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都是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贯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游月陂
程颢
【原文】
月陂堤①上四徘徊②,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③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④何足计⑤,但逢佳节约⑥重陪⑦。
【注释】
①堤:堤岸。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③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④无端:无常。
⑤计:算。
⑥约:预约。
⑦重陪:再来陪赏。
【译文】
我在月陂堤上走来走去,见北面空中有一百尺高台。世上万物都随着秋天的气候而改变了,在夜晚的凉风中,不妨开一樽酒畅饮。水中的云影和天上的白云互相映照,树林下的泉声在静寂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世事变化无常,我何必去计较呢!只要碰到好的时节,就邀约几个朋友,再相陪玩赏一番。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原文】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②气萧森③。
江间④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⑤,白帝城⑥高急暮砧⑦。
【注释】
①玉露:指霜。
②巫山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③萧森:寒冷状。
④江间:指巫峡。
⑤刀尺:指做衣裳的工具。
⑥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⑦砧:捣衣石。
【译文】
秋天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着了地上的阴气吧。两度菊开,自己仍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渐渐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原文】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①。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④功名薄,刘向⑤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⑥。
【注释】
①翠微:青的山。
②信宿:再宿。
③匡衡:字稚圭,汉朝人。
④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⑤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⑥轻肥:即轻裘肥马。
【译文】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色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飘流,虽已是清秋时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上抗言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秋兴八首(其五)
杜甫
【原文】
蓬莱①宫阙对南山②,承露③金茎④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⑤开宫扇,日绕龙鳞⑥识圣颜。
一卧⑦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⑧点朝班⑨。
【注释】
①蓬莱:宫殿名。
②南山:终南山。
③承露:即承露盘。
④金茎:铜柱。
⑤雉尾:指用雉(野鸡)尾羽制成的供皇帝上朝时用以障面的羽扇。
⑥龙鳞:指皇帝衣服上绣的龙纹。
⑦卧:卧病。
⑧青琐:宫门名。
⑨点朝班:百官朝见,点名传呼,依次入朝。
【译文】
蓬莱官正对着巍峨的终南山,承露盘的金柱高高地耸立在云霄间。西望瑶池,怀疑是西王母降落人间,从东边来的祥瑞紫气充满了函谷关。皇上临朝,用以障面的雉尾羽扇慢慢移开,日光照射在皇上穿的绣有龙鳞的衣服上,闪闪发光,我有幸看见了圣上的容颜。自己卧病沧江,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经暮年岁晚,几次回想到青琐宫门,也曾点过朝班啊!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原文】
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②机丝虚夜月③,石鲸④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⑤沉云黑,露冷莲房⑥坠粉红⑦。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
①昆明池: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战之处。
②织女:指石刻的织女。虚夜月:空对夜月。
③石鲸:石头凿的鲸鱼。
④菰米:又叫菰菜,即茭白。
⑤莲房:莲蓬
⑥坠粉红:指荷花凋谢。
⑦鸟道:鸟飞之道,形容路险要难行。
【译文】
见了昆明池的水,就想起汉朝立下的功劳,武帝军队的旌旗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池边石刻的织女不能织布,空对着夜月,石凿的鲸鱼似乎在秋风中舞动着鳞甲。菰米漂浮在水面上,沉沉的一片,如天上黑云,秋露之下的莲蓬颤抖着,荷花早已凋谢。关塞上烽火连天,路途不通,惟有偏僻的小路可走,江湖满地之广,一身飘泊无依,如同泛舟于江上的渔翁。
月夜舟中
【作者】
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浙江省黄岩市)人,长期浪游江湖,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的影响,是“江湖派”中较为突出的作家,也是南宋具有爱国思想的著名诗人,写过不少反映人民疾苦和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
戴复古
【原文】
满船明月浸虚空①,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②影里,梦魂摇曳③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④风。
数点渔灯⑤依古岸,断桥⑥垂露滴梧桐。
【注释】
①虚空:太空。
②樯:桅杆。
③摇曳:摇动,晃动。
④红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开淡红色或淡绿色,有辣味,可入中药。
⑤渔灯:捕渔船上的灯。
⑥断桥:残桥。
【译文】
秋夜,月光洒满船头,水天一色,船儿像浮在天空中,绿色的水,没有痕迹,只是冲上一股秋夜的寒气。诗兴在船桅的影子里沉浮,梦魂在橹声里摇曳飘荡。星星映在碧波里,显得非常冷清,鸿雁栖息在红蓼中,不时传来阵阵悲鸣声。远处几点渔火,在岸边闪烁,梧桐叶上的露珠一滴一滴落到断桥上。
长安秋望
赵嘏
【原文】
云物①凄凉拂曙②流,汉家宫阙动高秋③。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④莲愁。
鲈鱼⑤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⑥学楚囚。
【注释】
①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②拂曙:拂晓。
③高秋:深秋。
④渚:池沼。
⑤鲈鱼:巨口细鳞,惟松江四腮的最好。
⑥南冠:楚冠。
【译文】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凄清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新秋
杜甫
【原文】
火云①犹未敛奇峰②,欹枕③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④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⑤高低照暮空。
赋就⑥金门⑦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⑧。
【注释】
①火云:夏天炎热的红云。
②奇峰:比喻云如山峰一样。
③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④砧杵:砧是捣衣的石头,杵是捣衣的木棒。
⑤萤焰:萤火虫尾上的光。
⑥赋就:指写好备献的文章。
⑦金门:汉宫的金马门。
⑧飞蓬:是说头发像杂乱的蓬草。
【译文】
夏日火一般的红云,像变幻的奇峰,一点也没有收敛的样子,我斜靠在枕头上,初次惊觉一阵风后竟飘来一片落叶。有几处园林已呈现出萧瑟的秋景,寂寥幽静中传来阵阵捣衣声。秋蝉断断续续地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的光焰映照着秋夜的天空。早已写好给皇帝献策的文章,一直期待着到金马门进献,怎奈夜深,只好搔首自叹,年纪衰老,鬓发乱如飞蓬。
中秋
【作者】
李朴(1063—1172),字先之,虔州兴国(今江西省兴国县)人。三十一岁时登进士第,曾任国子监教授。为官敢于直言,不惧权奸。著有《章贡集》等。
李朴
【原文】
皓魄①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②寂无声。
平分秋色③一轮满,长伴云衢④千里明。
狡兔⑤空从弦⑥外落,妖蟆⑦休向眼前生。
灵槎⑧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注释】
①皓魄:明亮的月亮。
②籁:指声音。
③平分秋色:把秋色分为两半。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正在秋季当中,故称此日月亮“平分秋色”。
④衢:街道。
⑤兔:指月宫里的玉兔。
⑥弦:月亮像弓弦,弦分上下,上弦在旧历初八夜,下弦在二十三夜。
⑦妖蟆:传说中蚀月的蛤蟆。
⑧槎(chá):木筏。
【译文】
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天空,好像一面宝镜徐徐上升,云端里缥缈的仙乐寂静无声。车轮般的明月,平分秋色。整夜照得千里云衢一片通明。月圆时狡兔只好空从弦外落去,蚀月的蛤蟆也休想出现在眼前。如果有到月亮的灵船,我想邀个同伴,携手一起去游玩,但须等到银河里的水彻底清澈的时候。
九日蓝田①会饮
杜甫
【原文】
老去悲秋强②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③旁人为正冠。
蓝水④远从千涧落,玉山⑤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⑥仔细看。
【注释】
①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②强:勉强。
③倩(qiàn):请人代替自己做。
④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⑤玉山:即蓝田山。
⑥茱萸:草名。古时重阳节,都要饮茱萸酒。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悲凉的秋色,看来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时逢重阳节,我的兴致来了,要和大家尽情欢乐。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短怕帽子被风吹落,因此笑请旁人把帽子正一正。蓝田的水远从千条溪涧中流来,玉山高危冷峻,两峰并峙。明天再聚会时,哪个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把茱萸多看看,佩之登高避邪以图明年再相会。
秋思
陆游
【原文】
利欲①驱②人万火牛,江湖浪迹③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④。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⑤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⑥百尺楼。
【注释】
①欲:欲望。
②驱:赶逐。
③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④休:此处作“忘了”解。
⑤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⑥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