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13000000017

第17章 生活交往中的礼仪(1)

居家生活礼仪

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已经由低矮房舍走入高楼大厦中,一幢一幢的大厦接踵而起,一户一户的住家比邻而居,往往在同一幢大楼中,居住着各种不同身份的人。

同住一大厦的人,应该抱着守望相助、和睦相处、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毕竟大家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不要让冰冷的水泥墙也冰冷了邻里的心。

怎样能让你很容易地做到这些呢?给你以下具体的建议:

看到邻居要亲切地打声招呼,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聊些家常。

如果别人的家庭发生意外或纠纷,自己应该加以协调,帮忙解决别人的困难。

尊重邻居的财物,不可以随便拿取他人的物件。不小心损坏他人的东西,更应该设法补偿。

进出家属楼门口、站在阳台上面,穿着要整齐大方不可穿着睡衣或打赤脚就随意走动。

不可以随便丢弃垃圾,应该保持整个住楼整洁。

电话沟通的礼仪

中国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通过打电话来相互交流成为十分便捷的沟通方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打电话时,对方完全凭着你的声音来判断,不像面对面谈话般,可以借用各种手势及表情来传达讯息,因此有关电话的谈吐应对、时间的控制、声音的大小,就成了打电话首要注意之处,有正确的电话礼貌,方能塑造出良好的形象。

注意时间

相信不论是谁,都不希望在清晨或半夜三更接到电话,所以,在你拨电话之前,请先想一想,是否会妨碍到他人?切勿因此造成他人的不便与困扰。

而最恰当的拨电话时间,应该是上午八点之后到晚上十点之前,在此之前与之后都是不太合适的。

假使你只是一时的兴起,想打个电话给某人,而没考虑到他人,或许对方会因心中不悦而让你挨钉子碰,这样不是即使对方困扰又让自己没面子吗?

现在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忙碌,我们应该顾虑到他人的作息时间。通话时间尽量能在三到五分钟收线,如果真的需要长时间才说得清楚,何妨见个面吧!

注意对答方式

“喂,我是×××,请问你找谁?喂,××公司,您好!”这样的接话,给人的感觉都很得体。

如果你正要打电话,不小心拨错了号码,不要忘记补上:“对不起,我打错了!”免得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

挂电话的时候,记得不要把话筒当做出气筒,应该轻轻放下,不然对方的耳朵可有罪受了。如果你是和长辈通话的话,一定得让长辈挂了电话后,再将话筒放下。

此外,有的人习惯性地聆听他人说话,却不出一点声音,往往使得对方产生错觉,以为你并没有在注意他的谈话。你应在适当的时候,回答对方是或嗯、喔来表示你正在倾听他的谈话,使他得以继续,不致因而中断。

至于对方若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你又恰好有事待办,或是你已不愿再聆听下去时,千万别将不悦及不耐烦表露在声音上,应尽量暗示他你将要挂上电话,千万不能使对方察觉你的不满,而心中受挫,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

当你要找的人不在时怎么办?

倘若你打电话找人,而你要找的人不在,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把找对方的目的,简单扼要地告诉接电话的人,千万不要一听对方不在就断然挂掉,这样是很不礼貌的。

相反的,若你是接电话的人,对方要找的人刚好不在,你也不可以只是简短地说:“他不在!”然后就挂掉,千万要记得问一下对方的目的,替对方留个话,或是与对方说明再联络的时间或方式,这才是较为得体的做法。

打公用电话的礼仪

如果你出门在外手机没电,或者家里没有电话,或特殊情况要用到公用电话,应该准备好零钱,说话也要简单扼要?打完电话以后就离开电话亭。

即使你在亭外等待,也要有风度,不要在门边听他人的谈话,也不要一直看着里面,更不要敲电话亭的门。

跟别人借电话时

如果是向陌生人、邻居或者商店借用电话,记得要付钱,即使是很熟的亲戚朋友也应该这么做。因为很多时候,只要扯上钱便很容易伤感情。

书信礼仪

人与人之间,因为时空的距离,原有的熟络往往会逐渐退化、冷却。为免久别情疏,书信便走人日常生活,负起联络感情、表达情意的重大责任。无论是平常的书信,还是网上的书信E-mail,都有它们的格式要求。

一封成功的信,大致可以分为开头,正文、结尾、信封。

开头部分主要是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寒暄、问候,称谓的作用是在于确定发信人跟收信人的关系。

书信的正文是整封信目的所在,所以一定要言辞达意,才能够把书信的目的表达清楚。

写信时要用清晰的文字、中肯叙事,和诚挚的辞意,清晰洁净的纸面是每个收信人乐于见到,在寄信人来说则是一种礼貌,书信是给对方看的,所以字体必须清晰、整齐。

态度、辞意上必须中肯、诚挚:尤其在对别人有所要求的时候,更需要有温和、委婉的语气,才容易使人接受你的请求。

正文之后就是结尾,结语最好要有祝福语、寄信人的署名、日期、署名下的敬语。

信封是让送信人知悉收信人姓名、地址,才能顺利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上。因此信封上对收信人的称呼必须以送信人的立场写准,而不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虽然现在写信已经不用像古代那么讲究了,可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则要特别注意否则就会失礼了。

①诚恳的态度

语气要温和,遣辞用字要清晰、明白,使收信人在读信时不会有压力。

②应有的礼貌不能忘记

对收信人的称呼、敬辞都不可以忘记,更不可以出错、逾距。

③不要文言和白话相互掺杂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用白话文在写信了,若是在信中一会儿文言一会儿白话的话,对收信的人是十分不尊重的,要避免。

④托人转信时

有时我们不是由邮局统一寄送我们的信,而是请人转交,这时,在信封上就一定要写个敬烦、敬祈等字样,对收信人或转信人都是一种尊重。

另外,便条是简便的书信,不必拘形式,也不用讲客套,一般书信中开头的称呼语、结尾的问候语等可以省略。只要写上正文就可以了。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禁忌

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忌吃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

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

藏族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时,忌讳生人入内。

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数他们的牲口。

佤族忌讳别人摸头和耳朵、忌讳向少女赠送饰物和香烟。

锡伯族忌吃狗肉。

鄂伦春族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

景颇族忌讳用手摇熟睡的人。

哈尼族忌讳他人到产妇家借家具。

怒族忌讳拒绝赠送的礼物和食品。

阿昌族忌讳走路时从别人面前擦过,或从腿上跨过。

德昂族见面时,男的忌讳拍摸肩头,女的忌讳触动包头、衣物等。

拜访礼仪

事先联络,商定细则

拜访前,先以电话或书信联络,告知将至府上拜访,请问对方是否有空,或许对方碰巧有事不能答应,只有改日另约了。

得到诚意的欢迎之意,有了这样的回答后,方可订好拜访的日期与时间,相约必到,请其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