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活的儒学
11987200000051

第51章 快乐的艺术

法国现代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 ndré M aurois)曾写过一本 《生活之艺术》,内容分为恋爱、结婚、家庭生活、友谊、思想、工作、领导、步入老年等八个部分,最后则总结以“快乐的艺术”。

看得出莫洛亚所讨论的乃是一位社会人的生活,或者更可能是一种社会性的男人之生活。家庭,则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他讨论生活是由恋爱开始的。由恋爱而结婚,而有了家庭。这个人面对家庭以外的人,则有了友谊的关系,进而展开其他社会关系,工作、领导以迄退休,步入衰老。这一段段的人生历程,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问题,也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他要将之逐项逐段地分别讨论。

在莫洛亚看来,这应该是一种既永恒而又普遍的生活形态,因此他所建议的,应当也是“一种既永恒而又普遍的艺术”。他曾设问过:“西方世界在一九五九年所想象的快乐或值得赞美的生活,和一九○ ○年所想象的是否相同?和一位俄国人或一位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满生活又是否类似呢?”而他的答案则是:是的。无论如何,人生中总是有些基本的东西,爱情、家庭、友谊,是每个社会都有的;年轻人的毛躁和老年人的痛苦,也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

他说得很对,这些都是人生的基本生活形态,所引发的人生反应也大体相似。然而,一九○ ○年与一九六○年毕竟仍会有些表现上的差异,欧美和中国也仍会有点不同。

例如中国人讨论生活艺术,可能就不会以恋爱开端,而是以出生来做为论述的起点。在探讨步入老年的艺术之后,中国人也可能更要接着谈如何处理死亡丧葬的问题。不但如此,中国人通常较少讨论恋爱的艺术,倒是对结婚的事非常重视。至于工作、领导,中国人则一般不放在“生活”中谈论,凡谈及所谓生活艺术时,大抵总是指在工作之余、之暇、之外,如何安顿身心。中国人若说某某人“很会过生活”,那就是说此公懂得安排并享受属于他个人的时间与空间,不至于被工作绑死了。因此,若由中国人来写莫洛亚那样的书,绝不会谈工作的艺术、领导的艺术,只会写 《闲居录》、《负暄野录》、《避暑录话》、《闲适剧谈》、《岩栖幽事》、《销夏》、《避寒》、《丰暇观颐》 之类的作品,讲些跟工作与领导无关的话。因为中国有个“孔子闲居”、“仲居燕居”的传统,也有些燕乐游艺的习惯,故在中国,遂仅有“石林燕话”、“燕闲清赏”式的生活艺术,而乏莫洛亚所云之“统治的艺术”,教人如何对付工作、领导他人。

所以,中国人若写起莫洛亚那样的书,不免也要与他一般,将人生分成若干基本形态,分项分段讨论。但对于各个部分在人生中所占的位置,及其排列关系,或各部分的内涵,却可能会有大异其趣的处理方式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