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不等于平均,平均主义实质上是最不公平的。制度公平所追求的是主体地位的平等和面临机遇的均等。
这里有一个分粥游戏。
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制度来解决他们每天在吃饭时遇到的问题:在没有称量用具和刻度容器的情况下,公平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所谓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开始时,这个品德高尚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时间一长,他就开始为自己和给他溜须拍马的人以及他的亲戚多分粥。结果每个人都为了能得到分粥的特权而不择手段,最终导致大家相互之间尔虞我诈,风气越来越败坏。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一周之中,每个人分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是吃得饱而且还有剩余的,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结果导致大家相互之间的加倍报复,资源的分配越来越不平衡,矛盾也越来越激化。
第三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对分粥进行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这样的结果是效率极其低下。
第四种方法,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一碗粥!
从分粥游戏可知,形成、制定和推行某种游戏规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游戏规则的制定也是一个博弈制衡的过程。
从“分粥”最终形成的制度安排中可以看到: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利益,但任何人又难以为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行使自己能行使的权利,但任何人又不会因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去妨碍别人——这也许正是建立制度的本义。
制度的形成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必须建立在组织成员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没有人会积极参与自己不同意的事。
“分粥”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并且几经探讨和试验,最终找到了大家都认可的分配办法,这便为彻底实行这一办法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现实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形同虚设,主要一条原因是缺乏共识,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征求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只凭企业主管或管理层“拍脑门”、“想当然”办事。
制度的推行又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种制度是否有效,往往要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兼顾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利益,亦即是否找到了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纳什均衡。要达到这一均衡,组织成员间不经过良性博弈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博弈中既含有妥协与合作,也包括不满与争执。“分粥”游戏规则的形成即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互动使人们既认识到了个人利益,同时又关注着整体利益,并且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
制度是一个展示公平的过程。公平不等于平均,平均主义实质上是最不公平的。制度公平所追求的是主体地位的平等和面临机遇的均等,它所要达到的是“使人有心之于平,不知使人无心之于不平”,它所要避免的是“设权衡以去私,而人即以去私成其私;犹立法以禁弊,而人即以去弊成其弊”。我们从分粥博弈中最终看到的正是这种人、事、物相宜,情、理、法相融,权、责、利相合的境界。
制度是保障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轨道,它所产生的是一种约束力和规范力,正是这种约束和规范使其成员的行为始终保持着有序、明确和高效的状态。制约之力即是秩序之力,秩序之功亦为制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