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12006600000017

第17章 常见病的手疗保健方法(1)

内科疾病的手疗保健方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早在《内经》中就有“吼病”、“喘急”“呷咳”等描述。至金元时期才以“哮喘”命名。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成年人或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或诱发者较多。

多因身体偏虚,或因肺有伏痰,一遇外感风寒、精神刺激、抑郁或环境骤变及吸入粉尘、煤烟以及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等因素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当发作时,痰随气动,气因痰阻、相互搏击、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

突然发作,发作前常先有打喷嚏、咽喉发痒、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呼吸急促,胸闷气粗,喉间有哮鸣声,喘息不能平卧,甚则张口抬肩,多呈阵发性发作,或伴有烦躁、神萎、面色苍白、青紫、出汗,甚则神志不清等症状。每次发作可达数小时,甚至数日才能缓解。临床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或迁延期)两类。前者病变在肺,证分寒热;后者累及脾、肾,三脏皆虚。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少商、太渊、咳喘点、停喘点、肺点、肺区、咽喉区、胸膈区、大鱼际、无名指。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点揉太渊、咳喘点、停喘点;掐肺点;按揉少商、肺区、咽喉区、胸膈区、大鱼际;捻无名指。注意敏感点手法加重,症状缓解后再施中、轻度手法调整。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

(2)选穴。太渊、内关、鱼际、少商、肺点、熄喘、哮喘新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太渊、内关、鱼际;点掐少商、肺点、熄喘、哮喘新穴。发作期用重手法泻法,缓解期用中轻手法,用补或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支气管哮喘。

(3)选穴。太渊、中泉、心肺穴、肾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太渊、中泉各50次,掐按心肺穴、肾穴各300次。如哮喘急性发作,以按压全息穴(心肺穴、肾穴)为主,直至哮喘平息。若病症危急,请速去附近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手部按摩为辅,切勿延误病情。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

给予预防性治疗,可减少发作。应以配合药物治疗为宜。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咳喘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留针3~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适宜于较严重发作的患者)。

(2)选穴。太渊、鱼际、内关、三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待症状缓解后改用中刺激手法。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支气管哮喘。

(3)选穴。肺点、熄喘、哮喘新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间断运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

3.手部药疗法

(1)浴手方。

处方:白萝卜100克,全紫苏、鲜橘皮各60克,桔梗、陈皮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将萝卜洗净、切片,与诸药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约2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浴双手。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肺气壅遏型)。

(2)清化浴手汤。

处方:鱼腥草、蒲公英、车前草、天竺黄各50克,大力子、莱菔子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水煎取汁,倒入盆内,待温浴手。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痰热壅肺型)。

(3)加味三拗汤。

处方:麻黄、杏仁、制半夏、紫菀各20克,白果、川朴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倒入盆内,熏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主治:支气管哮喘。

本方具有宣肺降气、止咳平喘之功,故用之有效。

(4)毛盐膏。

处方:鲜毛茛30~60克,食盐3~5克。

用法:将鲜毛茛洗净,与食盐混合捣烂成稠膏状,备用。每次取药膏如蚕豆大小,敷贴在内关和大椎穴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局部感到灼辣难忍、皮肤发赤、起泡时揭去。局部起泡过大者,可用消毒银针将其挑破。排尽黄水,涂以紫药水。

主治:哮喘。

肺结核

肺结核中医叫做肺痨或劳瘵,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氏济生方》云:“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着,传染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可胜叹哉”。

此由结核杆菌传染所致。多因体质虚弱、正气不足、饮食不洁,或长期接触砂尘,或与肺结核患者共碗筷吃饭,或吃患者剩余食物,或经常与患者接触等,致使结核杆菌感染而致病。发病缓慢。

初起一般症状较轻,咳嗽不甚,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继则咳嗽加重、午后潮热、两颧发赤、唇红口干、咯血、盗汗、失眠、身体消瘦。男子多伴梦遗,女子多伴经闭。或伴胸痛、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听诊可见呼吸音减弱,偶尔可听到啰音。一般分浸润型和空洞型。前者多见于初期,后者多见于晚期。临床所见,早期多气阴不足,后期多阴虚火旺。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胸腔呼吸器区、肺点、胸点、太渊、气喘点、咳喘点、合谷、劳宫、少商。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胸腔呼吸器区、劳宫,点压合谷、胸点、肺点、太渊、咳喘点、气喘治疗点,掐少商。初起用泻法,往后则用中刺激。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肺结核。

坚持用之,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2)选穴。太渊、经渠、合谷、肺点(位手背)、胸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点、掐上述所选经穴与手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力度随证而定。

主治:肺结核。

本病之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法治疗为辅。内外并治可提高疗效。

2.手部针刺法

选穴:太渊、咳喘点、胸点、肺点及肺区、胸区。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区刺入,用中刺激,平补平泻法。每天或隔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肺结核。

坚持应用,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应配合药物治疗为宜。

3.手部药疗法

(1)肺痨汤。

处方:金银花、百部、独角莲各30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趁热熏洗双手及前胸后背处,待温时浴双手,并用毛巾蘸药水擦洗前胸后背,反复擦洗。每天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肺结核。

亦可加用本方内治。每天1剂,水煎服。并可随证加减。内外并治,可提高疗效。

(2)百部膏。

处方:百部50克,白芥子30克,麝香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前2味),用食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备用。先取麝香在两手心(劳宫)各放少许,再取本膏15克分敷其上(劳宫穴),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肺结核。

本膏若加敷肺俞(双)和病灶所在前胸、后背处,可提高治疗效果。

高血压

高血压属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是肾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高血压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虚、阴虚阳亢,或受精神刺激、大脑紧张所致。可见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阳亢”(或因虚致实)而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高血压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伴有颈后或头部胀痛、头晕眼花、心慌,或胸闷、四肢发麻,或头重脚轻如坐舟中。日久不愈,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诱发脑卒中等病变。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合符、内关、阴郄,头穴、颈肩穴、心肺穴、下腹穴、肝胆穴等全息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拿捏或按揉合谷、内关、阴郄各100次,掐按上述全息穴各200~300次。每天按摩1~2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恢复正常,手部按摩可改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

主治:高血压。

(2)选穴。血压反应区、心包区、高血压的治疗点、肾经以及中冲、少冲、十宣、合谷。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心包区;推肾经;点掐血压反应区、高血压治疗点、中冲、少冲、十宣、合谷穴。顺手掌感情线按摩也有效。每天或隔天1次,1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

患者应注意休息,戒除烟酒,节制房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头部不可突然或强力运动;忌食辛辣,饮食有节。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阳谷、神门、阴郄、十宣。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

必要时,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内外并治,可提高疗效。

(2)选穴。心点、肝点、八会、虎口。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刺激,留针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

3.手部药疗法

(1)清心平肝汤。

处方:野菊花、夏枯草、连翘、钩藤、灯心草各30克。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人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

本方具有清心平肝之功效,故屡用有效。又用钩藤、午膝各30克,煎水浴手,效果亦佳。

(2)蓖麻仁膏。

处方:蓖麻仁50克,吴茱萸、牛膝各30克。

用法:将蓖麻仁捣烂,后2味药研细末,合之共捣烂如泥,备用。用时每次取本膏20克,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加敷双足涌泉穴。

主治:高血压。

本方具有引火归源、降压止晕之功效,故用之效佳。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可改为每星期2次,以巩固疗效。

低血压

低血压属中医“虚损”、“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综合症。

多因脾肾两亏、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血不上荣、髓海空虚所致;或因遗传因素所致。

低血压,多伴有头晕、耳鸣、目眩、疲劳、四肢酸软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足发冷、自汗、盗汗等。甚则当体位变动,特别是突然起立时眼前发黑、头晕欲仆等。有的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血压反应区、心包区、中渚、阳池、神门、大陵。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血压反应区,按揉心包区、中渚、阳池、大陵、神门。用中刺激,留针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2)选穴。大陵、神门、中渚、阳池。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用手指慢慢地压揉以上4个穴位,血压就会上升,自觉症状消失。在压揉时,必须注意的是,要一直压揉到穴道周围都有暖和感为止。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神门、内关、大陵、合谷、中渚。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轻刺激补法,留针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2)选穴。心点、升压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轻刺激,补法。留针15~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3.手部药疗法

归芪升压汤。

处方:黄芪80克,当归25克,升麻、枳壳各6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人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手心向下),待温时再浸泡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主治:低血压。

本方具有益气活血、补血升压之功,故用之多效。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胸痛”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本病多因心阳不足、六淫寒邪乘虚侵袭,以致寒气凝滞、拘急收引:或饮食不节、膏粱厚味、变生痰湿、痰湿侵犯,占据清旷之区;或痰热灼络、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或七情内伤、气机淤滞,均可导致气滞血淤、血脉淤阻、郁遏于胸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壁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致。

胸痹(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胸中气寒短气”“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常伴有面色苍白、神情恐惧、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出冷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