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17

第17章 胸中有丘壑——刘备的运筹之功与现代经营(7)

关羽见曹操目中无人,欺君罔上,称霸之意图如此明显,便欲杀掉曹操。这一切刘备早就看在眼里。他何尝不知道曹操舞权弄事,寻机废帝?然而此时自己兵少将乏,正靠在曹操门下。如此势单力孤,此时杀曹操必然会惹火上身,既伤了皇帝,又损失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关羽提出要杀曹操,刘备当然不会应允。

刘备告诫关羽“投鼠忌器”,凡事三思而后行。估计到可能有的后果,然后再行动,保存力量,等待时机。

领导人物在做出重大决定时,要注重它所能引起的后果,切不可感情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前功尽弃。

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在解雇职工或给职工升职的时候要十分慎重。

在如何体面地解雇职工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一位硬心肠的公司主管,他也会觉得解雇职员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使他感到为难的不是情感上的原因,而是解雇一个人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他不是因为走了一个而睡不着,他关心的应该是这个人走后的善后工作。这就是“鼠”和“器”如何协调的问题。

一个效力公司多年的职工会掌握公司大量的内部信息,会有一大批固定顾客。解雇这样的职工当然会牵扯到公司的前途和利益。所以一个开明的领导必然会想尽办法,体面地选择有利时机处理这样的问题,并暗暗地在内部、外部两方面采取措施。

比如,在公司的外部,经理需要在解雇小李之前提醒重要客户公司与小李的矛盾,这样做公司就会与客户的关系依然亲密,并且表达了公司在小李离开后依然要保持与客户关系的信息。在公司内部,做法有很多。可以介绍另一个人负责起小李的部分工作,并且开始与小李的客户认识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解雇一个人还要注意他走后产生的舆论影响,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自己提出辞职。如果能付给他优厚的解聘费,并帮助他找到新的工作,这样就会获得他永久的好感。这样这个被体面地解雇的人一般是不会说老板的坏话的,这样也就不会对公司的信誉产生不良的影响。

俗话说:“大意失荆州。”如果在任用人员的问题上稍有疏忽,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给公司造成很大的弊端。

IBM公司就曾聘用过这样一位员工,不到半年,他的工作能力就在他的工作业绩中表现出来了,甚至胜过他的主管。如果让他上,主管下,或者平起平坐都会影响原主管的情绪和其他员工的士气。而不提拔他,那么他就会跳槽寻找更好的机会。所以为了公司能更好地发展,并且不失去这样的人才那么就要选择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使公司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平衡发展。IBM公司的办法是把他派到海外,负责组建分公司的工作。虽然这个员工连跳了三级,但在公司内部仍然风平浪静。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工作的分配也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不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委任,就会挫伤他们的锐气,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思想负担。而他们年轻有为、前程远大,所以两年内极易跳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再培养一个新人就又要重新开始。然而马上就提拔他们就会让老员工心里不平衡,影响老员工敬业的程度。

所以一个公司的领导人物在处理提拔和降职的问题,切记“鼠”与“器”的关系。处理好了,公司的业务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则危机四伏。

15.装哑作聋,蒙混奸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到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建安三年春,羽翼未丰的刘备在徐州立足不久便被吕布打败,苦于无处栖身,只好率众投奔曹操。

刘备在曹操处,他虽然被汉献帝认作皇叔,又被封为左将军,但由于自己势单力孤,只好行韬光养晦之计。他对曹操百般逢迎,闲暇时便到后园种菜,每天亲自浇水灌溉。

关羽、张飞十分不理解,问刘备为何不关心天下大事,只偏爱区区小人物做的事。刘备没有解释。一天,刘备在后花园浇菜,张辽和许褚来到园中对刘备说:“曹丞相有请。”原来曹操得知刘备近日迷恋园圃之艺,于是就要与刘备谈一谈。刘备的一番谨小慎微之语恰合曹操心意,曹操以为刘备不过是肉眼凡胎,于是就不把刘备放在心上。

韬,即弓袋,弓的外衣。韬光,即收敛光芒,隐藏自己的才能和行迹。晦,即暗,不清晰。养晦,是善于屈居不显露的地方。韬光养晦,就是暂时隐匿自己的才能和锋芒,待时而现。这是在不利的形势下,用隐藏锋芒的方法,就可躲避是非,保存自己,待机发展。

一个皇叔后裔学圃,当然会使许多人不理解。刘备心中素有大志,却偏表现出胸无大志,对一切都茫然不在意的样子。这当然是在弱势条件下,保护自己的一种最好的办法。曹操一向傲慢嫉贤,刘备此时投靠曹操,没办法只好装作这个样子,让曹操不把他放在心上。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都在待机发展自己的力量,所以目前只好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先保存自己,再壮大力量。

刘备出身于垄亩之间,势单力孤,所以非常注意结交各路人士。当他应孔融之请解救陶谦以后,陶谦见刘备仪表不俗,语言豁达,便欲把徐州的牌印交给刘备。这时的刘备极需要一块安身驻守之地,但是绝不能表示出来,必须以谦恭之心以博得他人的同情与好感,树立自己在民间的形象。

刘备问陶谦:“您这是何意?”

陶谦说:“现在天下大乱,王纲不振。您是正宗汉室刘姓的后代,应该效力朝廷恢复江山。我已年迈,情愿将徐州相让。”

刘备离席释而又释说:“我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只尽了微薄之力。为了大义,我前来救您。您这么说,该不是怀疑我有吞并徐州之心吧。”

尽管陶谦几番相让,刘备就是不肯接受徐州。

经过刘备的努力,曹操终于不战而退,陶谦得以安全保卫徐州。为感谢刘备,陶谦再次邀请众人到场,且当众决定让刘备统领徐州。刘备当然不肯接受,以“应孔融之令前来救助,为义不为利”为由,再次拒绝陶谦。

刘备此时行的也是“韬光养晦”的策略。尽管早有“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决心,但在各路英雄面前表现出自己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样子,让他人不防备自己。

行事以“义”字当头,刘备“义”名远扬,尽管表现出“碌碌无为”,却成为“众望所归”,所以刘备“韬光养晦”之策可算是一步好棋。

刘备的“韬光养晦”之策牢固树立了刘备的民间形象。刘备最终得到了徐州。刘备也得以在各路“豪杰”的争霸斗争中暂时安身立命。刘备也能在危机中四处求援,始终能够保全自己,借计谋求发展。“韬光养晦”之策也瞒过了曹操,曹操信任刘备截击袁术的借口,而放虎归山。刘备终于脱身于曹操的羁绊,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在竞争环境中,怎样保全自己的形象,并且自己的竞争策略不被公众注意,并且能够长久地实行,这就需要“韬光养晦”的策略。

了解对手的经营和销售状况,却隐藏好己方的运行策略,让对手毫无提防,己方再重锤出击,这往往成为一些商家的竞争“秘技”。所以在现代商业活动中,辨别表现现象中蕴含的真实内容则成为一门学问。

“韬光养晦”是公关策略上的一个技巧。

比如,在和新闻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地保密,又使其对自己不失掉兴趣,就要低调处理自己的最新动向和策略,也就是刘备对付曹操的“韬光养晦”。

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只有在较长时间内不让对方知道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要避开新闻界的注意,尤其是避开公众的注意。如果一个人在某个行业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在有效保密的基础上打击他的竞争对手,至少能够干扰他们的方向。

比如IBM公司从来不对尚在开发中的产品作任何评论。结果一大批专门分析IBM动向的专家应运而生。这些专家们很少能够做出正确分析,即使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人家也绝不会把自己公司的前途建立在他们的分析上。

另一个例子是有关洛克菲勒财团的。

洛克菲勒本人为人恶毒奸诈,为了赚钱及吞并其他公司而不择手段,是美国同时代人心中的恶魔。

垄断地位确立以后,洛克菲勒便着手改善自己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1913年以后,洛克菲勒聘请了著名宣传家艾维·李,由他一手掌管美化形象的任务。

为了不使人们感到洛克菲勒是在自我标榜,艾维·李从不宣传洛克菲勒某日某时,给某个基金会大笔赠款。他的办法是让接受洛克菲勒捐赠的人或基金会在报纸上发表一个感谢声明。艾维·李还常写一些特别报道,叙述这位慈祥的大富翁如何虔诚,怎样到教堂做礼拜,怎样同邻居友好相处及玩高尔夫球。总之,他的方法就是以低调的文章来使公众对洛克菲勒这个人产生新的看法。

低调处理,使人们心中淡去洛克菲勒的恶魔形象。与洛克菲勒同时代的人渐渐上了年纪,正在相继离开人世。下一代人知道的是洛克菲勒基金怎样慷慨解囊,如何发展医疗事业造福人类,怎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认购了几百万美元的公债。宣传的收效很大,人们再也不会去计较洛克菲勒创业时不太光彩的历史。

16.施放“烟雾弹”

却说玄德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一日,正与孔明闲叙,人报东吴差吕范到来。孔明笑曰:“此乃周瑜之计,必为荆州之故。亮只在屏风后潜听。但有甚说话,主公都应承了。留来人在馆驿中安歇,别作商议。”玄德教请吕范入。礼毕坐定,茶罢,玄德问曰:“子衡来,必有所谕?”范曰:“范近闻皇叔失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做媒。未知尊意若何?”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若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此事家国两便,请皇叔勿疑。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玄德曰:“此事吴侯知否?”范曰:“不先禀吴侯,如何敢造次来说!”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范曰:“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却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齿上下相嫌乎!”玄德曰:“公且少留,来日回报。”

刘备看来还真是个全才。作为领导,不仅自己能决策,而且也能很好领会别人的意图,可见,这江山还真得分他一块!

在诸葛亮先生的眼中。刘备简直是一个废物,什么决策都得向别人问。不过,他也不得不肯定刘备的优点。比如说,执行别人意见,刘备就做得非常好。

其实,刘备在装腔作势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我们暂不说他假摔孩子的先例,刘备身边有么多“仁人志士”为他做事多少与自己拉拢人心有关。

而此次,东吴派吕范来给刘备说亲,诸葛亮先生早就预料到了。刘备在诸葛亮的指导下,“装”得倒挺像。吕范不仅没有怀疑,而且还把“真情”和盘托出,想必这就是示假隐真的效果。

要说这刘备还真是个当演员的材料,首先这模样就过关,再加上那张厚脸皮,附着涕泗涟涟的“人工降雨”,相信如果在今天,连张艺谋也会一脚把巩利踢开,而要他刘备,当然不是当女主角了。经过张导的悉心教导,刘备没准儿还会到外国得个最佳男主角奖!

刘备演戏的时候,他从不怯场,让人根本感觉不到他在“装”。这吕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吕范本以为周瑜的计策万无一失,一见了刘备的面,刘备的若无其事的样子倒把他给懵住了。没想到的是,吕范竟然收不住嘴,在刘备的指引下,把东吴的情况都给说出来了。

可刘备在“目的”达到之后,并没有与之继续拍板,而是来个缓兵之计,这样主动权就落到了刘备手里,赢得时间。而吕范则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个体,要想在商品大潮中披波斩浪,光凭着”实打实”的招牌,并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实事求是也要分场合,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安排上,有时来一点点欺骗,施放“烟雾弹”并不能使事态的发展变得更糟,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不同的待人处事方法适合不同的人群,有的人能直截了当地说明实情,有的人含蓄委婉,有的人却要不快不慢等等,要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待人处事方法。施放“烟雾弹”是对那些不能示之以真情而采用的。

刘备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适当的时候运用示假隐真的方法,能使自己处于优势的地位。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现代的商业大潮中,尤其是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的运用上。

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是一个国营企业的老厂,长期以来不景气。一次,群众向上级领导举报:某某基层干部生活不检点。上级领导接到举报后,告诉了党委书记,由于当时并没有真凭实据,又不能无故地冤枉别人,于是厂长、书记与各级领导干部讨论决定,如果不及时调离该人,将对周围群众影响不好,而且为了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还是应该及时调离该同志,派往另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于是厂长亲自出马,找该人谈话,厂长正确地运用了示假隐真的方法。他是这样说的:“配件厂领导力量急需加强,经组织上研究决定,拟调你到那里担任车间副主任职务,具体负责车间的技术改进的工作,你考虑有什么困难吗?”

这样一说,厂长就巧妙地隐藏了真相,使该人并没有听出上级领导的弦外之音,即使心里存在一些疑虑,也很难启齿询问,于是只能服从。事后,全厂上下再没有怨言了,这位干部也会因此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