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13000000031

第31章 真心赢得好朋友(2)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以鼓励: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多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给他们希望。

小夏在某企业担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林姓董事走进办公室,向在办公室的女员工们问道:“上午拜托你们打的那个文件在哪里?”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件搁在哪里,因此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小夏对他说:“这个文件的事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林先生,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会尽早送到您的办公室的。”当小夏把打好的文件送到董事办公室时,林董事非常高兴。

几周之后,小夏高兴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迁了。显然,小夏的热心和办事利落获得了林董事的赞赏,林董事在董事会上对她大力推荐。

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的。

妥善处理朋友间的金钱关系

友情是什么?友情就是友情,它不是抽象的货币,也不是无形的投资,我们不要把友情当成一切,在日常应酬中为友情找个支点,这样对你与朋友双方都方便。用善意的应酬技巧给友情定位,重新认识友情,这是珍重友情,更是善待友情。

友情很伟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滥用友情。生意场中,朋友之间的应酬更应谨慎对待。如若应酬不好就滥用了友情,把友情渗透进了经济交往中,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把友情抵押给了金钱,最后金钱吞噬了友情。因为友情不能抵押,抵押过的友情如同修补过的脸盆,无论你怎么视而不见,它都让你忘不掉。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了一个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为友情不容投资,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很可能会失去友情。

现实中,对于生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的人们来说,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都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关系而存在,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它正受着现代经济关系的挑战。

有位台湾作家说过,借钱给你的朋友,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一个朋友。该如何应酬这种挑战呢?也即是说,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如何捍卫我们的友情呢?

不要为友情而抵押面子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是最平常的事,因为是朋友,谁都有向朋友开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当然,许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还,但也有各种原因,总有人不按时归还,或根本就不能归还。有的人甚至在借出之前就知道,这钱已丢在水里了。但不借吧,又碍于情面和友情,觉得对不住朋友,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得问清楚,朋友用钱做什么,如果是生活所必需,用于衣食住行,那义不容辞,当然借,没偿还能力也必须适当借。反之则不然,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用,如果再去冒险做生意之类的事情,就慎重考虑,学会拒绝。

再一点你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馈赠。如有人向你借3000元钱,而他又没有多少偿还能力或信誉不佳时,你无法拒绝,就可以主动资助他300元或500元,并言明,他可以不用还了。这样看来你吃亏了,但实际上你失去的并不多。据说钱钟书先生就用这个办法对待朋友借钱的,如果你向他借500元,他会说,我给你200元,你不用还了。

首先,由于你的无偿资助保护了你的友情,可能还加深了这种友情。其次,你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现如今,借款是要冒大风险的。有一个人,他这样借钱。当朋友介绍他结交了另一个朋友后,他主动打电话交谈,这自然加深了友情。一天,他突然找到新结交的朋友,很随意地提出借钱,朋友也很自然地答应借了他1000元。他说一周后一定还,果然如期偿还,他的信誉就得到了保证。过了没有多久,他突然找到那位新朋友,一副十万火急的样子,开口就要借5000元,并说一周准还。这时候,要谨慎些了,尽管有他前一次的信用在先,朋友的忙也应该帮,千万小学“人去钱空”的诈骗啊。

不妨立契约

大众传统的友情观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或都是朋友,好说。说的潇洒听的欢快,但其实不然,得学会运用合法的手段维护友情,这是现代人应酬成功的关键之一。借钱时,重视立字为据,来个先小人后君子,否则往往为友情埋下了翻脸的导火线。

做生意的朋友都有过同朋友合伙的体验,生意好做,伙计难处,民间早已有了定论。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交往中,如果与一般的人有什么金钱交往,往往都会想到立个字据,而和朋友间的交往,谁也不愿提及或根本就想不到字据这个说法。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朋友间的任何交往都要受法律的制约,我们的友情也要适应这个法制的社会。作为朋友,作为友情的载体,我们必须转换心态,不要让友情为我们承担太多的负担。

消除误会的好方法

生活和工作中,各式各样的误会常会发生,有些本是小事一桩,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可也有一些误会,若不加以说明,会使人牢记在心,如鲠在喉。尤其是与小人间的误会,更会让人觉得不安。对于这类误会,是一定要设法加以消除的。否则,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想有效地消除和别人之间的误会,可借鉴下列方法。

摊开问题,坦诚相待

误会总要消除,是非终要定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因此,发生误会后,不妨坦然置之。反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后便急忙气急败坏地四处辩白,则可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有可能会让人家看笑话。

宽容待人,不错怪他人

对于那些错怪自己的人,不要怀有怨恨。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不但于事无补,也许会节外生枝,酿成大祸。应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误会的发生总是意味着误会者同你之间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平时未为你所注意,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趋于表面化了。这时,就需要我们做一些修补工作。反之,如果对误会意气用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误会就很可能成为彼此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查找原因,冷静分析

要头脑冷静地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找到症结之所在。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是,那也不必着急或感到气愤。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消除误会,可同对你产生误会的人平心静气地面谈,也可转托其他人作解释。若这种方法仍不能消除误会,可请有关方面出面解决问题。实际上,若是由于错误的归因所造成的误会,倒很容易消除,只要事实摆出来,误会就会烟消云散。

至于由于别人的成见,乃至恶意的中伤、诽谤所造成的误会,则对于这种人格的侮辱,应该勇于斗争,毫不怯懦,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对于由于偏见所造成的误会,则不必过于重视,能扭转偏见固然很好,无力改变就随它去吧!我行我素这句话有时还是用得着的。

须知,尽管别人的误会会严重挫伤你的情绪,但人的情绪应当为理智所控制。如果别人的说三道四可以左右我们言行,那么,我们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在误会面前消极、退却,反而会授人以柄,使你更苦恼、更消极,并由此而陷入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如何才能让朋友愿意帮你

人们在运用关系网办事时,总担心朋友之间会存在猜疑和忌妒,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现代社会中,朋友之间更需要同舟共济,特别是因为在一起共事,友谊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人在家和家人相处和在单位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几乎差不多,如果在办事时,不会利用朋友关系,不但有些事办起来费劲,还容易让人觉得你没有人缘。

在家里如此,在单位也是一样。每一个人在单位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求同事办事就等于为他提供了一次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即使遇到困难也得办,即使有时担心领导不满也得办,以此在同事中维护自己急公好义的形象,同事的事和单位的事一,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只要确实困难,找同事办事不用存有任何顾虑,该张嘴时就张嘴。

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好同事关系办事呢?

要有诚意:态度正,心态正

同事之间了解的比较多也比较深,如果找同事办事藏藏掖掖,想托人办事又神神秘秘,不把事情说明白,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这样,精诚所至,同事只要能办到的事,一般是不能回绝你的。

要讲礼貌,言语谦恭、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