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1999300000034

第34章 胃病秋季治疗(6)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苏梗9克,生姜6克,陈皮6克,红糖15克。

【制作】上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约150毫升,加入红糖。

【用法】一日1剂,温服。

【主治】胃寒型呕吐。亦可用于妇女妊娠恶阻。

【说明】因食滞引起的呕吐者慎用。

生姜饴糖饮

【出处】《胃病中医调治》。

【原料】鲜生姜6~10克,饴糖30克。

【制作】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大杯中,加入饴糖,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15分钟。

【用法】代茶频饮。

【主治】风寒犯胃引起的Ⅱ区吐。

丁香姜枣饮

【出处】《新编中国脾胃病秘方全书》。

【原料】丁香3克,生姜6克,大枣5枚。

【制作】将生姜、大枣洗净,生姜切片,与枣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用中火煨20分钟,投入丁香,盖上盖闷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

【用法】一日1剂,饮汤嚼枣。

【主治】脾胃虚寒型呕吐。

(八)治反胃的单验方

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复由胃反出之病。包括西医学中的幽门痉挛、幽门梗阻等病症。

吴茱萸附子汤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吴茱萸9克,人参4.5克,制附子7.5克,大枣5枚,生姜15克。

【制作】将上述药加适量清水,煎取药汁约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初起,属胃中虚寒者。

姜附羹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大附子1个,生姜1个。

【制作】将生姜剁为细末;大附子用甘草、黑豆加水同煮,煮至嚼之无麻感为度,取出附子捣烂,放入沙锅内,与生姜末同煮后,放乳钵内研如面糊状备用。

【用法】一日2次,每次10克,用米汤水调匀后服。

【主治】胃中虚寒反胃者。

【说明】本品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作用较强,孕妇忌用本品。

姜夏饮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半夏20克,生姜100克。

【制作】将半夏用水浸泡约8小时后取出,打碎,放沙锅内;生姜洗净拍碎,一并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用文火煎取为300毫升药液备用。

【用法】一日3次,一次服100毫升,饭前半小时服用。

【主治】胃寒型反胃。

【说明】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香曲散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母丁香、建曲各等量。

【制作】将母丁香、建曲晒干或烘干,研为极细粉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3次,一次9克,用米汤冲服。

【主治】胃寒反胃、腹胀。

【说明】孕妇慎用本品。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芥子丸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白芥子适量,蜂蜜适量。

【制作】将白芥子除净杂质,研为细末,在炉上加热,取出与蜂蜜调匀,做成小丸,晾干后,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3次,一次3克,温开水送服。

【主治】反胃。

丁香丸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丁香15克,甘蔗汁和生姜汁各适量。

【制作】将丁香研为极细粉末,再取甘蔗和生姜汁共同调和,制成药丸,如莲子大,待晾干后,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每次取1粒药丸在口中慢慢含化。

【主治】反胃。

【说明】孕妇慎用本品。

椒夏鲜姜丸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白胡椒、制半夏、鲜姜各等量,面粉适量。

【制作】将白胡椒、制半夏两味共研为末,鲜姜煎汤,用姜汤同面粉、白胡椒、法半夏末调匀,做成小丸,晾干,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一次6克,用姜汤送服。

【主治】脾胃虚寒而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泛吐痰涎,便溏等。

【说明】本方性温燥,阴虚者慎用。

(九)治呃逆的单验方

引嚏治呃逆

方法1

用草纸搓成纸卷,点燃后熄灭,让病人先闭上眼睛,然后医者将正冒烟的纸卷移近患者鼻孔,令患者猛吸一口气,一般患者吸后立即喷嚏,呃逆也随即停止,若不停可再施第二次。

方法2

用辣椒粉搐鼻:将辣椒粉少许吹入患者鼻孔,让患者猛吸一口气,得喷嚏即止。

方法3

用小草棍或纸绳等物搐鼻,得喷嚏呃即止。

丁香散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丁香50克,黄酒适量。

【制作】将丁香晒干或烘干,研为极细粉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一次3克,温黄酒送服。

【主治】胃寒呃逆。

【说明】症属热者不宜服用。

丁香陈皮汤

【出处】《圣济总录》。

【原料】母丁香3粒(打碎),陈皮10克。

【制作】先将陈皮放入沙锅,加250毫升水,大火煮开,改中火煎15分钟,加入母丁香,再煎3~5分钟,去渣取汁。

【主治】寒邪犯胃,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呕吐等症。

香蒂饮

【出处】《胃肠病中医保健》。

【原料】细辛2克,丁香5克,柿蒂8克。

【制作】将上药分别晒干或烘干,研为粉末,过筛后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一次15克,用沸开水冲服。

【主治】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

【说明】孕妇慎用。

柿蒂丁香生姜汤

【出处】《家庭食疗方100种》。

【原料】柿蒂7个,丁香6克,生姜6片。

【制作】将上三味药共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15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

【说明】丁香不宜久煎。

半夏生姜丁香饮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制半夏9克,生姜20克,丁香9克。

【制作】将上三味药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取药汁2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胃寒呃逆。

【说明】丁香宜后下。

良姜澄茄散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高良姜、荜澄茄各等份,食醋少许。

【制作】将高良姜、荜澄茄共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一次5克,用开水冲泡,兑入食醋数滴,温服。

【主治】胃寒呃逆。

【说明】食醋不可过多。

花椒丸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花椒1份,面粉3份,食醋适量。

【制作】将花椒微炒,去籽,研细末,加入面粉,用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晾干,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一次15丸,温开水送服。

【主治】胃寒呃逆。

【说明】亦可将药粉炒热,布包温熨胃脘部,以散寒止呃。

【荔枝散】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0

【原料】荔枝干7个。

【制作】将荔枝干连皮烤干,剥食果肉,另将荔枝核烧炭存性,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用开水冲服,嚼食荔枝肉。

【主治】胃寒呃逆。

【说明】荔枝,性温味甘,其肉能温脾暖胃,其核能散寒降逆,理气止痛。

【生姜汤送服核桃方】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核桃肉、生姜各15克。

【制作】将生姜加适量水,煎成姜汤。

【用法】将核桃肉放口中慢慢嚼食,用姜汤送服。

【主治】脾胃虚寒之呃逆。

(十)治胃下垂的单验方

【嚼食红参】

【出处】《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

【原料】红参500克。

【制作】将红参切成小豆状,装瓶备用。

【用法】每天取红参粒3~5粒,用温热水浸泡2~4小时后嚼服。连服红参250~500克。

【主治】胃下垂。

【龟肉汤】

【出处】《偏方大全》。

【原料】乌龟肉250克,炒枳壳20克,黄酒适量。

【制作】将上两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和黄酒,大火烧开,用文火煮至龟肉熟,加盐即可。

【用法】一日1剂,分3次服,食龟肉饮汤。

【主治】胃下垂。

龟肉猪肚

【出处】《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

【原料】乌龟1只,猪肚(洗净)1个,香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乌龟放清水盆内,滴入2滴香油,6小时后将乌龟装入已洗净的猪肚内,然后缝合切口,稍加盐煮熟即可。

【用法】吃龟肉、猪肚,喝汤,可分2~3次吃完,每日吃1次。连吃数只。

【主治】胃下垂。

山楂汤

【出处】《偏方大全》。

【原料】山楂15克(以野山楂为佳),枳壳15克。

【制作】将上两味药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

【主治】胃下垂。

鲜仙人球

【出处】民间验方。

【原料】鲜仙人球60克,瘦猪肉30克。

【制作】取鲜仙人球洗净,切碎;猪肉洗净,剁成肉末。将上两味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煮至猪肉熟即可。

【用法】一日1剂,晚上睡前食肉及仙人球,喝汤。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主治】胃下垂。

(十一)胃病患者冬令膏方

资生健胃膏

【出处】《四季养生》。

【原料】党参60克。茯苓60克,淮山药60克,生白术30克,炒白术30克,砂仁30克,陈皮30克,焦三仙40克,白扁豆60克,木香30克,炙甘草20克,蜂蜜250克。

【制作】将上述药物(除蜂蜜外)加水适量,浸泡2小时,再行煎煮,每煎煮1小时取药液1次,共取药液3次。然后合并三次药液,改用文火再熬至稠黏状时加入蜂蜜,炼成膏。冷却,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3次,每次2汤匙,加适量开水冲化服用。

【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溃疡病等,症见面色萎黄,神疲气短,食少腹胀,大便不实,脉象细弱等。

【说明】本方从古方参苓白术散变化而来,全方配伍稳妥,补中有消,既有治疗慢性胃病的作用,又有补气防衰老的保腱功效。适合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者秋冬二季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