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活的儒学
11987200000036

第36章 充口腹之欲

饮食究竟有多重要呢?《诗·鲁颂·有驰》 赞美僖公政绩之好,只说是“夙夜在公,在公饮酒”,“夙夜在公,在公载燕”,“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夙夜从公,勤勉政事,而所谓“政事”是什么呢?夙夜在公,无非是夙夜歌舞燕饮而已。《诗序》 以此为君臣有道之时,足以证明饮食的重要。《小雅》 鱼藻之什中另有 《瓠叶》 一诗,云:

幡幡瓠叶,采之烹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酴之。

这样的诗,有何微言大义呢?若以后世之眼光来看,四段全是在讲怎么吃,殊不关国计民生,又未显示什么礼义。孔子编集此诗,教弟子们诵读,如何“授之以政,使于四方”,固未能明了;似又与教化无大关联。如此之诗,列为经典,实在难予索解。 可是,义理岂不正在于此吗?

首先,朱熹 《诗集传》 曾说:“正小雅,宴飨之乐也。”整个《小雅》,基本上都是宴飨饮食时演奏的音乐,如若不然,即为变雅,视同例外。故其诗句纵或不像这首诗这样,直叙饮馔,亦仍为宴飨之诗。

其次,诗人看事情,经常以饮食为一判断标准。例如 《绵蛮》 说小官苦于行役,便说我实在太辛苦了,“道之云远,我劳如何”,希望长官能“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感伤时局不好,便批评“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角弓》指摘王者做事欠考虑,只顾眼前,“不顾其后”,就说这是“如食宜讴,如酌孔取(吃饭得饱且饱,喝酒又拼命去舀)”。至于那些好国君,要怎么形容呢?依然是从饮食来描写:“王在在镐,恺乐饮酒;王在在镐,饮酒乐恺。”(《鱼藻》)新婚的男子,向他的女人说“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我食庶几”(《车辇》),即酒菜虽然不丰盛,吃喝却还勉强过得去。分居的兄弟亲戚,也要赶快来聚会:“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非他?……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颠弁》)人生苦短,饮食实为大事。《瓠叶》 专咏饮食,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这首短诗里,只谈到了煮瓠叶、喝酒和烧兔肉。但一只兔子,却有好几种做法:炮,是用泥巴裹着去烧;燔,是把兔子架在火上烤;炙,是另一种烤法,类似现在的烧烤肉串。一兔三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对吃的讲究,跟 《礼记·内则》 或 《招魂》、《大招》 等所记载的烹调之法正相呼应。《淮南子·齐俗》所说“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酸,或以甘,煎、熬、燎、炙,齐和万方”,或 《盐铁论·通有》 所说“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之风,早见于此。故此当是友朋宴飨之诗。吃吃肉、喝喝酒,待酒醉饭饱之后,则可能如 《大雅·既醉》 那样,大家打着饱嗝,吐着酒气,说:“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老天爷赏饭吃,人民感其恩德;君子赏饭吃,吃的人也“遍为尔德”,祝其“多福”,逻辑都是一样的。

这类诗太多了,如 《大雅·公刘》 描述公刘始迁于豳,辛苦经营之情况,亦充分表现了饮食的聚众功能,说:“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豖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因为让大家都有吃有喝,所以大家奉他为君为宗。

又如 《大雅·行苇》 云“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鄂”,后世请客,说是摆设筵席,典故即出于此。所吃有肉酱、有切碎的胃、有嘴上的肉,有燔的、也有炙的。所饮也有清醴、有厚醹。大约是燕请父兄耆老宾客之诗。

又如 《大雅·韩奕》 云:“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炮鳖鲜鱼。其蔬维何?维荀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祖是行路时祭道路神。此诗指韩侯初即位即来朝周天子,要回去时,周之卿士显父去饯送他,喝酒、吃鱼鳖、煮蔬菜,杯盘盛多,燕乐甚欢。后世遂开“祖饯送行”之风,凡有人远行,友人往往祖道饯别,饮酒作诗。《昭明文选》 分别诗体,即有祖饯一类。

还有专讲迎宾设筵的,如 《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酵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仟仟。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幡幡。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仟仟。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章羖。三爵不识,矧敢多侑?

这场盛大的迎宾宴,应是大射礼。举行射礼时先射完了,礼已完备,再喝酒。则开始时,“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大家都很慎重、很有威仪。等喝醉了,威仪便都不见啦。有时坐不住,起来乱跳乱舞;有时大声喧哗;或歪来倒去,把菜盘子都弄乱了;有时则胡言乱语一通;或明明喝醉了,反而认为不醉是羞耻的事,拼命劝酒。所以饮酒时要请人来监酒,以防止失礼。而那些能饮酒不失礼的人,例如孔子所说“惟酒无量,不及于乱”,就是最受称道的了。所以说“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小雅·小宛》说:“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一醉日富”,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样的诗,写宾主交欢,渐至于醉的情景,非常亲切。凡曾喝过酒的人,大抵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其议论描述,亦平正通达。饮酒与福德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得很清楚。酒以成礼,典礼不只有那些仪式部分,还包含了饮食的部分,合起来才成为完整的礼。饮食,食以饱为原则,饮以醉为原则。宾“既醉而出”,表示礼已完成,宾主尽欢。宾客感念主人之德,也接受了典礼所希望获得的福气,故云“并受其福”。但若醉而乱,赖着闹酒不肯走,那可就失态了,“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又谓之失礼。所以要有人监督,要有人协助,也不要拼命劝酒。儒家对礼的观念,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既成全此欲,又节制此欲望,在这个例子上表达得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