美食狗不理包子。可见,对司空见惯的旧事物进行加工改造,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途径。

张瑞敏在多种场合表示,尽管海尔仍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但极限随时都可能出现,这与公司大小无关。当一个企业感到疲倦,不能创新,不能战胜自我的时候,极限随时都会到来。海尔一旦决策失误,也许就像泰坦尼克号,顷刻沉没。

在如今头脑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使人们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处创新,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去解决。经营者必须创新决定生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全力以赴地革新进取,才能获得生机勃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