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12013600000101

第101章 举棋不定

【出处】

《左传》。

在春秋期间,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立卫殇公为国君。

之后,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于是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身边对他说:“儿啊!当时父亲一时鲁莽,驱逐了国君。现在我知道做错了,看来,只有你能帮父亲改正错误了去把卫献公接回来吧。”说完就死了。

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准备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一定要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

宁悼子有些心动,于是和众大臣们在一起商议。

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一位大夫说:“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非常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也是一样的,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独断专行,不听劝说,迎回了献公,反而被献公用计除掉。

◆释义

举棋不定这则成语原意指举起棋子不知走哪一步好,后来常用以比喻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