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11937800000020

第20章 铁甲威龙——武器揭秘(4)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是诺曼底登陆。在该战役中,仅美英投入飞机就有13 700余架,各种舰艇9000余艘,步兵师37个,参战总兵力约280万人,携带有大量机载和舰载干扰机、箔条投放器、雷达假目标和假设备,以及装填有耦极子反射体的舰载火箭和炮弹、角反射器及发烟罐等,对德军施放了大量的有源和无源干扰,设置了大量假目标,并用猛烈火力摧毁北岸德军通信枢纽及约80%的雷达站,致使德军雷达和通信指挥系统完全瘫痪,使盟军登陆作战得以成功。德军苦心营造的“大西洋死亡墙”的神话破灭,法西斯德国的丧钟敲响。在这次战役中,盟军创造出综合运用干扰、摧毁和电子欺骗的电子战新样式。

1942年2月,德军利用舰载无线电干扰机对英国岸防雷达实施干扰,使其大型分舰队悄悄地撤离法国海军基地布勒斯特。

在苏军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上,无论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进攻战、白俄罗斯战役,还是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奥德、东普鲁士战役,直至攻克柏林战役,苏军都发挥了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的效能,并于1943年2月把以往的干扰小组改编为独立无线电干扰营。自此,电子战部队正式投入到军级战役的协同作战,在很宽频域搜集和分析敌方电子装备辐射的电磁波,截获了大量德军作战情报信息,并对德军实施高强度干扰、且成功地使电子侦察部队与炮兵协同作战,以摧毁敌炮兵阵地和指挥通信网,并及时地对被围德军实施“无线电封锁”。二战后期,苏军的机载干扰器材,对德军地面、防空及航空兵部队的指挥通信网破坏极大,有力促进了苏军战略反攻的胜利。

在整个二战期间,仅英美用于电子战役投掷在德国领空上的箔条至少20万吨。

在中国抗日战场,利用电台小分队发出假作战、佯动命令信息,迷惑、牵制、调动日军,使其处于被动挨打境地的电子战也有声有色。如1941年秋,日军开始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大扫荡,妄图将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一举消灭。我军掌握了日军主要靠侦听我电台活动而行动的规律,故派出电台小分队发出假作战信息情报,与敌人周旋,使日军疲惫不堪,不断上当受骗,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终于突破日军包围,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

二战中截获和破译无线电密码,以掌握敌高级军事机密,对促成战役胜败至关重要的战例不胜枚举。

1941年12月3日,在国民党军委会从事破译密码工作的青年池步周,截获并破译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计划偷袭珍珠港的“虎虎虎”密码电文,国民党政府及时密告美国总统罗斯福,罗却半信半疑,而未采取防范措施。12月7日日军果然偷袭了珍珠港,炸沉了美海军主力舰5艘、重创3艘,炸毁机场各种飞机347架,美国损失惨重。

而次年春,美军截获监听并破译了日军“AF”行动密电码及日军联合舰队司令、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向中途岛进发的日军下达的各项命令,美军在中途岛东北约300海里海域进行伏击,集中了一切可集中的打击兵力(包括航母“企业”号、“大黄蜂”号、“约克城”号等),并以鱼雷轰炸机分批轮番猛烈截击日本舰队,先后击沉日本航母“赤诚”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并摧毁了大量舰载机,而取得中途岛大捷。

1943年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山本五十六前往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视察日程的绝密电文又被盟军破译,美军事先派出18架战斗机伏击拦截,山本座机被美机炮火击落,终于给这个日本法西斯最高海军统帅罪恶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总之,19世纪末发明的无线电通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仅用于一般军事通信。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子战竟变成战场上敌对双方搏斗的重要内容,并迅速发展,使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纯“软杀伤”到“软、硬”结合,从分散小组活动到组建电子战部队,从而在世界现代战争史上拉开了电子战的序幕。

英国“饶舌电台”藏在哪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对德国空军的干扰活动非常独特并且收到了奇效,这令德国的飞行员防不胜防。

从战争一开始,盟国就充分利用自己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德国空军的飞行员进行种种心理上的干扰。

1940年秋天,德国对英伦三岛实施不分昼夜的空袭,当时,德国轰炸机群都由设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基地所发出的无线电波引导,越过海峡而直奔轰炸点。

英国当局于是决定,根据德军引导电波的频率,向德国轰炸机发射出“同样”的信号,使其从目标城市“转移”开去。因为只要有两度的航向偏差,就可以使飞行了250英里的敌机产生大约9英里的差距。结果,在错误电波的干扰下,大部分德国飞行员都把炸弹投到了空旷的乡间田野里,而预定轰炸的目标则安然无恙。

当德国空军发现有人在电波上捣鬼,并开始直接从德国本土基地进行导航时,盟军也迅速采取了新的对策。只要德国领航员用无线电向其轰炸机指示方位,盟军的无线电台马上便会用同样的频率直插进来,向飞机指示另一个虚假的方位。

德国飞行员常常被这些真假混杂的导航指示弄得不知所措,只好不停地在空中打转,往往直到天色放亮,才发现自己跑到了完全错误的地方。一些飞行员甚至被假导航信号所迷惑,错把英国南部当成法国基地,糊里糊涂地降落下来,成了送上门的俘虏。

为了躲避盟军的干扰,德国空军经常不断地改进和更换他们的雷达和通讯设备。

然而只要德国的新机器一投入使用,盟军很快就能模仿出相应的机器。后来,盟军干脆研制了一种可以装载在飞机上的干扰器,它可以从空中对来袭的德国轰炸机进行直接干扰,结果迫使德军不得不求助于更大功率的中转发射站来进行导航。

在盟军无孔不入的干扰攻击下,德国空军最后只好采用了用口头明语来发布指示的原始指挥方法。但是即使这一方法也未能使其摆脱被干扰的厄运。

英国皇家空军针对德国地面指挥人员同飞行员通话的特点,特意开设了两个大功率的干扰电台,其中一座电台命名为“风笛”,它使用德国空军地勤系统的通讯频率,专门播放一种尖厉刺耳的噪声,其音调就像苏格兰人正在疯狂地吹奏风笛。

这种风笛声使德国飞行员无法听清地面指挥人员的指示,并进而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

另一座电台被称为“饶舌”,它专门由一名会讲德语的英国人主持,这位神秘的“饶舌者”,不停地同德国地面控制人员搭话,并向德国飞行员发布假命令和提供错乱的情报。他不仅德语发音地道纯正,而且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德国地面控制人员的语音腔调,从而使德国飞行员难辨真伪。

“饶舌”电台第一次大显身手是在1943年10月22日,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卡塞尔进行了一次空袭,而德国战斗机则起飞拦截,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德国人感到事情有点不大对头,因为总有一个假指挥官的声音在其无线电通话中忽隐忽现。德国地面控制人员从这个“饶舌者”的德语发音中听出,英国人正在利用他们的通讯系统发布假命令,于是便向德国战斗机发出警告,提醒他们注意“另一种假冒的声音”,“不要上敌人的当”,“别被错误的指令引向歧途”,随后便下令道,“我以施密特将军的名义命令所有的飞机飞往亚眠,”而那个假指挥官则马上发话说:“我以施密特的名义命令你们在原地巡逻。”

德国地面控制人员大为恼怒,不禁对着话筒破口大骂。当他指天画地地诅咒发誓一番后,“饶舌者”开腔说:“英国人现在骂人了。”德国地面控制人员马上叫喊道:“千万别相信英国人的胡说八道!”于是他们彼此大叫大嚷起来。莫名其妙的德国飞行员只好晕头转向地在空中打着圈子,听着他们无休无止地争吵叫骂。

英国特种战专家早就预料到,德军为打击这位“饶舌者”,可能会突然起用一个女广播员来代替原来的地面控制人员。于是,他们提前训练了3个会讲德语的英国妇女服务队成员,准备随时调用。

果然一个星期以后,德军突然换上个女播音员来发布指令,英国的妇女服务队员马上模仿她的音调也“饶舌”起来,结果仍旧搞得德军飞行员像过去一样莫名其妙,大吃苦头。在诡诈的心理战中,英美盟军还擅长利用敌人的敏感、多疑心理,迭出怪招,乘乱制胜。

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前,为了防止当地的法国人参与抵抗,曾精心组织了一次对罗斯福总统的声音的冒充。首先,盟军拟定了一份既有劝说又有恫吓的讲话稿,然后招来一位善于模拟罗斯福声音讲话的人录了音。进攻发起这一天,盟军登陆艇一边向岸边推进,一边利用当地电台的频率实施近海广播。法军在枪炮声中突然听到熟悉的“马赛曲”和罗斯福总统的讲话,并察觉这声音来自当地电台,都吓了一跳,误以为美国总统已经亲临北非。很多法军官兵感到此次盟军的攻势非同寻常,于是便纷纷调转枪口,投入到盟军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