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28

第28章 “移魂大法”——刘备的驭人术与现代人才观(6)

阿尔切说:“我现在没有资金还你,你先走吧。”讨债人轻松地说:“你们公司不还债款是不可能的。我是蒙德利讨债公司的一级雇员杰克,可人们都习惯性地叫我“不干胶”。这大概跟我的特长有关……你想安静轻松吗?就马上把钱还给我。”

阿尔切盯住杰克,说:“不干胶?想盯住我?这我还真想瞧瞧。”阿尔切走出房间,杰克则跟在他的后边,像一个保镖。阿尔切千方百计地摆脱杰克,二人开始了游戏式的战争。无论阿尔切出现在哪里,总会发现杰克的身影。高尔夫球场、市区、停车场、饭店、城郊公寓。杰克阴魂不散,快速而及时地出现在各种不该出现的地方。

秘书给阿尔切打电话说银行家史密斯约他吃饭,贷款的事有了眉目。阿尔切十分高兴,前几天,他曾经求过史密斯贷款给他,这样他的事业就会有转机。事不宜迟,现在就去,他喝了杯威士忌,乘车来到与史密斯约定的地点。

刚落座,阿尔切见杰克从外面走了进来。“糟糕!”阿尔切忍不住骂了一句,身子则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阿尔切担心他欠款的事被史密斯知道,这样就会影响这次的谈判。向史密斯说了句“对不起”,阿尔切走到门外,揪住杰克的衣领,杰克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在你的车上装了跟踪仪,不论你把车开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你们公司的经营情况,我都了如指掌。”

这时,史密斯走了出来,对阿尔切说:“叫你的朋友进来吧。”阿尔切不知怎么说,杰克说:“他是我们公司的雇主,我刚刚为他讨回一笔欠款。”阿尔切听了,忙说:“是的,我非常感谢您。现在就把酬金付给你们。”说完,他取出发票犹豫了一下,随后在上边填上了一组数字,递给了杰克。杰克接过一看,正好是所欠款项的数目。杰克潇洒地行了个礼,说:“谢谢阿尔切先生,合作愉快。”说完,吹着口哨走了。

杰克在关键时刻,正言反叙,既保住了阿尔切先生的面子,又成功地要回了客户的欠款。刘备用正言反叙的方法委托诸葛亮,杰克则用正言反叙的方法威胁着阿尔切。二人都婉转而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13.引进竞争机制

玄德入城安抚已毕,赏劳三军。乃问众将曰:“零陵已取了,桂阳郡何人敢取?”赵云应曰:“某愿往。”张飞奋然出曰:“飞亦愿往!”二人相争。孔明曰:“终是子龙先应,只教子龙去。”张飞不服,定要去取。孔明教拈阄,拈着的便去。又是子龙拈着。张飞怒曰:“我并不要人相帮,只独领三千军去,稳取城池。”赵云曰:“某也只领三千军去,如不得城,愿受军令。”孔明大喜,责了军令状,选三千精兵付赵云去。张飞不服,玄德喝退。

作为兄长的刘备,深知自己身上重任。关、张、赵性格各异,在战场上也各有所长,这下可急坏了刘备,派兵遣将时用他们中的哪一个呢?不过,每一次刘备在诸葛先生的帮助下总能应付自如。因此,刘备既要按时给他们发饷,又要适时地安排些任务,以防止他们争风吃醋。竞争才是公平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刘备从来没有让他的手下火拼的意思,其实也不仅仅是关、张、赵三人,其他人等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刘备带着这个法宝闯过了风风雨雨。为了战胜敌人,他拼命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将领出战。这一切同样需要竞争。

而今,一个小小的桂阳又让刘备费尽心机。他知道赵、张二人都有这个实力,但总不能让两者决斗吧!于是他的法宝又出台了。

但刘备很讲原则。既然竞争,就应该有竞争的标准。二人都有意出战,就该分个清楚。想必抽签是再简单不过的吧!可张飞最服的也算是刘备,就连诸葛军师,张飞有时也不会放在眼里。只是这刘皇叔,张飞倒敬仰得五体投地,大哥说句话,他怎么敢说个“不”字。

刘备很好地掌握了一个“度”的原则,这叫做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抵赖。如果二“虎”继续相争下去,损失将会很大。我们也应看到,刘备之所以能控制局面,也是因为自己与张、赵之间特殊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

刘备早就知道,没有竞争不行。没有它,贤人不能任用,汉室将不能复兴。可见,这还真是件大事。

细想想刘备身边那些屡立战功的将士们,人们不得不承认:刘备还真有一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然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他们是竞争的主体。谁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也就将取得商战的最后胜利。竞争对企业来说至关重用。

在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上,竞争同样发挥着它独具特色的效力。在企业中,人才是企业发展、成功的主观决定力量。但是眼花缭乱之际,主管者也有用人不当之时,为了避免过失,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最大的潜能,这也许是最重要的。竞争无疑能解决这一问题,它是优胜劣汰,选拔人才的最好办法。

像刘备这种竞争选人的办法,现代企业中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这种现象大为明显。

南京二轻工业局,是一个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全系统共有96个企业,88个是集体所有制的小厂,4.5万多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48%,年产值总共不过几千万。正如二轻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一穷二小,是个小不点儿。

而不久前,该部门下属企业——南京钢管厂被轻工业部定为全国光亮铝合金生产基地。但是,该集体所有制的小厂,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全厂500名职工,其有中专以上文化人数仅有5人,领导班子成员全是初中文化。二轻局领导清楚地知道:今天的产品、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人才的竞争,有了项目更需要有人。人才何处找?由局里调配和任命吗?不行,钢管厂的现状不就是整个二轻系统的现状吗?

“改革曾给了我们经济效益,现在我们也要靠改革来开辟人才来源的新渠道。面向社会,招聘厂长和技术人员。”二轻局领导果断拍板。

当时,公开招聘厂长,在二轻、在南京还是第一次。自1984年6月22日,《新华日报》刊登这一消息后,立刻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产生了一些风波。一些局内人士表示:“这是对我们不信任。”还有人表示:“这无非是标新立异。”

正当人们担心之际,应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几个省、市的人才前来应聘,有16人聘厂长,其中大多数是50至60年代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论职称,有高级,有中级,有初级;论年龄,有老,有中、有青;论专业,有学机械的,有学冶金铸造的,有学管理的。这些人全面参与竞争。

报名者如此踊跃,那么,怎么挑选聘用呢?聘用厂长不能仅限于看表阅栏,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考核。局领导决定,实行招聘答辩式考核。在16位应聘者中初选5名,给他们一周时间到厂里实地考察,拿出施政纲领,进行应聘答辩。

其中,老方同志是第一个答辩的。老方同志,是云南省国防科技处副处长。老方同志针对该厂薄弱环节,谈了他的治厂方案:立足于基础工作,建立符合“四化”的班子,综合治理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设备引进,重视智力投资、开发人才。他的话不多,但却实在,说到了点子上。

其下,还有四名同志依次通过答辩。最后决定,这五人全部录用。

南京市二轻局一张招聘启事得到了五位能人,并且是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的。很快,二轻就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他们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掘人才的方法,竞争选人无疑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再如,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它是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出资组建的,以三枪品牌为龙头,针织九厂为母体,资产为纽带的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三枪集团实行“以人为本”的治厂之道。它认为人才是现代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市场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国有企业“人才难留”的残酷现实,苏寿南总经理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的凝聚力工程,努力念好“三字经”:一是“保”,人家要挖,他们千方百计保,并用竞争机制来留下好的人才;二是“纳”,招贤纳士,广罗人才;三是“聘”,对有真才实学,已退休的技术人员,不论企业内外,均诚意聘用。他用增强人的凝聚力来实现企业实力的凝聚,以发挥人的潜能来实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一种以体察民情凝聚人,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凝聚人,以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凝聚人,以平衡心态调节人的良好环境。

同时,他们还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吸引、凝聚关键人才的超常规的竞争标准:为了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聪明才智,实行“按实绩评定职称制”;为了给关键人才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还实行了“优胜劣汰”的制度,对不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员实行“酌减制”。

在这种竞争机制下,上海三枪集团的全体员工基本上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职能。“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在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全厂的战斗力增强了,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循环、新陈代谢的过程。

为此,苏寿南经理像哥伦布寻找新大陆那样,始终把目光瞄准发挥每个职工的最佳潜能,不管是帅才、将才,还是兵才、杂才,极力发挥其特长。各个岗位实行岗位竞争,从而使整体保持有效运作机制的实施,上海三枪集团实现了月销售额高达2.5万元的历史记录,为产品畅销内地及国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这一事例,可见在人才使用上大搞竞争机制是有好处的,而且这种作用是有生命力的,有发展的。他的经验及影响是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者重视的。

14.给下属“发光”的机会

却说玄德令黄忠、魏延各守一寨,自回涪城,与军师庞统商议。细作报说:“东吴孙权遣人结好东川张鲁,将欲来攻葭萌关。”玄德惊曰:“若葭萌关有失,截断后路,吾进退不得,当如之何?”庞统谓孟达曰:“公乃蜀中人,多知地理,去守葭萌关如何?”达曰:“某保一与某同去守关,万无一失。”玄德问何人。达曰:“此人曾在荆州刘表部下为中郎将,乃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玄德大喜,即时遣孟达、霍峻守葭萌关去了。

刘备用人确实有一套。无论是大才还是小才,优才还是劣才,都各得其用,因为他刘备也知道不能在用人上搞“一刀切”。从这一点来看,刘备还显得挺开明。

刘备早就知道时机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先前就有决策果断、准确的先例,但从来表露自己用人也要因时而不同。刘备那时上学,学的都是“四书五经”,还没开那哲学课,不过,刘皇叔倒是天生聪慧,生来就知道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

此次守葭萌关,刘备心里倒是担惊受怕的。刘备手下的人才很多,真可谓人才济济。但是谁有啥特长,什么时候用谁,还真不好说。要不是多亏军师帮忙,他刘备到关键时候也会抓不住准绳。不过刘备还是有一些见识力,最起码的一点常识他不会忘。

这里主要体现刘备用人的两个方面:

刘备能因才而用人,只要能给他出谋划策,他都用。刘备可不会因为这霍峻是新来的,就看不上眼。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领兵打仗这么多年,吃的盐都比你霍峻、孟达吃的饭多。但是,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初来乍到的刘备可不敢造次,还是请教一下两位老兄吧,要不然这葭萌关是守不成了。更何况这霍峻是这方面的行家,再怎么差劲,也比你刘备强吧!

刘备懂得适时起用,葭萌关地理位置优越,好不容易到手的地盘,可别让东吴孙权这小子给抢走了。我刘备风风雨雨在前边打江山,你孙权还要贪便宜。要不是现在羽翼未丰,我刘备早就攻你了。不过既然如此,刘备不能看着葭萌关送与他人,时机关键。霍峻这小子干别的可能不行,守个城准合适,还多亏他赶的机会好,而且和法正是朋友,要不然,我刘备可不一定用呢!霍峻想必也会挺高兴,能得到刘皇叔的信赖,他还不得拼了命地干。

刘备在用人上的特长不是吹出来,靠着这短短一段话,想必也会感动很多人!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现代商海中的争斗是以人才为中心的综合实力的角逐。这并不单是领导者自己的事情,需要的是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上级做出正确决策之时,靠的是下级员工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下属的潜能。

人的才能有大小,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关键是领导者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中一个必要条件,便是按照下属的特点来决策,这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良好机遇。企业家的成功并不是某个董事长自己的成就,而是数以万计的员工们共同协作,他们的合力当然大于其中的一个分支。

刘备这种人,适时起用的用人艺术,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的企业发展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举一个例子吧,“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所创立的“美孚”公司在石油工业企业中迅速崛起,充分体现了他的企业管理能力。

他在用人上便与刘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首先,洛克菲勒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安排职位,例如,在他刚刚开工之际,很多人便加入了他的企业,于是洛克菲勒便亲自对这些人进行测试,试题由他自己设计,主要是考察他们的性格、特长、爱好,及与石油产业相关的知识。通过考试,他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把前来应聘人员做一个分类: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者,便安排到销售、外交部门,而性格内向者,便让他们搞研究或后勤工作,当然,具体的工作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而定。不过,这个测试倒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和其他方面的特长。

同是选用才人上,他还注重适时起用的原则。例如,1863年,当洛克菲勒刚刚组建一个“求精石油厂”时,全厂职工的积极性都很高涨,惟一遗憾的是,在化学师的位置上,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他四处求贤,无奈都一无所获。这时,一位名叫路易斯的职工,他说他认识一位朋友,是一位化学师,技术很不错。而当时,产品鉴定都需要化学师来完成,如果不能做好这一工作,全厂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而现在人才这样难得,于是洛克菲勒亲自去请这位化学师。这位化学师就是缪尔·安德鲁斯,后来一直跟着洛克菲勒和他的企业,为洛克菲勒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还有,荣氏兄弟,他们主要以经营面粉、纺织为主。在解放前期,为振兴我国民族工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荣氏兄弟在用上就特别讲究“因材”,就是根据人才的不同能力和特点来委以不同工作任务。例如,汪孚礼是荣氏兄弟的得意助手,汪孚礼以前从事过面粉业,在这方面具有很多的经验。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荣德生发现汪孚礼更适合于纺织业的管理,于是决定让汪孚礼“改行”,实践证明,他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汪孚礼刚到申新纺织公司半年,便给荣氏兄弟提高产值500万元。汪孚礼如鱼得水,使得荣氏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但是能充分自己的优势及特长者却不多,可见,荣氏兄弟发现汪孚礼的特长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