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12009500000013

第13章 五言律诗(3)

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也是描写寺院的著名诗篇。前面六句,“不知”领起,写经行之处,所见所闻,使人如随着作者入深山,访古寺,步入深僻清幽的景地,由远而近,直到傍晚才到寺前。这样写景,便觉“不隔”。末二句才接触到寺,但未正面着笔,只从侧面咏叹,意思双重:一是说日暮立于寺前潭边,想起了制伏毒龙的故事,赞颂佛法无边;一是说在此境界中,杂念排除,尘心尽消,如毒龙之被制伏。此诗妙在无一句正面写寺庙,而通篇都是山寺的境界。

【注释】

①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子午谷正北。②安禅:禅定,是说身心安然进入清静的境界。毒龙:潭中狠毒的蛟龙。比喻尘心。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②,不敢倚先贤。

【解析】

诗的首联、颔联写蜀山春景,明快如画。首联起得极有气势,且用互文见义。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颈联写蜀中民情风俗。尾联写使君政事,以“文翁”喻李使君,是赞扬也是勉励。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

【注释】

①梓州:唐属剑南道,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文翁为蜀郡太守,广育人才(见《汉书·循吏传》)。

汉江临眺

王维

【原文】

楚塞三湘接①,荆门九派通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解析】

首联语工形肖,大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如临空俯瞰,使人看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如电影镜头展现出汉江水的流长邈远,又展现出苍茫山色烘托的汉江水势的浩瀚空阔。颈联进一步渲染了汉江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堪称“诗眼”,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尾联中的“山翁”,即山简,晋朝人。

【注释】

①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总称三湘。②九派:九条支流。《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于浔阳。”

终南别业

王维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析】

这是作者隐居终南山别墅时写的一首闲适诗。此诗中心,在于“好道”二字。开头就点明隐居的原因,是“中年颇好道”。晚年兴更浓,所以说:“晚家南山陲”。诗中形象,就是这个“道”字的具体表现。以下六句,一气呵成,转合自如,都是围绕中心“好道”而来,写悟道的那种自得其乐。即无所执着,一切皆由兴会之所至。独自而往,得闲适情趣;山穷水尽,也随遇而安。绘出了一个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自我形象。

【注释】

①胜事:快乐的事,即足以赏心悦目的事。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①。

【解析】

诗的前半写景,描绘洞庭湖秋水壮阔、与天相接的景象,特别是颔联形象雄浑飞动,向称佳句。后面四句,转入抒情。面对湖水,想到功名未遂,空有出仕愿望,好比过湖而无船只。希望张九龄在政治上给以帮助,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求荐之情。

【注释】

①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首联凭空落笔,说明一个平凡的真理,为结语作了铺垫。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句是承“古”字,“我辈”句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颈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尾联名为悲羊祜,实则是作者悲自己功业未就,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原文】

林卧愁春尽①,搴帷览物华②。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③。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④。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⑤。

【解析】

这诗的前半写作者正在赏览春景时,忽然被邀到梅家作客。诗的后半热情赞叹梅道士的生活。诗的后三联遣词造句都切合道士身分,并且对仗工稳,妙句天成,艺术上是很完整的,末尾以“醉流霞”三字点题目中“宴”字,振起全诗,颇有余味。

【注释】

①林卧:山林中高卧,指隐居。②搴(qiān):同“褰”,撩起。帷:帐幕,此指门帘。③青鸟使:仙人的使者。据《汉武故事》,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西王母使者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为使者。这里指梅道士打发来请孟浩然赴宴的人。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此以喻梅道士。④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仙桃:《汉武故事》:“王母出桃与武帝,帝留核欲种,母曰:‘此桃三千岁一实,非下土所植也。’”⑤醉:用作动词,即酣饮一醉。流霞:仙酒名。葛洪《抱朴子·祛惑》:“项曼都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人问其故,曰:‘有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

岁暮①归南山②

孟浩然

【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首联便以“南山”与“北阙”对照,可见诗人的愤慨溢于言表。次联的怨语虽出于委婉,但对所谓“明主”实是辛辣的讽刺。颈联见岁序更新,自叹年光虚度,壮志未酬。末联写其“永怀愁”,深夜难眠的况味。全诗重点抒情,只有末尾以“松月”之景收应首联“南山”,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岁暮:一年的晚暮,这里指农历十二月。②南山:指岘山。③敝庐:指故乡破旧的房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①,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③。

【解析】

题中“过”字,是访问的意思。这首诗写了农村的安乐景象和老朋友的热情款待。首联写未“过”应邀之情;颔联写将“过”所见之景;颈联写正“过”宴饮之情景;尾联写已“过”离别之时,暗示再“过”之情景。

【注释】

①具:备办。鸡黍: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②把酒:端着酒杯。此指饮酒。③就菊花:欣赏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饮酒登高的风俗。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原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①。黄金燃桂尽②,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解析】

这诗是在长安的一个秋天作的。诗中写了诗人向“远上人”诉说他求仕无成、欲隐无资的苦况和悲愤。尾联点秋,更增悲情。

【注释】

①东林:晋时刺史桓伊为高僧慧远于庐山东面建房殿,为东林寺。②黄金燃桂:《战国策·楚策》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黄金燃桂尽:喻窘困。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原文】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②。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③。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解析】

这诗的内容题已标明,前半“宿桐庐江”,后半“寄广陵旧游”。诗人写旅途寂寞的境况,思念扬州旧友的情怀,历历如绘。从“听猿愁”到“两行泪”,从“急夜流”到“海西头”,前呼后应,景切情深。

【注释】

①桐庐江:即桐江,在令浙江省桐庐县境。旧游:指故友。②沧江:指桐庐江。③维扬:即扬州。《一统志》:“扬州府为广陵郡,古名维扬。”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①,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②,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解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离开长安回襄阳时所作。诗写作者深知在长安仕进无望,决意回乡,但又不忍与知心朋友王维分别的矛盾心情。诗中充满了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对王雏知遇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寂寂:指落寞的处境。竟何待:即竟待何,还等待什么呢?②当路:居重要地位的人,即朝廷当权者。假:援引。

早寒有怀

孟浩然

【原文】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

【解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开头两句写景: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自然地进入颔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不免油然而生思乡之情。颈联抒发思乡之情更为强烈了。末联运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并且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途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

【注释】

①楚云端:襄阳古属楚地,而且地势高峻,翘首回望,如在天际。②迷津:指迷失渡口,不知道路。津:渡口。此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不说津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刘长卿

【原文】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解析】

这是诗人旅居扬州时,秋日登吴公台有感而作的一首吊古思乡的诗。

首联以古台摇落和秋日望乡对举,既切题旨,也写出了登台思乡的寂寞情怀。颔联承古台摇落,写出野寺无人的荒凉、云峰隔水的幽深,层次井然,尽收眼底。颈联进一层写古台及野寺的破败景象,冷寂凄清。无论是看到的“夕阳”、“旧垒”、“空林”以及听到的“寒磬”,都给人那种落寞萧索的感觉。同时它强烈地表明,当年征战疆场的英雄事业,早已成了历史的遗迹。而诗人的无限感伤,亦寓其中,所以尾联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作结,寄慨遥深。结句意含讽刺。

【注释】

①吴公台:《一统志》:“扬州府城北,刘宋沈庆之所筑弩台也。陈将吴明彻增筑,故名。”

送李中丞①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原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②。独立三边静③,轻生一剑知④。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解析】

这首诗对名将李中丞忠勇为国、卓著边功深为敬佩,时其晚年流落江汉深表同情。

全诗感情跌宕,慷慨悲凉,使人一读三叹。

【注释】

①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的简称。②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③三边:汉代指幽、并、凉三州,因其地处边陲,故称三边。后世即泛指边地。④一剑知:只有身上那把佩剑知道。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刘长卿

【原文】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②。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解析】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此诗写得很别致诗从饯别写到别后,从别时的“泪沾巾”写到别后相思之苦。全诗由“望君烟水阔”五字展开,抒情曲折,想像丰富,化景为情,情景交融。

【注释】

①王十一:生平不详。十一,是他在兄弟辈中的排行。②空向人:是说友人远去,只有青山依旧,空空地向着送别的人。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原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①,相对亦忘言②。

【解析】

这是作者寻访南溪常道士不遇的诗。诗人虽没遇上道士,但仍然沿着溪边山路随意走去。看着溪花自然开放,领悟到道家“无为”的禅理。不须言语,已经发生了默契。

这诗借写常道士的隐居环境特点,生动地勾画出南溪的清幽景色,中间两联清新如画,情致自然。结句把南溪和常道士以及诗人自己都联系在一起,禅机妙语,含意不尽。

【注释】

①禅意:佛教指清寂凝定的思想境界。这里隐指常道士。②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里是说,彼此意会,不必言传。

新年作

刘长卿

【原文】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①。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解析】

刘长卿在唐肃宗时,曾被人诬陷,贬到潘州任南巴(今广东省茂名市)尉。这诗就是作者被贬南巴尉时新年怀乡之作。

特别是末联以贾谊身世自比,悲愤之情,溢于言外。并且照应首联,进一步写出了新岁中无限的伤感和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