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球类运动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11844700000018

第18章 保龄球基本技术(4)

球入袋的射入角要大而深;

球入袋后的作用力要正确合理;

球入袋的速度以遵循要求的偏离度贯穿球台。

完美的全中球的形成是右手球员投出的球进入①~③瓶袋以后,球循偏离路线击倒⑤号瓶和⑨号瓶。其他瓶袋瓶连锁反应撞倒:①号瓶撞②号瓶,②号瓶撞④号瓶,④号瓶撞⑦号瓶,这条撞击线我们称之为准确线。③号瓶撞⑥号瓶,⑥号瓶撞⑩号瓶,这条拦击线称之为传运线。⑤号瓶撞⑧号瓶(左手球员是⑤号瓶撞⑨号瓶),球围绕第十七块木板以“S”形正确偏离贯穿瓶袋,构成①~③~⑤~⑨号瓶连锁反应,最后从⑨号瓶旁滚出瓶台。这就是一次完美的全中球。

要想投出一个完美的全中球,除了要求球员各方面技术动作正确合理、协调配合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一条最佳的投球角度线;面向目标,集中思想;注视点、线、目标瞄准点;直线助跑垂直摆动;球带人走,手脚一致;时间准确,保持平衡;二指钩提动作自然;落点准确手指向前,满怀信心从容投球。

〔二〕全中球的瞄准方法

要想投完美的全中球,必须掌握角度线瞄准法,它是球员根据某一球特性,先决定采用多大的犯规线角,再在这个基础上作相应的移位调整,求得落球点——目标箭头——瓶袋三者之间构成的一个瞄准用的全中角度线。

例如,落球点为第十块木板,球通过②号目标箭头进入①~③瓶袋(左手①~②瓶袋),为袋形插入。当球无法命中关键区域时,为偏差区域偏入,其全中效果不如袋形插入。

〔三〕全中球的球速

适宜的球速是投全中球的保证。从犯规线到①号瓶中心线距离为18.28米,球的圆周为68.5厘米。从理论上讲,球在球道上应滚26圈才能到达①号瓶。但事实上由于滑溜,滚动不到26圈。通过实验测得,球从落点开始滑溜,到①号瓶时的滚动、旋转,以16~19圈为好。平均成绩达到190分的球员,球从落点开始滑溜、滚动、旋转最多约为10~15圈。

球速过快和过慢都是缺点:速度过快会增加滑溜距离,使球进入瓶袋时来不及形成足够的旋转圈数。旋转不足的球击瓶后,瓶将垂直飞向沟底,不会横向撞击其他木瓶,甚至会出现不易补中的高难度瓶位。速度过慢会发生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撞瓶无力,不能有效地贯穿瓶台,青少年和老年保龄球爱好者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从犯规线到①号瓶时间超过2.6秒的球,往往没有足够的力量,不能保持冲撞力去击倒①~③~⑤~⑨号瓶。

每一个球员所投的球的球速略有不同。高水平球员,球投出后,从落点到击中①号瓶的速度时间为2.2秒±0.2秒,最快2秒,最慢2.4秒。适宜的球迷以中速为好。

时间掌握恰当的投球形式,能使投出去的球前后一致,速度始终不变。掌握了恰当的球速,还应学习怎样使球迷随球道情况的不同而调整。调整球速,需要长时期的练习。

掌握适合本人投球形式的适宜球速,并且能相对恒速稳定,就能控制球进入瓶袋的途径和估计出球的偏离,并能及时正确的作出调整,提高击中瓶袋和全中的命中率。

〔四〕全中球的射入角

射入角是球转向①~③号瓶位时的路线与①号瓶中心线之间构成的角。要想投全中球,必须增大和加深射入角。射入角愈大、愈接近直角,撞击的破坏力愈大;射入角越深,杀伤力越强。所以,球员通常都采用勾球、反勾球、曲线球、旋转球来得到既大又深的射入角。球从脱手到进入瓶袋,所经路线的第一点是犯规线前的落球点,第二点是目标箭头,第三点是拐向瓶袋的转折点。第一、二两点决定犯规线角,第三点是射入角的开始。如果球击中瓶袋偏高或超位,说明射入角太大,应减小;如果球击中瓶袋偏袋或不到位,说明射入角太小,应增大。通过变换射入角的大小以求得全中的效果。

增大或减小射入角,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改变球速。增加球速可以拉直球路,减少弯曲的程度,从而减小射入角。减低球速效果相反。

改变犯规线角。助走时位置向右移(右手)能增大射入角,向左移则减小射入角(左手相反)。

改变球重和球的不平衡重量。球的积极重量能增加射入角,消极重量能减小射入角。

改变投球时的提力。投球时增加提力能增加射入角,减小提力则相反。在采用增大或减小射入角的方法时,每次宜采用一种方法。

用2号目标箭头为基准的标准型投球,射入角一般只有2.5度至5.5度。而愈接近最外侧(以第一木板到第七板木板为基准)进行投球,射入角则愈理想。

〔五〕全中球的作用力

正确的作用力,是使球在瓶台上按照要求的偏离度穿过球瓶,并使球瓶顺着完美的全中次序被击倒的能量。

作用力包括的内容很多,它是手臂的提力、球的旋转、指力和钩力等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放球时拇指和无名指、中指的位置和它们施加在球上的力。作用力还往往引申包括击瓶袋时,球本身所有其他因素造成的力。如球道情况、球速、球重、球的不平衡重量、瓶重和瓶的重心、犯规线角和射入角等等因素。这些因素汇聚在球身上所产生的作用力使球到达瓶袋,冲击球瓶并通过瓶台。

如果球到达瓶台时作用力过大,则它撞进瓶袋后,将不依据①~③~⑤~⑨号瓶位的偏离途径。竖瓶区左侧留有补中瓶,往往说明球的作用力过大。

如果球到达瓶袋时作用力不够,球将向袋角外侧偏离,击中③号瓶偏多,而击中⑤号瓶偏少,甚至击不中⑤号瓶,留下⑤~⑦、⑤~⑩、⑧~⑩、⑦~⑨等分瓶时,往往说明球的作用力不够。

如果球的作用力适当。它在18.5块木板处进入瓶袋,按照正确的偏离方向。即贯穿第十七块木板的“S”形偏离方向前进,这样就能产生正确的倒瓶方式。所以,球在瓶台中行进的方向,是球作用力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影响球作用力的因素很多,改变作用力不限于放球时手对球的控制,要全面考虑如何才能保证正确的作用力,使投出的球正确的获得全中。

〔六〕全中球的球位调整

保龄球爱好者总想在每次投球时,能投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全中球,但实际投出的球往往不是偏低不到位,就是偏高超位。

所谓偏低不到位,是指球击中③号瓶或以③号瓶为主的那条角度线(左手球员是②号瓶或以②号瓶为主的角度线)。在这种情况下的调整,应先检查一下:站位是否正确?滑步终止时,横向有无错误?球的落点是否正确?通过目标箭头是否准确?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就必须进行其他方法的调整。如角度线瞄准方法的调整;或者加强中指和无名指的钩提;或者将身体稍向左侧移动;右移;块木板的调整。通过这些方法的调整来修正偏低的问题,从而达到准确击中瓶袋的目的。

所谓偏高超位,是指球击中②号木瓶或以②号木瓶为主的错误角度线。首先同样应先检查一下:站位是否正确?滑步终止时有无横向误差?球的落点是否正确?通过目标箭头是否准确?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还可进行角度线瞄准方法的调整。如果球稍偏高,一般在原来的站立位置向左移l块木板即可得到调整。球速太慢(没有达到中速)也是出现偏高的另一原因。因此必须增加球速,相对拉直角度线才能减少转弯力,纠正偏高位。

〔七〕投全中球应注意的事项

选择最佳角度线,确定站立位置:决定站立位置的基准线和球员的脚有关。直脚(右手球员)以左脚内侧线为准,内八字脚以左脚前部内侧线为准,外八字脚以左脚跟内侧线为准。

面向目标站立后,球员要对心理和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调节的方法以意念为主,程序为集中——放松——集中——深呼吸——起步。

助走时,要确保身体平稳和步幅自然,步幅和节奏要保持一致。手脚配合应高度协调,左手外展要有推墙之感。

助走和滑步时要努力减少偏离倾向,滑步终止时,右脚向右后自然伸出,脚尖点地保持好身体平衡。双肩和犯规线平行,左膝盖、左脚尖在—直线。

放球的瞬间不能过早或过晚。在握球的右手离左膝盖150厘米左右时将球推出。要根据不同的角度线要求来采用不同的落球距离。

投球时,前臂不要用力,要依靠自然摆动的惯性力,在滑步停止时的一瞬间求得加速度,将球往目标上送。注意投球出手后的延伸动作。下颚不要抬高。

投球后做到一保持、五看清:保持投球姿势;看球的落点、看球通过目标箭头、看球的旋转拐弯、看球击中①~③瓶袋和球进入瓶台的作用力、看滑步终止时左脚内侧线的位置。做到“运球摆臂的时间=助跑的时间”。

整个投球动作要始终如一,节奏和幅度要自然协调。当自我感觉不好、连连失误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和教练商量,设法纠正错误动作或改变角度线。