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12008700000050

第50章 正心(4)

②獝:音旭。钱大昕云:“《释文》本作‘蟊’,《周礼·大司乐》注引亦作‘矞’。俗从犬,误。”

③狨:音越。

④蓍:音师。

⑤瘗:音益。缯:音增。

【译文】

什么叫做四灵?麟、凤、龟、龙四种动物叫做四灵。兽类以麟为长,鸟类以凤为长,介类以龟为长,鳞类以龙为长。以龙为家畜,大鱼小鱼就不惊骇乱窜;以凤为家畜,众鸟就不惊骇乱飞;以麟为家畜,野兽就不惊骇逃避;以龟为家畜,就可以预知人情,没有爽失。所以先王秉持着卜筮用的蓍茎和龟甲,安排祭祀,瘗埋币帛,宣读祝告辞、致福辞,设立各种制度,从而国有礼制,官有统管,事有专职,礼有秩序。【原文】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①;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②。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注释】

①傧:音彬。

②筮:音士。侑:音右,通宥。

【译文】

先王忧虑礼的精神不能下达到基层,所以祭上帝于南郊,是用来确定天的至尊地位;祭土神于国内,是用来显示大地的物产之利;祭祀祖庙,是用来探本性地表达人伦的爱心;祭祀山川,用以敬待鬼神;祭祀宫中门、户、中雷、灶、行五神,用来致敬于最初创造这种生活必需事物的先人。宗人和祝在宗庙辅导行礼,三公在朝庭坐而论道,三老在学堂讲说人伦义理,天子前面有男巫驱邪,后面有史官记言记事,决疑的卜筮官员、掌乐官员以及主管规谏官员都在左右,天子居中,清心静虑来保持至纯至正的心态。所以,礼举行在南郊,天上群神都随同上帝享祭而各受其职;礼举行在神社,而大地的各种物资物产都得以极尽其用;礼举行在祖庙,而子孝父慈的教化得以施行;礼举行于宫中五祀,从而整饬了生活的规则。所以,从郊天、祀社、祭祖到山川、五祀的一系列祭祀,可以说,都是修治了义的同时而礼也蕴藏其中了。【原文】

是故夫礼①,必本于大一②,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日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日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③。

【注释】

①夫:音扶。下同。

②大:通太。

③冠:音贯。昏:婚的本字。

【译文】

从礼的总体上说,礼必定本于太一,即天地未分、至大无际的混沌体。这太一,在形体上分化则成为天地,而天地从性质上又转化成为阴阳。阴阳进一步变化,就成为四时,即阳变而为春夏,阴变而为秋冬。四时更迭运转,在天地间布列了主管生成万物的种种鬼神。圣人效法天地、阴阳、四时、鬼神而颁下的法令,叫做命,这种命是效法天理、派生于天理的。所以,圣人制礼必须是本自天理,动用于大地,分列于各种人事之中,变化依从四时,协合于一定的分限。礼处在个人身上是种修养,而礼的实行则表现在财货、劳动、辞让、饮食、加冠、结婚、丧事、祭祀、习射、驾驶、朝见、聘问各个方面。【原文】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①;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②;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注释】

①骸:音孩。

②蘖:音聂。

【译文】

所以,礼义是做人的重大事项,是用来讲求诚信、搞好和睦而牢固地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举止的,是用来奉养生者、葬送死者、敬事鬼神的大事项,是用来贯彻天理、顺应人情的巨大渠道。所以,唯有圣人知道礼是不可以废止的。凡导致坏国、败家、毁人的大祸,必定是由于人们首先抛弃了礼。所以礼对于人来说,就像酿酒要有曲一样。曲厚工细,酒味就醇;偷工减料,酒就味薄。君子诚挚,则礼意深厚;小人浅劣,则礼意虚薄。【原文】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①,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②;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注释】

①耨:音nòu。

②耜:音似。

【译文】

所以圣王研究义理的根本、礼仪的次序,来治理人情。因此可以说,人情像是圣王亲自管理的田地,圣王修治礼仪来耕它,陈说义理来种它,讲学探讨来锄它,本着爱心来收敛它,播放音乐来使它安适习惯。所以说,礼是义结出的果实。只要将礼仪比照义理而能协合,那么,这种礼仪即使古代先王所未曾有过,也是可以根据义理来创制的。义,是对事理进行分辨、对爱心进行制约的原则。能够用义来协合事理、用义来明辨仁爱的人,便是为人们畏服的强者。仁是义的根本,顺的主体,能够做到仁的人,便是被人们敬仰的尊者。所以说,治理国家而不用礼,就好比没有未耜而要耕田。制礼而不以义为根本,就好比耕了田地而没有播种。制礼能以义为本而不深入讲学明辨是非,就好比播了种而不进行锄草培苗。进行讲学探讨,而未能用仁爱合聚众心,就好比锄草培苗而没有收获。能用仁爱合聚众心而未能通过音乐陶冶使人心安神适,就好比收获了粮食而没有吃用。做到了愉悦心安而未能达到习惯顺应,就好比吃了粮食而未能肌肉丰满。【原文】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①,并行而不缪②,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③,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注释】

①苑:音允。

②缪:通谬。

③间:音建。

【译文】

四肢正常,肌肤丰满,这是个人的健康正常。父子亲厚,兄弟和睦,夫妻互爱,这是家庭的健康正常。大臣守法,小臣清廉,官职上下有序,君臣互相匡正,这是国家的健康正常。天子以道德为车,以和乐为御手,诸侯彼此以礼相交,大夫以法相互井井有序地工作,士人以信相成,百姓以和睦相守,这是天下的健康正常。这种境界叫做大顺。大顺的社会是人们养生送死、奉事鬼神的正常社会。因此,虽然国事大量聚集在前而能不积压滞留,各项事情同时实行而能不纠缠乖缪,细微小事也能施行而不遗失,事虽深奥而能通达,事虽茂密而有间距,事和事相连而能不相□杂,几件事同时在做而能不相妨害,这就是顺的极致了。所以,明了顺的真谛,然后才能安守高位。【原文】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①,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②,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③,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④。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橄⑤,龟、龙在宫沼⑥,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⑦。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注释】

①杀:音晒。

②渚:音煮。

③当:音荡。

④孽:音聂。

⑤椒:音叟,通薮。

⑥沼:音找。

⑦闚:音盔,同窥。

【译文】

礼制因贵贱等级的差异而有种种不同的规定,该用礼制的某种规格,就用某种规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这种严格的礼规,是用以维持人情而消除危乱的。圣人为了顺应天理人情,所以不使居住山区的人们去河川地带居住,也不使居住洲渚地区的人们去平原地带居住,从而都不至于疲敝劳困。圣王教导人民使用水、火、金、木、饮食必须要顺乎天时。圣王合和男女必使年龄相当,颁爵任官必使与德行相称,圣王役使人民更必须顺乎民心。这样做了,大地就不会发生水旱昆虫的灾害,人民就不会闹饥荒,得怪病。这样,天不隐藏其天理,地不隐藏其宝物,人也不隐藏自己的真情了。于是,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里出现宝器宝车,黄河里涌出龙马驮着的宝图,凤凰和麒麟都来到了郊外的草泽,龟和龙都来到宫中的池沼。其他鸟卵兽胎,随处都可以任人俯身观看。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就是由于先王能够外修礼仪以表达天理、内体诚信以顺应人情的缘故。这种种祥瑞的出现,就是达乎天理、顺乎人情的结果。

大传集粹【原文】

礼,不王不禘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②。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③干袷及其高祖④。

【注释】

①禘:音帝。

②大:通太。

③省:音醒。

④袷:音洽。

【译文】

礼制规定,不是天子就不得举行祭天的禘祭。帝王祭祀诞育他始祖的天神,用始祖的神主来配享。诸侯祭祀祖先,能够推及最初建国的那位太祖。大夫三庙,士两庙。大夫和士如有大事大功,为国君省察知晓,就可请求合祭,可以祭到高祖。【原文】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①,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②,不以卑临尊也。

【注释】

①逡:音郡。

②追王:王音旺。大:通太。亶:音胆。父:音府。

【译文】

在牧野打败殷朝纣王,是周武王的重大事功。战事结束后,武王就退而焚柴祀告上帝,祈告地神,在牧野之室设放食品祭告先祖神主。当时,武王就率领天下各路诸侯手持盛着各色食品的笾豆,往来奔走供奉。封先曾祖古公宣父为太王,先祖季历为王,先父姬昌为文王,这样,行祭时才不会以为王之后辈祭拜没有王位的先祖、先父。【原文】

上治祖祢①,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②,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注释】

①祢:音你。

②缪:音木,通穆。

【译文】

往上端正先祖先父的名分地位,这是尊崇正统至尊,往下确定子孙的继承关系,这是亲爱骨肉至亲,从旁理顺兄弟的手足情谊,用聚食制度来联合全族的感情,用左昭右穆的族规排列辈分,用礼仪来区别亲疏长幼,人道伦常就都体现无遗了。【原文】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①: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日使能,五日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②,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注释】

①与:音玉。

②纰:音批。缪:通谬。

【译文】

圣人面南背北的治理天下,所必须首先注意的有五项事,而有关民众的事务还不在内。第一是治理好本族的亲属,第二是酬报有功的官员,第三是选拔贤良之士,第四是任用有才干的能人,第五是省察自己所宠信的臣佐。这五项事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做好,那么民众就没有不满足的,就没有不富足的。这五项如果有一项出现乖谬偏差,那么民众就将横受其害不得好死了。圣人面南背北的治理天下,一定要从人道伦常开始。【原文】

立权度量①,考文章,改正朔②,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③。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注释】

①量:音亮。

②正:音征。朔:音硕。

③与:音雨。

【译文】

制定度量衡,考订礼乐法度,改革历法,变更所推崇的颜色,采用不同于前代的徽章旗号,改良器具军械,使之异于往昔,区别各阶级各等级的衣服,这些都是能够与民众一起加以变革的。另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够变革的,比如热爱自己的近亲,崇敬地位尊贵的人,尊重长辈,严格男女关系的界限,这些是不能够与民众一起来加以变革的。【原文】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译文】

同姓的人都随从宗子,合成一个族属。其他姓氏的女子们先后嫁到这宗族来,就以称谓为主,这便于摆正宗族内各种交际聚会中的彼此关系。称谓明确了,从而男女之间就有了名分上的区别了。妻子的辈分视丈夫的辈分而定。丈夫属于父辈的,其妻子就算是母辈的;丈夫属于儿子辈的,其妻子就算是媳妇辈的了。有人称呼弟弟的妻子为媳妇,那么嫂子也能可以称呼母亲吗?岂不乱套了吗!所以说,称谓是人伦问的大事,能不慎重么?【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