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1999300000030

第30章 胃病秋季治疗(2)

养胃和中汤

【出处】《现代名中医胃病治疗绝技》。

【组成】太子参15克,杭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吴茱萸1克,鸡内金10克,川石斛15克,绿梅花10克,炒川连3克,蒲公英20克,佩兰10克,生甘草5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阴不足夹有郁热证。症见胃脘隐痛,胃中灼热,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伴嘈杂不适,或呕恶泛酸,口干苦,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杨少山经验方。有养阴清热,和胃止痛之功。

【加减法】胀痛甚者,加柴胡、炒枳壳;嗳气频作者,加八月扎、九香虫;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口干甚者,加北沙参、麦冬、玉竹;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全瓜蒌或制大黄;HP阳性者,加红藤。

沙参麦冬汤

【出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孟澍江》。

【组成】北沙参10克,麦冬9克,玉竹8克,天花粉10克,冬桑叶9克,生扁豆9克,生甘草3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阴虚型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原为治疗肺胃阴伤,或热或咳之方。在临床运用时,孟氏强调应配合舒畅气机之品,认为这是能否奏效之关键。

【加减法】胃痛较甚者,加川楝子、玄胡、白芍等;便秘者,加火麻仁、玄参等;兼气机不畅者,加青皮、生麦芽、川朴花等;兼胃火上炎而口舌糜烂者,加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桂枝、人中黄等;胃阴耗伤较甚者,加生地黄、白芍、乌梅、五味子等;兼有胃气虚弱者,加太子参、茯苓等;兼有中焦气机郁闭者,加生地黄汁合姜汁,以养阴而鼓动气机。

益气活血消痞汤

【出处】《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

【组成】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15克,檀香1克,莪术10克,红花6克,佛手6克,枳壳10克,仙鹤草15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中虚气滞血瘀型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单兆伟经验方。全方有益气活血消痞之功。

益气安中散

【出处】《秘方求真》。

【组成】太子参120克,炒白术100克,云茯苓、薏苡仁各200克,紫丹参100克,杭白芍150克,广木香60克,广郁金100克,粉甘草5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共研粗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取药末60克左右,置容器中煎煮,水沸10分钟即可,取汁代茶饮服,一日数次。

【主治】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王兴华经验方。功能益气安中,行气消痞。

滋阴养胃散

【出处】《秘方求真》。

【组成】北沙参120克,麦冬100克,杭白芍150克,紫丹参、炙乌梅、生山楂各1。0克,青木香60克,石见穿150克,生甘草5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共研粗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取药末50~60克,置容器中煎煮,水沸10分钟即可,取汁代茶饮服,一日数次。

【主治】阴虚气滞型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王兴华经验方。功能滋阴养胃,利气消痞。

五花芍草汤

【出处】《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

【组成】佛手花5克,扁豆花5克,厚朴花5克,绿梅花5克,玫瑰花5克,芍药15克,炙甘草5克。

【制作】将芍药、甘草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30分钟,加入佛手花等五花,再煮沸5分钟后停火,去渣取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肝胃不和及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魏长春经验方。魏氏根据清代名医叶天士轻剂调拨气机之经验,以五花轻清宣化,调和气机。其中玫瑰花疏肝解郁,佛手花芳香行气,绿梅花平肝和胃,扁豆花益气健脾,厚朴花苦温燥湿,合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和胃,缓急止痛,全方具疏肝理气,芳香醒胃之功能。

萎胃复元汤

【出处】《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组成】黄芪18克,太子参18克,生地黄30克,三丫苦15克,救必应15克,半枝莲15克,重楼15克,竹茹12克,蒲公英30克,田七末1.5克(冲服)。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饭前口服。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既有脾虚,又兼见气滞、湿阻、郁热、血瘀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余绍源经验方。方中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益气养阴为主药;救必应、田七末行气活血;三丫苦、半枝莲、重楼、竹茹、蒲公英清热解毒为佐使,使气滞解湿阻化,郁热清,血瘀清,而中气渐充,胃络和畅,胃气渐复。

【加减法】气滞者,舌淡红、苔薄、脉弦,选加川楝子、延胡索、柴胡、郁金、枳壳、苏梗、素馨花等;湿阻者,选加薏苡仁、白豆蔻、藿香、佩兰、厚朴、法半夏、茯苓等;阴虚者,可选加沙参、石斛、麦冬、乌梅、五味子、玉竹、山楂等。

沙参养胃汤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石斛、山楂各15克,白芍20克,知母、天花粉各12克,鸡内金、牡丹皮、乌梅肉、陈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阴虚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暖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李振华经验方。方中辽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甘凉濡润,滋胃养阴;白芍、生甘草、乌梅肉酸甘化阴;知母清胃燥热;山楂、鸡内金、陈皮理气和胃,以防甘凉滋腻碍脾;牡丹皮清血热并行血中之气。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共奏养阴和胃,理气清热之功。

【加减法】兼气滞者,加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0克;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桃仁、延胡索各10克;阴虚内热、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柿蒂15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加焦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克;兼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2克;大便出血,加白及10克,黑地榆15克。

(四)名方专治萎缩性胃炎

邓氏验方

【出处】《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30克,云茯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各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3次服。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邓铁涛经验方。

【加减法】睥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薏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朱氏验方

【出处】《现代名中医胃病治疗绝技》。

【组成】生黄芪90克,莪术30克,炙甘草30克,鸡内金60克,党参30克,山药90克,刺猬皮60克,生蒲黄60克,五灵脂60克,徐长卿60克,炮山甲45克,玉蝴蝶45克,凤凰衣45克。偏阴虚者,加北沙参60克,川石斛60克,枸杞子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者,加高良姜60克,炒白术60克,荜拨3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3次,一次4克,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朱良春经验方。因本病病程较长,为方便患者服用,故朱老将汤剂改为散剂。

化生汤

【出处】《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组成】丹参30克,泽兰15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党参25克,黄芪25克,黄连10克,白芍25克,金银花25克,佛手15克,当归15克,香附20克,木香10克,牡蛎25克,威灵仙15克,地鳖虫10克,甘草1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3个月为1疗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何宏邦经验方。

(五)名方治阴虚型胃痛

地丁散

【出处】《上海历代名医方剂集成》。

【组成】公丁香2.4克,鲜生地黄30克,白术4.5克,陈皮6克,姜川连2.4克,厚朴花4.5克,党参1.8克,麦冬4.5克,五味子2.4克,乌梅3克,甘草节2.4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因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胃脘痛,尤其是对肝郁化火、灼伤津液、胃阴受损的年久未愈之胃脘痛更为有效。

【说明】本方为近代名医朱南山经验方。能养胃生津,理气止痛。

香砂益胃汤

【出处】《章真如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广木香10克,砂仁6克,生地黄12克,麦冬10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玄参10克,天花粉12克,白芍15克,山药15克,石斛10克。便秘者加熟大黄8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胃脘疼痛,嘈杂,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少且干,脉弦细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章真如治疗阴虚胃痛的经验方。

百合荔楝乌药汤

【出处】《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生百合40克,川楝子20克,荔枝核、乌药各15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3次混合。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早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各服1次)。

【主治】阴虚气滞所致胃脘痛,腹胀,恶心,吞酸,食少纳呆等症。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程绍恩经验方。方用百合润肺养阴,川楝子疏肝行气,乌药理气止痛,荔枝核除寒散滞、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既可滋阴养胃,又能行气止痛。

【加减法】腹胀者,加枳实、麦芽、香橼皮;胁胀加郁金、木香、青皮;暖气加木香、莱菔子;痛甚,加白芍,甘草;刺痛加蒲黄、五灵脂;吐酸加川黄连、吴茱萸;恶心,加藿香、陈皮;口渴饮冷加石膏;口干不欲饮,加麦冬、生地黄、玉竹、玄参;食少加山楂、神曲、麦芽;气短乏力,加党参、桂枝;腹泻,加白术、茯苓;大便秘,加火麻仁。服药期间忌腥冷辛辣及油腻食物,避免过劳及情志所伤。

徐氏验方

【出处】《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

【组成】麦冬10~30克,北沙参10~15克,石斛10克,白芍15~30克,炒生地黄12~15克,乌梅10克,炒山药10~15克,甘草3~5克,川楝子6~1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阴虚型慢性胃痛,症见胃脘部隐痛、灼痛,病久而经常发作,食少,消瘦,舌质干红,或多裂纹,或光红无苔,脉细带数或细弦。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徐景藩经验方。

【加减法】胃脘痛较著者,酌加绿萼梅、佛手片、青木香等;阴虚郁热较著者,酌加蒲公英、石见穿、黄芩、知母、山栀等;大便干结者,酌加瓜蒌、火麻仁等。

(六)治胃炎的单验方

蒲公英麦冬淡盐水

【出处】《胃肠病药膳良方》。

【原料】鲜蒲公英500克,鲜麦冬30克,精盐2克。

【制作】将鲜蒲公英、鲜麦冬洗净,用温开水浸泡10分钟,捣烂取汁;精盐用100毫升温开水溶化,加入蒲公英、麦冬汁,搅匀即成。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阴虚胃热型胃窦炎。

山楂核桃茶

【出处】《民间偏方》。

【原料】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山楂50克。

【制作】核桃仁用水浸泡30分钟,洗净后,置研钵中,加少许清水,磨成茸浆,越细越好,再加适量清水稀释调匀待用(约200克);山楂用水冲洗干净,拍破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煎熬成汁,去渣留汁约1000毫升,加白糖搅匀,待糖溶化后,再将核桃浆缓缓倒入锅内,边倒边搅,烧至微沸,出锅装碗即成。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主治】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者不宜)。

木瓜米醋汤

【出处】《民间偏方》。

【原料】木瓜500克,生姜30克,米醋50克。

【制作】将上述三味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3次服。

【主治】阴虚型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者不宜)。

瑞香汤

【出处】《民间偏方》。

【原料】山药120克,乌梅、甘草各30克,陈皮、木香各3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每次取药末10克,用沸水冲泡服。

【主治】阴虚型胃炎,胃脘胀痛,大便溏薄者。

淮山药粉

【出处】《现代腱康报》。

【原料】淮山药适量。

【制作】将淮山药晒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一日2次,1次15克,早饭前和睡前用开水冲服。

【主治】阴虚型胃炎。

鲜石斛甘蔗汁

【出处】《胃肠病药膳良方》。

【原料】鲜石斛30克,甘蔗汁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