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对事业完美的一种追求,是对于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专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境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一个人想要“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想要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当中站稳脚步,就必须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身喜欢做的事情,不同的人喜欢从事不同的职业,成功也不能够按照财富的多少而论定。有的人比较适合在商业中打拼,有的人喜欢官场的社交气氛,有的人喜欢传播知识,有的人喜欢戎马生涯。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付诸行动却是极为艰难。刚刚踏入社会,基本生活都不能维持的年轻人不能做到进军商业领域,被生意所困扰的年轻人做不到;在固定的工作岗位养家糊口的职工做不到……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非常潇洒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呢?是那些对自己有深刻了解的人。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对他的儿子说:“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做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做狮子、河马管理员很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地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童年的时候,曾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足球健将。一位大学教练告诉他,这个目标不符合实际,而且不可能达到。卡耐基听完之后进行冷静的分析。他记下了他的目标,并计划着怎样将这些目标实现。使他大感惊异的是,他真正喜欢的并不是足球事业,而是希望获得财富名望。不久,他发现,如果发展他的特长,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可以让名声、掌声更加的持久。他在演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居然写了一本关于演讲的书籍,并借着著名的演讲学校,帮助了很多人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情,选择你感兴趣的职业,面对真实的自我,尊重自己的内心声音,你自然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可以将世俗的罗网冲破,战胜自己矛盾的内心,真实地做一次选择,能非常顽强地从人生的低谷当中走出来。
百度李彦宏在做客一次访谈节目的时候说,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是成功的。
节目中,在谈到自己的理想以及人生规划的时候,李彦宏说,大部分人都会给自己预计一个路径,并一步步实现,但是每个人的标准确实不一样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就是这样,从上大学到出国留学,再创办公司,我逐渐的学会欣赏自己,我自己适合干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正好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件事情正好被社会所认可,我就感到非常满足。”
他还说:“这是我的向往,我做这样的事情会让我感到快乐,我可以一辈子这样坚持下去,那就是成功。所以我感觉,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认准就不要放弃,不要左顾右盼,决心是不能变的,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成功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我认为绝对的标准与我格格不入,这是最重要的。”也正因为他如此执着的性格,让百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这方面,史玉柱与李彦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年他从统计局辞职创业,这不仅是源于对财富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因为他喜欢拼搏,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满意。即使是在巨人集团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咬牙挺过去。《征途》的成功,可能不仅仅因为史玉柱对网游有着很好的眼光,更多的可能是兴趣使然。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易趣网的创始人邵亦波也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擅长做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头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乐趣,才会开心;只有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更加的专注,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走出自己想走的路,才能始终充满希望,真正的登上人生的顶峰,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