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11996200000004

第4章 内揵第三

内揵第三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法,主要论述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要使说辞和谋略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使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远而亲”、“遥闻声而相思”,一旦意气相离,就会“近而疏”、“日进前而不御”,正所谓伴君之理微妙玄奥。做臣子既要使人采纳计策,又要掌握分寸、进退有度,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坚持,也可以放弃,可以进退自如。本篇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今天的人际关系,也有可资借鉴之处。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①,有远而亲,近而疏,就②之不用,去③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④,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⑤,素结本始⑥。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⑦,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⑧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注释】

①君臣上下之事:君主与臣子上下之间的关系。

②就:接近、靠近。本句意为不合其意,接近也不使用。

③去:离开。本句意为顺合心意,离去反而求取。

④御:使用。

⑤内揵:内,指内心、内情。揵,指支持、固守,也有堵塞、闭合之意。内揵意为内心的思考谋划。陶弘景注云:“者,持之令固也,言上下之交,必内情相得,然后结固而不离。”

⑥素结本始:在君臣和对方与自己之间,一开始就相联系、交结。

⑦用其意:指君主采用臣下的意见。

⑧蚨母:土蜘蛛。陶弘景解释此句云:“螲XC当.TIF;%96%96,JZ,蝰蛸也,似蜘蛛,在穴中有。盖言蚨母养子,以盖覆穴,出入往来初无间朕,故物不能止之。今内揵之臣,委曲从君以自结,固无有间隙,亦由是也。”

【译文】

君主和臣子上下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远却关系亲密,有的距离近却关系很疏远,有的接近反而不被使用,有的离去反而容易被求取。每日在君主跟前不被使用,相隔很远却相思念。上下相交之事,一定是内情相得,然后巩固,上下之间开始就相连结。或者是以道德原则相交结,或者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相交结,或者是以金钱财物关系相交结,或者是以声色容颜相交结。君王采纳臣下意见,那么要进入就可以进入,想出来就可以出来,想亲近就可以亲近,想疏远就可以疏远,想投靠就可以投靠,想离开就可以离开,想求取就可以求取,想思念就可以思念。就像土蜘蛛抚养后代,出入没有什么间隙,独往独来,没有什么能阻止。

【原文】

内者进说辞①,揵者揵所谋也②。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③;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④;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⑤;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⑥;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⑦也。故曰:“不见其类⑧而为之者见逆⑨,不得其情⑩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注释】

①内者进说辞:“内”就是进献说辞。这里是讲鬼谷子内揵术“内”的方法之一。陶弘景注为:“说辞既进,内结于君,故曰内者进说辞也。”

②揵者揵所谋:“揵”就是固守谋略。揵,堵塞、固守、支持。这里指鬼谷子内揵术“揵”的方法之一。陶弘景释此句云:“度情为谋,君不持而不舍,故曰揵者揵所谋也。”

③有阴德也:有相契合却未显露出的德行。

④策不得也:计谋得不到赞同。

⑤事中来也:谋略后来得到印证。陶弘景注云:“谓所言当时未合,事过始骇,故曰中来事。”

⑥施不合也:措施不合适。

⑦合于谋待决事:计谋合乎自己心思等待对方来议决事情。

⑧类:同类事物,共同点。

⑨见逆:相抵触、相反。

⑩情:指对方情况。

见非:达不到目的。

得其情,乃制其术:与对方情况相合,就掌握了内揵之术,运用自如。

【译文】

内就是进献游说之辞,揵就是固守谋略。距离远反而相亲近,是因为有相契合而未显露的德行;距离近而被疏远,是因为志向不相契合;投靠却不被使用,是计谋得不到赞同;离开反而又被任用,是因为谋略后来得到印证;每日在君主跟前却不被使用,是措施不合适;相隔很远却相思念,是计谋合乎自己的心思等待对方来议决事情。所以说:“不了解事物本来的性质而去做,必定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不了解对方情况而进游说之辞必定会被否定。掌握实情,才是把握了内揵之术。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既能进献说辞,又可固守谋略。”

【原文】

故圣人立事①,以此先知而揵万物②。由夫道德③、仁义④、礼乐⑤、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⑥,议去论就⑦。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⑧。外内者必明道数⑨,揣策来事⑩,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注释】

①立事:建立功业。

②以此先知而揵万物:以得其情而预先认识把握万事万物。此,指上言“得其情,乃制其术”。先知,事先认识。揵,此处为把握之意。

③道德:古之“道德”与今义不同,《韩非子·五蠹》云:“上古竞于道德,中世出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礼·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郑玄注云:“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称。”

④仁义: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仁的核心是指人与人相亲、相爱,义指正直、节义。

⑤礼乐:礼,指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乐,指音乐,古代音乐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⑥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先引用《诗经》、《尚书》的话,以验证自己的学说,然后加以贬抑或鼓吹。《诗》、《书》,即《诗经》、《尚书》,系儒家经典,故常引以为证;混,混同、统一;损益,减少或增加。

⑦议去论就:一作议论去就。指讨论用与不用、摒弃与保留。

⑧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想要一致的,使内情相合;想要分离的,用外情相离。陶弘景注云:“内谓情内,外谓情外;得情相合,失情自去。此盖理之常也。”

⑨外内者必明道数:把握内外之情时,必须明白道术。

⑩揣策来事:推测判断未来的事情。

见疑决之:出现疑难予以解决。

策无失计:没有决策错误。失计,计算失误。

治:治理、管理。

产业:生产与作业。

上暗不治:君主昏暗不行善政。

下乱不寤:人民反叛不辨事理。

揵而反之:与“揵而内合”相对,指上下内外情意不合。

内自得:内心自以为贤明。

外不留说:对外不采纳贤者的主张。

飞:飞扬,激昂之辞。

迎:迎合,接受。

欲去之:想要摒弃进言者。

危:直言。

大仪:模范、大法。

【译文】

所以圣人建立功业,以得到实情掌握内揵之术的办法预先把握万事万物。由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开始,先依据引用《诗经》、《尚书》验证自己的学说,加以改进或者发扬,讨论用与不用、摒弃与保留。想要一致的,用内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离的,用外情相离的方法。把握外内之情时,必须明白道术,推测判断未来的事情,出现疑难予以解决。没有决策错误,建立功业树立道德。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君臣上下之情相契合。君主昏暗不行善政,百姓离乱不辨事理,就是上下之情不相契合。内心自以为贤明,对外不采纳贤者的主张,就应该用激昂飞扬之辞去游说。如果命令自己前来,就应该迎上去接受使用。如果是情意不合而被命令离去,是因为过于直言。应该灵活变化,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树立进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