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瘩闷、头身重着、纳呆等。
【出处】经验方。
山药薏米扁豆粥
【配方】生山药60克,生薏米60克,扁豆15克,柿饼20克。
【制法】先将薏米煮至熟烂,后将山药打碎,柿饼、扁豆切为小块,共煮为粥。
【用法】每日2次。
【功效】化湿和胃,理气健脾。
【主治】慢性胃炎痰阻胃,症见食欲不振、纳呆口黏、脘腹重着、舌苔厚腻等。
【出处】经验方。
白术猪肚粥
【配方】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个,生姜2克,粳米60克,麻油或酱油少许。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与白术、槟榔、生姜共煮,炖至肚熟,取汁、入粳米煮粥。
【用法】以麻油、酱油拌猪肚、佐餐食粥。
【功效】健脾消食,开胃和中。
【主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
【出处】经验方。
百合糯米粥
【配方】百合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糯米加适量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佐餐适量服。
【功效】益胃养阴。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口咽干燥,口渴纳呆,舌红少津者。
【出处】经验方。
八宝粥
【配方】芡实、薏米、扁豆、红枣、山药、桂圆肉、莲米、党参各10克,大米200克。
【制法】上味共煮为粥。
【用法】佐餐随意服。
【功效】补虚益气、建脾和胃。
【主治】体质虚弱,脾胃虚弱,慢性胃炎久病体弱。
【出处】经验方。
曲米粥
【配方】神曲10~1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神曲捣碎,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1剂,分1~2次服。
【功效】健脾开胃。
【三治】慢性胃炎饮食伤胃型。
【出处】经验方。
肉豆蔻粥
【配方】肉豆寇1.5~3克,粳米30~60克,生姜2片。
【制法】将粳米煮粥,煮沸10分钟左右,加入肉豆寇末及生姜,同煮至粥成。
【用法】每日空腹服1~2次。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脾胃虚寒型胃炎,症见胃脘冷痛,得热舒,遇寒重,或有腹泻,小便清长等。
【出处】《百病中医自我疗法》
麦饭石粥
【配方】麦饭石100克,大米100克。
【制法】先将麦饭石捣碎成粉粒状,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放火上煮沸,用纱布滤取汁,去石;再将淘洗干净的大米放入锅内,用火煮至米烂成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清热去湿。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舌苔厚腻,纳差者。
【出处】经验方。
马齿苋粥
【配方】鲜马齿苋60克,大米40克。
【制法】上二味共煎煮粥,以盐调味。
【用法】佐餐适量服食。
【功效】清热化湿。
【主治】慢性胃炎。
【出处】经验方。
党参茯苓粥
【配方】党参15克,茯苓20克,生姜5克,大米60克。
【制法】先将党参、茯苓、生姜共煎成汁,去渣后加大米煮粥。
【用法】分次适量服之。
【功效】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兼气虚偏寒者适用。
【出处】经验方。
藕汁麦冬粥
【配方】麦冬30克,大米150克,藕汁10克。
【制法】先水煎麦冬取汁备用,用大米煮粥至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适量冰糖,同煮为粥熟烂。调入藕汁即可。
【用法】日服1剂。7日为一疗程。
【功效】益阴养胃。
【主治】慢性胃炎证属胃阴亏虚证,口渴纳呆,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
【出处】经验方。
石斛玉竹粥
【配方】石斛15克,玉竹12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
【制法】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再入大枣、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1剂,连服7~8日为一疗程。
【功效】益胃养阴,生津止呕。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偏胃阴亏虚证者。
【出处】《中医验方》
桃仁粥
【配方】桃仁15克,大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桃仁去皮、尖并研碎,与大米一同加水煮粥,粥成加红糖适量调服。
【用法】每日1剂,连服3~5日。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有瘀血停滞症候者。
【出处】民间验方。
萝卜粳米粥
【配方】鲜萝卜3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萝卜洗净捣烂,取汁约100毫升,同粳米一块加水500毫升,煮为稀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用。
【功效】疏肝理气,消食开胃。
【主治】肝胃气滞所引起的胃炎。
【出处】民间验方。
干姜粥
【配方】干姜1~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
【制法】先煎干姜、高良姜煮15~30分钟,去渣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用法】早晚各服1剂。
【功效】温胃散寒。
【主治】慢性胃炎证属寒邪犯胃型,症见胃凉暴痛,畏寒喜暖,得热痛减等。
【出处】《巧吃妙治胃肠肛肠病》
椒面粥
【配方】蜀椒(花椒)3~5克,白面粉90克,生姜3片。
【制法】先将花椒研为极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和匀,调入水中煮粥,后加入生姜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1剂。
【功效】温胃散寒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寒邪犯胃型。
【出处】经验方。
肉桂粳米粥
【配方】肉桂1~2克,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先将肉桂研成细末,再将粳米、砂糖共放入沙锅内,加水煮为稀粥,然后取肉桂末1~2克,调入粥中,改用文火,再煮沸,待粥稠停火即开。
【用法】早晚餐时空腹温食。
【功效】温中和胃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出处】经验方。
甘松粥
【配方】甘松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先煎甘松去渣取汁。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煮一二沸即成(因甘松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
【用法】每天早晚2次,空腹温热食,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养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闷胀痛,脘腹不舒,食欲不振,胃寒呕吐等。
【出处】经验方。
莱菔陈皮粥
【配方】炒莱菔子(研末)10克,陈皮6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上三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服食,每日1~2次。
【功效】降气快膈,消食导滞。
【主治】慢性胃炎饮食停滞型,症见胃脘胀满,胸闷不舒,厌食拒按等。
【出处】经验方。
梅花粥
【配方】白梅花3~6克,粳米30~50克。
【制法】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梅花,同煮片刻。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气滞胀痛,脘痛连胁。
【出处】《普济方》
柚皮醪糟
【配方】柚子皮(去白)、川芎、青木香各10克,醪糟、红糖各适量。
【制法】将3药捣为细末,过筛备用;煮红糖醪糟1碗,对入药末3~6克,趁热食用。
【用法】每日1~2次。
【功效】疏肝理气。
【主治】慢性胃炎肝气犯胃型适用。
【出处】经验方。
花椒火腿汤
【配方】火腿肉100克,花椒3克,生姜3克,葱白5克,细盐少许。
【制法】将火腿肉洗净,切片,与花椒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旺火煮沸,撇去浮油,加入葱姜,改用文火煨至肉熟烂。酌情加入细盐少许,稍煮即可。
【用法】趁热食1小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功效】温中止痛,腱脾开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脾胃虚寒表现者。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木耳红枣汤
【配方】黑木耳25克,红枣15枚。
【制法】黑木耳水泡发透。洗净后与红枣一同加水煎煮成汁。
【用法】每日1剂,连用7日为一疗程。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
【出处】经验方。
沙参蛋汤
【配方】北沙参30克,红皮鸡蛋2个,冰糖适量。
【制法】将沙参切小块,鸡蛋洗净,加水适量,共煮,水沸10分钟后取蛋去壳,放汤中再煮并加冰糖,5分钟后即成。
【用法】取汤温服,食蛋。每日1次,连用1个月。
【功效】滋阴润燥,生津凉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处】经验方。
玉山鸽肉汤
【配方】玉竹15克,山药20克,净白鸽1只,精盐及调料各适量。
【制法】将鸽子肉切块,放沙锅中加玉竹、山药、精盐、调料、加水500毫升。文火炖煮60分钟,肉熟烂后饮汤食肉。
【用法】佐餐适量服用。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止渴。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辅助食疗。
【出处】经验方。
黄芪建中汤
【配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甘草12克,生姜20克,大枣12枚,黄芪20克,饴糖300克。
【制法】先将上药按一般方法水煎去渣留汁,加入饴糖溶化。
【用法】代茶分次温服。
【功效】温胃健脾,益气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部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苔薄白等。
【出处】《金匮要略》
酸甜猪肚汤
【配方】猪肚100克,山楂片120克,冰糖60克。
【制法】猪肚整治洗净,切成条块状,与山楂片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猪肚熟烂,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成。
【用法】趁热空腹食之,每次1碗,每日2次。连服2~3天。
【功效】滋阴润燥、养胃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酸缺乏者。
【出处】民间验方。
马兰头猪肚汤
【配方】猪肚1个,干马兰头根(老者良)200克(鲜品加倍),黄酒、盐各适量。
【制法】猪肚剔去油膜,整治洗净;马兰头根洗净切碎,加黄酒一匙拌匀。将马兰头塞入猪肚内,肚口用线扎紧,把猪肚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沸,加细盐1匙,黄酒2匙,改用小火慢炖3~4小时,以肚熟烂为度。取出马兰头根不用,猪肚捞出晾凉切片。
【用法】肚片蘸酱油食,趁热喝汤,每次1碗,空腹食之。每日2次。
【功效】清热凉血,益胃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症见饭后上腹痞满,胀痛,烧心,吐酸水,口中粘腻,渴不思饮,大便不爽,舌苔黄腻等。
【出处】《常见慢性病食物疗养法》
豆蔻生姜粥
【配方】肉豆蔻10克,姜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备用。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豆蔻末及生姜,共煮为粥。
【用法】每日分1~2次服。
【功效】温中行气,止泻。
【主治】慢性胃炎辨证属脾胃虚寒,症见胃脘喜暖喜按、口淡无味、纳少便溏等。
【出处】经验方。
香菇牛肉粥
【配方】香菇、粳米各100克,牛肉50克,葱、姜、盐、味精少许。
【制法】牛肉煮熟切成薄片,和香菇、粳米共入锅内加水煮粥,调入葱、姜、精盐、味精等调味食用。
【用法】佐餐适量食之。
【功效】和胃调中,理气止痛。
【主治】辅治慢性胃炎,胃痛,反胃等。
【出处】《百病中医药膳疗法》
参芪红枣煲猪肚
【配方】猪肚250克,党参、黄芪各20克,大枣5枚。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块,与党参、黄芪、大枣共加水煮,至猪肚熟烂,加盐调味。
【用法】汤肉共食。
【功效】补气健脾。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纳食不化者。
【出处】经验方。
砂仁肚条
【配方】砂仁末19克,猪肚100克,花椒、生姜、葱白、胡椒面、味精少许。
【制法】将猪肚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汆透捞出,刮去内膜,将清汤放入锅内,放猪肚、花椒、生姜和葱白,煮熟,去浮沫,捞出猪肚,晾凉后切片。锅内加原汤500毫升,在火上烧开。下肚条、砂仁末,胡椒面,猪油,味精,然后用水豆粉炒匀即成。
【用法】佐餐适量食之。
【功效】行气止痛,化湿醒脾。
【主治】慢性胃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
【出处】《百病中医药膳疗法》
茴香炖羊肚
【配方】羊肚1个,鲜茴香根500克。
【制法】羊肚整治洗净,茴香根洗净,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煨至羊肚熟烂即可。
【用法】趁热食羊肚及茴香根并喝汤,每次可食100克,喝汤5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暖中和胃,行气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
【出处】民间验方。
胃酸过多的食疗食谱
七物鸡汤
【配方】党参15克,制半夏10克,生姜10克,黄莲5克,干姜10克,甘草5克,大枣10克,鸡肉500克,料酒10克,葱15克,胡椒粉3克,盐6克,鸡精6克。
【制法】①把以上7味药物洗净,放入盆内;鸡肉洗净,切成4厘米的块;葱切段。
②将7味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鸡肉同放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料酒、葱、胡椒粉,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40分钟,再加入盐搅匀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鸡肉50克,喝汤。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对胃酸过多胃功能减退患者尤佳。
旋覆花蒸鸡蛋羹
【配方】旋覆花15克,鸡蛋2个,盐2克,味精3克,鸡油10克。
【制法】1.将旋覆花洗净,放入奶锅内,加水250克,煎煮15分钟,去渣留药液。
2.将鸡蛋打破去皮,放入碗内加入药液、盐、味精、用筷子(或打蛋搅散,加水适量,放入鸡油。
3.将鸡蛋蒸碗上武火大气蒸笼内,如常规蒸鸡蛋羹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1碗,既可佐餐又可单食。
【功效】下气化痰,止呕。对胃酸过多,嗳气呕吐患者尤佳。
苏打馒头
【配方】苏打6克,面粉500克,发醇面团50克,白豆蔻粉6克。
【制法】1.将面粉放在面板上,加入水揉成面团,加入发酵面团,使其发酵,发酵好后,加入苏打、白豆蔻揉匀,再搓成条切成馒头生坯。
2.蒸笼用武火烧至大气时,将生坯放入蒸笼内蒸15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馒头50~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