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11847500000026

第26章 常识类(2)

广武将军碑全碑清中期拓本钤印:兰陵孙氏渊如、丁纶恩印题跋:武愤价值1.2万元-1.5万元郑逸梅先生在《人物与集藏》一书中指出:收藏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资历,二是鉴赏力,缺一不可。古物多指文物、古董、古玩。相对来说,这种藏品不但价值较高,而且鉴别的难度也较大。是否具备鉴别古玩的能力,对古玩藏品的真伪、时代、作者、产地、原料优劣、材料精粗及其在历史、科学、艺术上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古玩收藏者尤为重要。要真正提升收藏的品位,必须提升藏家的素质和素养。首先是“学”,就是说收藏者眼界要高,广泛涉猎鉴藏知识和相关学问,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文化素质是收藏的根基,文化素质太低,收藏者的收藏活动总是处于一种必然王国之中,而对藏品的认识懵懵懂懂,若明若暗,不但在收藏中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很难得到有价值的收藏珍品。近人赵汝珍在其《古董辨疑》自序中,谈到分辨古董藏品时,特别强调文化基础的重要。他说:“盖辨疑之道极难,必也具有古董整个领域内之常识,再辅之以广博之经验,特殊之阅历、深邃之研讨及超人之智力,方能胜任。”这虽是20世纪40年代所言,今天看来,仍有它的道理。其次是“识”,即是说收藏者要见多识广,接触藏品丰富,无论是真品还是赝品,都要广泛接触,以提高自己辨别年代和真伪的能力。记得我国一位资深的文物鉴定家同学习文物鉴定的学员有一段对话很是耐人寻味。有学员问:

“怎样才能看出某件东西的假来?”老先生答:“你知道什么是真的就能看出什么是假的。”又问:“怎样才能看出某件东西的真来。”答:“你知道什么是假的就能看出什么是真的。”这就为古玩收藏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必须真东西、假东西都接触才能提高鉴赏能力。看得多了,心中有数,遇到文物才能看出分晓。

再次是“才”,即收藏者要有聪明的才智和悟性,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功,以提高自己对藏品的选择品评能力。知名学者叶恭绰先生,精于文学、史学,能诗能文,能书能画。他同时也是位藏书家和文物收藏家。尽管他的收藏与他所从事的艺术、学术研究及社会活动不能完全划等号,但他仍在它们之间找到了互补关系。

他的字集刚劲、厚重、奔放于一体,驰名书坛。据说其书法除临摹褚遂良及汉魏各碑外,最得力是他藏有宋秦桧字帖孤本,平时经常临摹,却不为外人所知。收藏也使他对中国文史有了更深广的感性认识,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他有足够的条件,完成了《全清词抄》、《五代十国文》、《广箧中词》、《广东丛书》、《遐庵词赘稿》、《汇稿》、《序跋一辑)等著作。张中行先生在《负喧琐话》一书中记有他对叶恭绰生平的一段回忆。其中提到:“他的广泛兴趣是整理、欣赏、收藏文物(包括图书)。在这方面,他的经历和收获几乎是说不尽的。”从张中行先生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叶恭绰的收藏活动与学术、艺术的研讨全然是融在一起的,他对藏品的选择与品评的能力和学术上的收益得力于他对收藏的悟性及其举一反三、融类旁通的本领。

三、如何确定收藏目标民间收藏主要偏重于三种类型。

鲁迅收藏有大量的汉画像拓片,他认为从汉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中可以窥见秦汉之典章文物及生活状态,同时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民间的“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版画。此图为汉代嘉祥画像的拓片,上有“周氏”印一方。

一是广博型。这种人收藏品的范围相对较广,鉴赏对象面较宽:也有的对某一类别的藏品几乎无所不收,多多益善。但是,无论前者或后者,均无“蜻蜓点水”之弊,其藏品绝非粗陋,认识亦非肤浅,却都能达到“精专”的程度。广博型的收藏家大多是学识精深、兴趣广泛的人。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读书生活,总想跳出读书的天地,接触更多的文物藏品,以开阔知识视野,拓宽治学范围。清末收藏家刘鹗就是这样的人。他之所以在文物考古上有重大贡献,与他广博的收藏有直接关系。刘鹗不仅收藏甲骨,而且对书画碑帖、钟鼎彝器、秦砖汉瓦、印章石刻、古钱和古代乐器等无不收罗。广博的收集与精深学识的撞击、交融和贯通,成就了他对金石考古领域的开拓。

鲁迅收藏的独角兽拓片鲁迅先生是文学家同时又是美术作品特别是木刻、版画、笺谱的收藏家和鉴赏家。此外,他对金石拓本、汉代画像、六朝造像等,也有广泛的收藏兴趣,常挤出钱来到旧货摊购买。他的日记中就记有他每年在厂肆购书、文物、碑帖的账目。鲁迅在为文之余,还选编出版了英国、德国、苏联以及中国现代不少版画家、木刻家的作品选集,并且亲自为其作序或小引,仅笺谱就同郑振铎先生合作选编出版了《北平笺谱》,重印了明代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可能说,鲁迅和郑振铎都属于广博型的收藏家。

二是专项型。这种人收藏对象较为专一,或重点收集某一类别的藏品,或围绕一个专题,一个中心来收集藏品,以形成系列。

如近人李拔可专一收藏伊秉绶的著作和法书。他托人广为收罗伊之墨迹,书画商闻讯,纷纷挟载而来,物归所好,于是丘垤成为崇岭、溪涧汇为江湖。因伊秉绶字墨卿,李拔可取号“墨巢主人”,并出其所藏,用珂罗版影印问世。如此一来,伊秉绶的手迹在古玩市场上顿时增价倍蓰,人犹争购。又如旧时曾任金城银行总经理的周作民,专门收藏先贤尺牍,被人称为“尺牍大王”。丁辅之所藏名人尺牍,有明代上自洪武御笔,以及刘基、宋濂、王阳明、左光斗、史可法诸子,乃至严分宜、阮圆海等人尺牍,也割让给周作民。此外,画兰名家姚虞琴所藏尺牍,绝大部分也给周作民搜罗而去。河海不择细流,泰山不让丘壤,经数年收集,周作民的名人尺牍竟达数万通之多。这些藏品在文献方面提供了相当的资料,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专项型收藏往往为一个人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起到一种奠基作用。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南洋中学校长王培荪以专收地方志著称。王培荪收集方志花了几十年的精力,或向书商收购,或托校清乾隆辛卯年库石朱墨友罗致,他收集到的方志,卷帙浩繁,占当时存世方志的80%。他把方志分为畿辅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镇志,以及舆图等几类。按地域又分为中区诸省、沿河诸省、东北诸省、本区诸省、边区诸省。另外还有山川志、古迹志、居处志等。收藏这些方志,不仅对国家建设如天文、地理、物产、矿产、交通、水利、文物、考古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孙培荪本人在这一收藏活动中也成了举世公认的方志学的专家。南社诗人胡寄尘专事收集启蒙书,仅《三字经》就有27种,《千家文》有21种,此外如《小学韵语》、《三才略》、《幼学歌》等不胜枚举。胡寄尘“乃一一搜罗而加以考证”(《逸梅杂札》),为保护文献作出了贡献。

三是连带型。即收藏对象在某一种藏品之外延伸和派生出与其有连带关系的,藏品。比如河北保定有位叫孙祥麟的收藏家,开始他只对收藏火花感兴趣,以后发现收藏火柴实物及火镰、火石也很有意义。因为这些都是一个“火”的家族,具有某种内在的相关性和联系性。

于是在他的火花之外,又增添了防风火柴、防水火柴、无硫火柴、无柄火柴、万次火柴、十八罗汉套装火柴、专为点燃壁炉用的瑞典巨型火柴等等。再后,又由此而引起对收藏打火机的兴趣。他欣喜地发现,将这些收藏品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示了从原始到现代的取火工具的发展过程。这种连带型的收藏有呈扩散性发展的趋势,它是收藏广度上的拓宽,也是在收藏深度上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