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2017300000050

第50章 途中奇遇(5)

郡守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气氛也活跃了许多。待将三杯酒饮尽,太原郡太守陆知非提议大家共同敬李渊三杯酒,而且每杯都有名堂:第一杯,以各郡太守的名义为李渊洗却长途跋涉之尘,祝李渊康泰安乐。第二杯,以三晋百姓的名义求李渊俯仰天地,为民造福。第三杯,贺李渊夫妇喜得贵子,并祝宝惠健康,祝元吉早日成材。

“谢诸位抬爱!”李渊连饮三杯,然后又令建成、世民、元霸向诸位长辈敬长寿酒。建成、世民谈吐高雅,礼貌有加,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这个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门虎子,果然不差。那个道:日后称雄天下者非二位莫属。还有人断言:有建成、世民辅佐,李大人定能一飞冲天。对元霸却无人恭维,大都以“此子不可教也,祸星降世”作结。此言不谬,上天是公平的,不会赐给一个人太多。

天交夜半,那轮玉兔已上中天。光辉洒在清冷的大地上。夜色真美啊!

酒这东西真怪,就那么几坛黄汤,竟将这些平日里自命不俗、道貌岸然的高官们灌得东倒西歪,趔趔趄趄,张张扬扬,喃喃自语。晋阳知县刘文静对李渊顶礼膜拜,今占了晋阳县属太原郡的光,不仅见到了李渊,还参加了盛宴,原本性格狂放,却不胜酒力的他便醉了,指着天上的月亮自语:“吴刚,嫦娥,你俩定是……是醉了,不然晃荡……荡什么?”

太原太守陆知非端着酒杯,晃晃悠悠地走过来,指着刘文静道:“刘……刘知县,你是个……个七品芝麻官,不该在这等场合醉……醉、醉成这个样子。你看、看我都没醉……醉!”说着,想向嘴里倒酒,却找不到嘴的位置:“嘴呢?我的嘴呢?”

刘文静指着陆知非的额头:“嘴不是在……在哪儿吗?”

“宴会很热烈,高潮迭起,拉近了李渊与属下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李渊非常满意。他也喝得不少,有了醉意,在柱儿的扶持下脚步不稳地来到后宫,拨弄着元吉粉嘟噜的脸道:“夫人,你不感到天也高了,地也广了?没有天高任鸟飞、池深任鱼跃的感觉吗?天降大任于斯人,斯人当奋力呀!”

宝惠愕然:“今天怎的喝成这个样子?你向来不是这样啊!要说我有什么感觉,如此下去,鸟要折翅,鱼要断尾了。你常说:酒多言多,言多必失……”

“是多喝了几杯,却没醉、没醉。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我自信为兼能者,因为就用数坛酒,便让太守和部分知县将心系到我的心上了,能不高兴?”李渊攥住宝惠的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我李渊名正言顺,大事将成了!”

“大事?什么大事?”宝惠看透了李渊心中的秘密,却明知故问:“该不是保大隋,固江山的事吧?”

“你啊你啊,怎的作弄起我来了?”李渊笑着道:“什么保大隋固江山,非也!”

宝惠激动起来,头歪在李渊的肩上:“你不是说忠于圣上,忠于大隋,矢志不移吗?”

“韬光养晦而已。”李渊郑重地道:“时机到了!不过,我不想让你介入,以免分心,影响对吉儿的抚养。”

宝惠岔开话题:“就将玉心和柴绍的婚事办了吧。柴绍文武全才,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李渊言道:“办,该办,尽快办,明日议完事就操办。我打算将婚事办大办好,给天下人一个错觉:李渊要扎根三晋,为圣上守好关中的门户并非虚言。夫人啊,我说时机到了,不仅仅指天下已经大乱,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中。我见过数千年前的先民们造的一件陶尊,那尊高近二尺,形同半个纺缍,上画起伏的山峦,山顶上月出日升。据我看来,那图画组成了一个字,即“旦”字。数千年前,先民们都能扬臂伸手,托起一弯新月,拖起一轮朝日,难道我就不能托起一座新江山吗?”

二人相依相偎,说了好久好久。与李渊每次离开家远行前的最后一夜晚那样,听着谯楼上传来的更鼓之声,宝惠恋恋不舍地道:“天色不早了,睡吧,你明天还要议事呢。”

李渊打个呵欠:“是该睡了,明天你还要照看吉儿呢。”

次日早饭后,议事会议在永泰殿的议事厅举行。尽管昨晚闹腾到大半夜,尽管无不因开怀痛饮而酒醉,官员们还是按时到达了议事厅。大家议论着昨夜的宴会,检讨着自己的失态,等待会议开始。当李渊走进大厅的时候,官员们立即停止了喧哗,大有一鸟进林、百鸟不语的意境。李渊微笑着扫一眼与昨夜大相径庭的、端起了官架子的官员们,然后收起笑容,既不失威严,又不无和蔼地道:

“各位太守、县令,今日议事,求实而不务虚,求短而不拖长,说到议到,议到做到。诸位都是大隋命官,国之栋梁,无不生为壮士雄,死为壮士鬼,若连政事都议不到佳处,可就有害无利了。这是我进入汾阳官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万事开头难,望诸位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只办三件事,这一,宣布任命。这二,约法三章。这三,由我解答各位提出的问题。先由王威武副将宣布任命。”

王威武迈着将军的步伐上得台来,赳赳地道:“录人一等,则无弃人。采材一用,则无弃材,为大隋社稷计,弘化郡太守由郡丞惠春风任之,郡丞一职由赵伟继任。司马回车任蒲州县知县。副将王威武负三晋军政监察之责,副将高君雅负三晋农务、商业之责。

李建成任材官将军,教练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蒙古集宁以南地域的军队,并有调动之权。李世民亦任材官将军,教练三晋全境的军队,职责同李建成。材官将军为临时称号,可随时撤换。任命李神通、柴绍、成文龙为招军将军。李成至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蒙古集宁以南地域招兵买马,资费由各郡支付。

柴绍由骁骑将军董理辅佐,在三晋地域内招兵买马,资费出自太原郡和柴府。兵者,国家大事,当此乱世,更见其重要。上述人等,自明日起二十天内到任。待上报朝廷,圣上御批后正式任命。余者爵位、官职不变。”

李渊扫视着太守们:“请诸位议此任命。”

尽管李渊非常直露的将兵权揽于自家手中,大为不妥,却只升不降,太守们的职位仍存。如此以来,平衡了各方面的关系,平衡了旧有官员的心态。况且让下属议定任命,前无古人,这本身就是不同凡响之举。太守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无不以为李渊“量材而用,处以公心”、“贤才出,国将繁荣昌盛”。王威武与高君雅无了兵权,心下不满,却也无争辩之辞,只好哑巴吃黄连。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这样办了。”李渊向高君雅点头示意:“高副将,你来宣读约法三章。”

高君雅答应一声,上得台来,以浓重的胶州口音读道:“汉高祖刘邦人咸阳后,约法三章,以致大风起兮云飞扬,一举击败霸王而立汉家天下。为三晋长治久安计,亦约法三章:贪鄙在帅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以故职官不理政事,伤化虐民,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自尊抗命,贪恋女色,酗酒无度者,严惩不贷,无所事事者撤职查办。以郡、县、军事为重,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所辖地域民安物丰者奖。其业绩以兆民是否拥戴,事实是否确凿为据,以大隋律条为准。虚报者责其正之,若教不改,视其情节惩办之。”

“诸位对这约法三章有无异议?请口示。”李渊言道:“今,关内造反者云集,我以为在官不在民。官不理民事,甚至无端害民,重而无基,能无弊吗?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为官不治,能利民吗?民之不利,其怨深之,能不反吗?以故召远在于修近,避祸在于除怨。要想除怨,就要贵圣人之治,周公吐哺,以归民心。但要讲求方略,既要顺民之心,又要让民出力。《吕氏春秋》有言:人与骥俱走,人不如骥;居于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就是这个道理。今,三章已约,诸位若有异议,即改,若无异议,即行之!”

这约法三章严是严了些,太守们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可谁也没有理由推翻它。因为作为官吏,就应当如此,何况这约法出自《大隋律》,只不过更集中、简明、突出罢了。于是,众口一辞:理当如此,遵行不违。

王威武恍然若失,心中不是滋味,感到这议事厅中的空气太压抑,便劝李渊休息一会再议。李渊言道:

“这会才开了大半个时辰,何用休息?况且今天有些太守还要回府,就一口气将事办完吧。下面该进行第三个议题了,请诸位提出问题,我来回答。不管何事,尽提无妨。”

一番沉默之后,太原太守首先提问:“敢问李老爷,你如何理政,怎样治军?”

李渊脱口而出:“政者,正也。三晋我为正,百姓从政也。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管子曰: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鉴于此故,我当理好政务,使晋富民强。当然,治军要严,待将士要亲。晋地富强,我又严而有亲,军必攻无不破,战无不胜。”

接着,众太守纷纷提问:

“请问大将军,你如何看待当今的造反者?怎样讨叛?”

“反者,多为怨政者。既然由政引起,就要将政理好,使之无怨,此为治本。今,三晋一带为何反者无多,怨无多也?道理就在这里。就谋略而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我李渊向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著称。为何如此?攻心也。”

“老爷对当今圣上和国之前途如何看?”

“圣上贵为天子,我李渊无资格论之。社稷安危。亦在圣上的股掌之中,也不当评述。作为臣子,应当本分,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一言。”

“陈寿曾日:明主国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老爷如何理解这句名言?”

“贤明的君主在社稷危难之时,当考虑对付的办法,忠臣在君主无力挽回局面、国将不国之时,应当废主而自立。我以为这是陈寿所言的本意。然而,当今天子足以拨乱反正,即使出现不测,渊也不致虑难以制权。”

“大将军曾将我们比作兄弟、朋友,却又约法三章,是否既卖矛又卖盾?”

“咱们都是人,都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以兄弟、朋友相处。先帝在时,问我何生仁义,我答日:情生仁义也。虽与孔子的‘性生仁义’之说相悖,却打动了先帝的龙心。咱们为国事走在一起,若互相敌视,如何相处?至于约法三章,是约束大家做好事大事,与感情是两回事。若非要将两者牵在一起不可,是否可以这样说:若兄弟、朋友不遵国之法度,当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其实这个议题已是老生常谈,在荣阳、楼烦、西域、大兴、弘化、龙门,凡是我去过的地方都谈过。若不尽意,请问龙门太守鲍坤好了,俺俩探讨得细致入微。”

太守们围绕执政、用兵、感情、立志、人生等问题提出了数十个问题,李渊一一作答,其博学的才华,流利的口才,治大事不计小节的胸襟,使太守们相形见绌,佩服得五体投地,无不表示与李渊同心携手,理好三晋。若李渊一声令下,指到哪里干到哪里,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而且人无二心,心无二意,不辞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